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959|回覆: 0

[文化歷史] 研究心得繩鋸木斷重構宋代四萬進士檔案

[複製鏈接]
買櫝還珠 發表於 2016-5-14 17:4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研究心得:繩鋸木斷重構宋代四萬進士檔案

【中國歷代登科總錄】全書五卷,包括【隋唐五代登科總錄】【兩宋登科總錄】【遼西夏金元登科總錄】【明代登科總錄】【清代登科總錄】,擬收錄自隋唐至清末進士等登科人12萬左右,總字數約3750萬。目前,【中國歷代登科總錄】的第一份碩果——【宋代登科總錄】已出版,全書14冊,1000萬字,重構了宋代4萬多進士檔案,是迄今為止關於宋代登科人物最大的數據庫。

宋代三百多年,共舉行了118榜科舉考試,各種科目登第人數約11萬人(包括特奏名),遺憾的是沒有斷代的宋登科記,完整保存下來的宋代登科錄,只有【紹興十八年同年小錄】和【寶祐四年登科錄】,所載進士分別為330人和601人,這主要得益於朱熹和文天祥的名人效應。除去這二榜,仍缺的116榜登科錄或已湮沒,或散落在茫茫史籍之中,需從現存宋代典籍及後世相關史料中去尋覓,仿若沙裡淘金。十餘年來,我們從宋代基本史籍、文集筆記、人物傳記、方志、碑刻等大量文獻資料中,不懈搜尋宋登科人名錄和有關資料,共搜集了41040名登科人,著成【宋代登科總錄】。

【宋代登科總錄】所收每位登科人都有一份小傳,即凡從現存文獻中能輯錄到的宋代登科人,按朝代、榜次順序,列其姓名,姓名下列字號、籍貫、登科年、初授官、所歷官(舉例)及終任官(或最高官),諡號。小傳之下,附書證。書證引用書,寫明哪一朝作者、書名、卷次及與小傳有關信息的原著引文。書證儘量做到三條以上。舉例如下:

李垂,字舜工,博州聊城縣人。咸平三年登進士第,初授聞喜縣尉。天禧四年,任尚書祠部員外郎、秘閣校理、同修起居注,仕至知均州。

宋尹洙【河南先生文集】卷一七【李公(垂)墓志銘】:『公諱垂,字舜工。博州聊城人。咸平中舉進士,初命解州聞喜尉,換州司法,再調湖州錄事參軍。召試為崇文院校勘,出知亳、潁、晉、絳、均五州事,年六十九,以明道二年六月二十五日疾終於武當。

【宋史】卷二九九【李垂傳】:『李垂字舜工,聊城人,咸平中登進士第。自湖州錄事參軍召為崇文校勘,累遷著作郎、館閣校理,出知均州,卒年六十九。』

【北京圖書館藏拓片墓誌】6489、公孫簡【趙郡李君(筠)墓志銘·天禧四年十二月】:『君諱筠,字質素,博州聊城……生三男:季曰垂,舉登科第。習知官守,今尚書祠部員外郎、秘閣校理、同修起居注。咸平三年,垂擢進士第。』

雍正【山東通志】卷一五【選舉志·宋制科】:『李垂,聊城人,起居注。』

由上可知,小傳所提供的登科人信息及書證,需從多種渠道查閱文獻獲得。為此,我們翻閱了數百種文獻,歷經了『上窮碧落下黃泉』般搜集資料的磨難。這些已逝的登科人,大都是宋代叱咤風雲的精英,如范仲淹、歐陽修、司馬光、蘇軾、蘇轍、王安石、沈括、蘇頌、李綱、宗澤、朱熹、文天祥等,從他們身上可以窺見宋代科舉制度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影響力。正是在這些登科人的影響和帶動下,宋代出現了當時世界上最為繁榮、最為光彩奪目的文化。

【宋代登科總錄】的問世,摸清了宋代科舉家底。依靠這個大數據,可以統計宋代進士出身與非進士出身的宰相數量、比例及進士出身的翰林學士比例,可以統計北宋前期、後期與南宋時期進士地域分布變化、世官之家與寒門出身進士比例的變化等等,有助於深入研究宋代社會人口上、下和地域的流動性,區域經濟的發展變化,官僚隊伍選拔與科舉制度的關係,貴族與平民社會地位的升降態勢等,從而為打開宋代科舉研究新思路搭橋鋪路。

【宋代登科總錄】運用的書證資料,均出自第一手文獻。傳統庋藏古籍與新出土文獻,凡涉及宋代登科人資料的,皆力盡所能予以搜集、披閱、爬梳、整理、考辨。宋代科舉制度變化比較大,也比較複雜,如宋代載籍中的進士不等於『及第進士』,不像明清,凡文獻中提及的進士就是登科進士,如何鑑別宋代及第進士便成了難題。為此,我們邊做課題邊進行學術研究,一批研究成果如【宋代及第進士之鑑別】【宋代宗室科舉考試述論】【關於宋代童子科的幾個問題】【兩宋『上舍釋褐』考述】【北宋徽宗朝『貢士』與『進士』考辨】等相繼問世,並充分反映在【宋代登科總錄】中。

【宋代登科總錄】是兩宋三百年古代文化精英的傳記資料庫,有助於開闊擴宋代文史哲研究視野,推進宋代專門史研究的深入。研究中國政治史、思想史、軍事史、教育史、文學史、社會史,他們都是繞不過去的人物。該書的出版,標誌着歷經近二十個寒暑所執着研究的【中國歷代登科總錄】課題,終於進入了收穫的季節。聞着眼前散發書香的【宋代登科總錄】,想起在與青燈黃卷為伴的漫長歲月里艱難爬梳的歲月,不禁感慨萬千:做學問是一種繩斷石穿、精益求精的慢功夫,需要甘於寂寞、堅持不懈。

(作者為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歷代登科總錄』首席專家、浙江大學教授)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