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005|回覆: 0

[醫藥臨床] 盧永兵·治高血壓病驗案

  [複製鏈接]
張啟功 發表於 2017-7-29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廣東省名中醫盧永兵主任醫師從1992年~2011年連續多屆被選為中華中醫藥學會老年病分會副主任委員、高血壓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對高血壓病診治經驗豐富,下舉臨床醫案四則。

病例一

黃某,女,59歲。2016年9月6日診。患者近五天來常頭暈,時有微痛,耳鳴,多夢易醒,胸悶,口苦口乾,胃納差,腹微脹,大便結,四天未排。現顴、唇紅,舌紅無苔,舌有瘀點,舌邊有瘀斑,脈弦滑,血壓300/180毫米汞柱。心電圖示:T波倒置。彩色B超示:左心房增大,二尖瓣關閉不全。診為高血壓病。

處方 羚羊角6克,珍珠母末50克,牡蠣末50克,代赭末50克,生地20克,玄參20克,白芍20克,杭菊花15克,葛根15克,丹參15克,田七12克,丹皮15克,龜板末50克,懷牛膝20克,澤瀉20克,西洋參12克(與羚羊角另燉),大黃12克(後下,僅在第1劑中用),天冬15克,麥冬15克。4劑。每天煎服2劑,每劑煎2次,煎得藥液和羚羊角、西洋參燉液混合,分2次溫服。3小時服1次,囑隨時報告病情。

二診 患者訴服藥後當天患者頭暈頭減輕,血壓250/150毫米汞柱。傍晚病者頭暈痛明顯減輕,大便瀉2次,血壓200/140毫米汞柱。第二天上午9時病者頭暈痛基本消失,昨晚安睡,其他症狀也減輕,血壓165/105毫米汞柱。下午5時病者自覺身體自如,血壓145/90毫米汞柱。病者現頭部無暈痛,耳鳴消失,顴部、唇舌紅消退,口乾口苦消失,無胸悶,睡眠、飲食、二便正常。血壓135/85毫米汞柱,脈弦。上方去羚羊角,用水牛角末50克代之。6劑。按上方煎服法每天煎服1劑。

三診 患者自覺身體已恢復正常。血壓130/80毫米汞柱。處方:熟地15克,水牛角末、珍珠母末、龜板末各30克,玄參、麥冬、丹參、丹皮、田七、白芍、杭菊花、南沙參各10克,女貞子、旱蓮草各15克。14劑。日煎服1劑。

四診 患者自覺身體正常,舌尖邊瘀點瘀斑色澤轉淡,血壓125/75毫米汞柱,處方:熟地12克,白芍、玄參、麥冬、丹參、丹皮、田七各10克,龜板末、旱蓮草、女貞子各15克,太子參、黃芪各20克,五味子8克。10劑。2天服1劑。

20天後告知身體正常,血壓正常。囑上方每2天服1劑,服10劑,鞏固療效。

本例為肝腎陰虛,肝陽上亢高血壓。以養陰潛陽、涼血息風為總治則。方中重用羚羊角,此藥清熱涼血、息風安神,對於陽熱上炎、擾亂元神之府之證,療效甚佳,病情明顯減退後以水牛角代之。方中以生地、玄參、白芍、天冬補陰治本。用珍珠母、牡蠣、代赭石、龜板重鎮潛陽。杭菊花、葛根清熱安腦。丹皮、丹參、田七涼血化瘀止痛。懷牛膝益肝腎而引血下行。澤瀉、大黃通二便引陽熱下行。症狀消退,血壓正常後,以滋肝腎養心、益氣活血通脈鞏固療效。

病例二

王某,男,69歲。2016年9月6日診。患者近一周來頭暈如裹,全身乏力不想活動,痰多、色白、胃飽脹不適、常呃逆、胃納差、口淡、食不知味、大便溏。現面色白光白,舌尖有瘀點,苔白膩,脈弦緩。血壓168/95毫米汞柱。

處方 法半夏12克,白朮12克,天麻15克,茯苓15克,陳皮10克,生薑10克,大棗15克,麥芽15克,川芎8克,田七12克,白芍15克,蔓荊子12克,黨參20克,黃芪15克,沉香末5克(沖服),代赭石20克。3劑。日煎服1劑,每劑連煎2次,煎得藥液混合,分2次溫服。

二診 頭暈乏力減輕,呃逆少,胃納稍增,大便日1次,條狀,血壓145/95毫米汞柱。上方服4劑。

三診 無頭暈,痰較少,胃部舒適,胃納恢復正常。血壓135/85毫米汞柱。效不更方,服7劑。

四診 頭不暈,痰少清稀,體力、胃納復原。面色正常,苔薄白、脈緩。血壓125/75毫米汞柱。上方去蔓荊子。7劑。2天服1劑,半個月後告知痊癒。

本例為風、痰、濕、瘀擾亂元神之府所致。脾主運化水濕,脾為生痰之源。全身乏力,不想運動,胃納差、便溏,為脾虛所致。脾虛生痰濕上擾,頭暈如裹。治宜健脾祛濕、化痰息風。用半夏白朮天麻湯加減。【醫學心悟】【脾胃論】均載有此方,方藥同中有異。上方是二書中之方融合化裁為用。

