海昏侯墓考古記 實驗室與田野的完美結合
海昏侯墓出土文物清點 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長王巍23日接受採訪時表示,海昏侯墓葬發掘清理運用實驗室考古,是中國考古學和文化遺產保護技術的完美結合範例。 王巍介紹,實驗室考古是將在田野考古發掘現場不容易清理和易損壞的遺蹟和遺物如絲織品、漆器、木簡等,與木質棺槨及周邊埋土一起套箱提取,通過移至在室內創造的安全技術條件和良好環境進行發掘清理和研究,最大限度並有效保存、還原墓葬原始狀態信息,達到文物安全保護、發掘完整最大化。 實驗室考古起步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在北京房山琉璃河西周墓地的發掘活動中曾將貴族墓葬出土的大量精美漆器套裝提取,在室內進行仔細有序的發掘清理,使之近3000年前的十餘件精美漆器精準提取,開始了踐行田野考古與實驗室考古相互配合、相互作用、相得益彰之路。 海昏侯墓葬發掘領隊楊軍介紹,田野考古與實驗室考古結合貫穿始終,並達到了相當有效的預期。 海昏侯墓葬文物保護及技術保障負責人、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李存信副研究員李存信介紹,這次海昏侯墓葬實驗室考古在三維掃描、透射影像技術、紅外影像技術、拉曼光譜、顯微分析等十餘種科技考古之外,還採用新的電腦製圖軟件和低氧操作間等最新技術設備等投入文物保護與研究,取得田野考古過程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李存信說,目前已開展對墓葬中出土的金屬器、竹木漆器、玉石琉璃瑪瑙器、骨器與農作物等幾十種品類,數萬件文物進行科學的數據分析、整理、儲存,以便進一步實施科學保護、研究、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