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0053|回覆: 0

[中醫理論] 郭誠傑·附子、川烏、草烏應用經驗

[複製鏈接]
對酒當歌 發表於 2017-3-7 07:5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附子:小量補陽,助補氣血;中量通陽,以行氣血;量大散寒,通絡化痰。

•川烏、草烏:驅寒止痛之力較強,配合使用治療寒痹,對此臨床大劑量使用才能獲得較佳療效。

•疾病對證、配伍得當、量小漸增、久煎頻服可使附子、川烏和草烏應用更加安全有效。

國醫大師郭誠傑從事臨床、教學、科研工作數十載,經驗豐富。他師古不泥,勇於創新,善於將現代的研究方法與臨床相結合,其治療手段多樣,或針或藥,或針藥並用,靈活自如,收效顯著,尤其是在用藥方面獨有建樹和創新。本文就其臨床應用附子、川烏和草烏的經驗總結如下。

附子、川烏和草烏均屬烏頭屬植物,附子和川烏分別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烏頭的子根和乾燥的母根,草烏為毛茛科多年生野生植物北烏頭的塊根。三者均具有祛風除濕、溫經止痛之功。附子的助陽作用較強,常常用於亡陽證和脾胃陽虛證的治療;川烏較草烏溫里散寒之力強,還可治療心腹冷痛,寒疝作痛等里寒證;草烏的藥力及毒性較川烏峻猛,但溫陽之力稍弱,長於除痹止痛,麻醉、止痛也多用。郭誠傑對附子、川烏和草烏的應用,在傳承經方的基礎上,臨床大膽實踐,多有發揮和創新。

【附子的應用】

小量補陽,助補氣血

明代李中梓云:『火者陽氣也,天非此火不能發育萬物,人非此火不能生養命根,是以物生必本於陽。』附子為辛甘大熱之品,峻補元陽。對於氣血虛弱之人,郭誠傑往往善於加用少量附子,一般用量3~6克,常可取得較佳療效。

應用舉例:王某,女,34歲,頭暈1月余,伴有面色無華,倦怠嗜臥,便稀,心悸氣短,失眠多夢,舌淡,脈細弱。診斷為眩暈,證屬氣血虛弱,方用八珍湯加熟附子3克。二診訴其服用5劑後頭暈減輕,體力增加,繼用原方,熟附子增加至6 克。三診續服10劑後諸症消失。

郭誠傑認為,附子可上助心陽、中溫脾陽、下補腎陽,而氣血的生成與此三髒之陽有關,故方中佐以少量附子可助氣血而生。

中量通陽,以行氣血

本草正義】言:『附子,本是辛溫大熱,其性善走,故為通十二經純陽之要藥,外則達皮毛以除表寒,里則達下元而溫痼冷,凡三焦經絡,諸髒諸腑,果有真寒,無不可治。』臨床中,但見寒、冷、麻、痛諸症,郭誠傑每每用之,其用量每劑多為9克。

應用舉例:頃某,女,31歲,面頰、口唇麻木半年,四肢發涼,甲色發白,脈細無力。診斷為血痹,證屬寒凝血瘀。【傷寒論】言:『手足厥寒,脈細欲絕者,當歸四逆湯主之。』施以當歸四逆湯加熟附子9克,以溫陽通末,散寒除痹,先後服用10劑後,病人麻木感消失,四肢轉溫,甲色微紅。

郭誠傑認為,方中加用熟附子,意在於附子之性走而不守,能溫通陽氣,推動氣血行於周身。

量大散寒,通絡化痰

靈樞·百病始生】云:『積之始生,得寒乃生,厥乃成積。』【本草匯言】云:『附子,回陽氣,散陰寒,逐冷痰,通關節之猛藥也。』郭誠傑臨床凡遇冷結積塊之症,治療以溫為主,以消為貴,以通為用,附子用量一般為12克。

應用舉例:閆某,女,30歲,右乳房內有多個結節一年余,觸之質硬疼痛,表面光滑,周圍皮膚與腫塊黏連,已有一處破潰,分泌物呈豆腐渣樣,平素喜食寒涼,舌淡苔薄白脈沉細,經病理檢查確診為乳癧,證屬寒痰阻絡。郭誠傑處以陽和湯加熟附子12 克,並配合局部外敷藥物。服5劑後乳痛減輕,腫塊略減,破潰處豆腐渣樣分泌物減少,續服30餘劑,疼痛、腫塊消失而愈。

郭誠傑認為,方中熟附子旨在散寒通絡、溫化寒痰,即『陽氣所生,寒積乃除』。

川烏、草烏的應用

川烏、草烏具有驅寒逐冷、溫經止痛之功。【長沙藥解】曰:『烏頭,溫燥下行,其性疏利迅速,開通關腠,驅逐寒濕之力甚捷。』郭誠傑多將川烏、草烏配合使用治療寒痹,認為川烏、草烏驅寒止痛之力較強,對此臨床大劑量使用才能獲得較佳療效。

應用舉例:劉某,女,61歲,頸肩背畏寒十餘年,遇冷加重,遇熱稍減,脈細緩,血沉32mm/h,抗『O』(+),RF(+)。診斷為痹病,證屬風寒濕型,寒邪偏勝。郭誠傑處以【金匱要略】中的烏頭湯加當歸15克化裁。方藥:制川烏12克(先煎),制草烏12克(先煎),麻黃6克,白芍9克,生黃芪10克,炙甘草9克,5劑,水煎,飯後服。

二診:藥後自覺患處冷感有所減輕。上方制川烏、制草烏各增至15克(先煎),再加用金毛狗脊20 克,羌活15克,秦艽15克,桑寄生12克,10劑。半月後隨訪,藥後局部畏寒、痛感消失。

一診加用當歸15克,取其『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之意。二診增加川烏、草烏之量,重在散寒止痛,通陽溫經,加用金毛狗脊、羌活、秦艽、桑寄生,意在患者年歲六旬,腎氣漸衰,治療中除散寒溫通外,還應加強祛風除濕、補腎固元之力。

【經驗配伍】

郭誠傑通過多年臨床經驗的積累,總結出行之有效的附子、川烏和草烏的配伍。用治三焦陽虛則熟附子配伍乾薑,以增其力;用治下焦元陽不足則熟附子配伍肉桂,以強溫壯之效;用治下元虛寒,宮冷腹痛則炮附子、艾葉、炮姜相伍,可增暖宮散寒止痛之功;用治氣血雙虛則阿膠配伍熟附子,可增補益氣血作用;如肢體經脈寒痹則川烏、草烏配伍秦艽、桂枝、細辛,可增散寒除濕、通痹止痛之功;用治上焦有寒,痰飲停肺則附子配伍白芥子,可增溫化寒痰之用。

【用量有度】

對於附子的用量,一般為3~12克,即可達到應有的藥效,若病重藥輕,非大劑量應用而不能奏效者,在綜合考慮病人病情、年齡、體質、心肝腎功能正常與否等情況下可逐漸增加劑量,一般以3~5克為一個增加單位,1劑用量最多可達15克。

對於川烏、草烏的用量,病程短、病情輕者,用量10克左右即可;病程長、病情重、心肝腎功能正常、非重用不能奏功者,一劑用量可達15~20克。

【久煎為要】

郭誠傑要求在煎煮附子、川烏和草烏時,均應先煎至少0.5~1小時,其煎熬時間的長短以口嘗時舌頭無麻感為度。現代藥理研究證明,烏頭鹼、中烏頭鹼、次烏頭鹼等雙脂型生物鹼是烏頭的主要有毒成分,遇水、加熱可雙重水解為氨基類烏頭原鹼,其毒性可大大降低。強調煎前加水,液面至少應超過藥物表面2~3橫指;且應文火煎煮,不斷攪拌,以使藥物受熱均勻、充分,以達解毒全面。飯後分2~3次服用,日1劑,大劑量者一般連服超過20劑,中病即止,以防毒性蓄積。若在服用過程中唇舌出現麻熱感則為早期輕度中毒現象,停服藥物即可自行緩解。

附子、川烏和草烏均為有毒之品,多數醫家常畏之。但郭誠傑經過長期的臨床實踐認為,疾病對證、配伍得當、量小漸增、久煎頻服可使附子、川烏和草烏應用更加安全有效。

(文中所載處方、治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