病例三

吳某,男,65歲。2016年8月12日診。患者訴昨天傍晚頭痛如欲裂,徹夜未眠。現胸脅脹痛、煩躁、口苦口乾、腹脹、大便兩天未排、眼赤、面部紅赤、唇紅、舌紅尖有瘀點、苔黃厚膩、口臭、痰黃質黏、兩耳脹痛、聽力下降、小便赤、脈弦滑數。血壓:185/105毫米汞柱。

處方 羚羊角5克(另燉),龍膽草10克,黃芩10克,梔子10克,石膏末50克,知母10克,生地12克,玄參12克,赤芍12克,杭菊花15克,葛根15克,澤瀉20克,麥冬15克,天竺黃12克,大黃12克(首劑後下,2、3劑同煎)。3劑。每日水煎服1劑,連煎2次,煎得藥液與羚羊角混合,分2次溫服。

二診 頭痛基本消失,但暈重,面色、唇舌紅已退,失眠正常,兩耳脹痛減輕,聽力改善,眼赤、口苦口乾已退,胸脅悶痛消失,二便正常,苔薄黃,脈弦滑。血壓135/90毫米汞柱。上方去石膏、知母、大黃,羚羊角改為水牛角50克。4劑。

三診 頭微暈、痰稀白、兩耳聽力正常、胸脅無症狀、二便正常、苔薄白、脈弦。血壓135/80毫米汞柱。處方:夏枯草20克,黃芩10克,葛根15克,天麻12克,杭菊花15克,生地12克,白芍15克,玄參12克,麥冬12克,澤瀉10克,丹參12克,田七12克。7劑。每日煎服1劑。

四診 以前症狀基本消失,有點體乏,食慾尚未復原。脈弦緩。血壓120/75毫米汞柱。上方去黃芩,加西洋參10克(另燉),黃芪15克,麥芽15克,山楂15克。4劑。每日煎服1劑。

五診 自訴身體康復,血壓正常。處方:熟地15克,玄參15克,白芍15克,麥冬10克,丹參12克,田七12克,北沙參10克,黃芪12克,旱蓮草15克,女貞子15克。7劑。每日煎服1劑。後告知身體康復。

本例為肝火上炎,風火痰互結,擾亂元神之府。出現的症狀,一派肝經鬱熱,因而頭痛欲裂。治則應清肝降火、養陰涼血、化痰息風。方以龍膽瀉肝湯加減。降火之法,通利二便最靈。肝火諸症退後,還應益陰柔肝、涼血化瘀治本。

病例四

吳某,女,67歲。2017年3月7日診。患者面色晦暗,自訴近十天來頭頂常暈痛、記憶力減退、睡眠少、體乏、胸悶短氣、胃納減少、怕冷、四肢末端常痹痛、舌尖邊有許多瘀點瘀斑、苔薄白、口淡、脈細、血壓150/95毫米汞柱。經顱多普勒檢查顯示腦動脈硬化,血流減慢。心臟彩超示:左心室舒張功能減退,二尖瓣關閉不全。

處方 黃芪30克,黨參15克,炙甘草15克,當歸15克,丹參12克,田七12克,川芎12克,天麻15克,藁本12克,熟地12克,遠志10克,茯神12克,桂枝8克,白芍12克,葛根15克,五味子10克(打碎),浮小麥30克,大棗15克。4劑。每日煎服1劑,連煎2次,煎得藥液混合,分2次溫服。

二診 頭頂暈痛明顯減輕,睡眠飲食改善、四肢痹痛減輕。血壓135/85毫米汞柱。效不更方,7劑。

三診 頭頂暈痛基本消失,睡眠飲食正常。全身體力改善、四肢不痹痛、脈細緩。血壓125/75毫米汞柱。處方:黃芪30克,黨參10克,當歸10克,丹參10克,田七12克,炙甘草15克,桂枝8克,川芎10克,天麻12克,白芍10克,浮小麥30克,大棗15克。7劑。每日煎服1劑。

四診 訴身體基本正常,舌上瘀點瘀斑色澤淡、面色正常、全身活動自如。血壓120/75毫米汞柱。上方2天服1劑。7劑。半個月後告知身體痊癒。

本例為氣虛血瘀,寒滯脈絡之頭痛、高血壓。治則益氣活血、溫通血脈。巔頂之痛,藁本甚效。在方中加葛根,藉以昇陽,載藥上頭部,此藥藥理學研究報告有改善腦部循環和側支循環作用。處方以盧永兵之驗方益氣活血通脈湯合葛菊芎麻湯加甘麥大棗湯。方義體現盧永兵多年來總結提出的『老年腦病心腦同治』之寶貴理論。

討論

高血壓病人常以頭痛、頭暈為第一主訴。因此高血壓病可納入中醫頭痛、頭暈範疇。現在患高血壓的病人很多,而且年齡逐步年輕化。高血壓是心腦血管病和腎病的元兇,防治高血壓是現今保護健康的議題。高血壓病是慢性病、多發病,中醫治療過程中,在邪氣逐步消退以後,要逐步轉入治本,而且要鞏固治療一段時間,以期減少復發,這是中醫治療此病的特色。

(文中所載處方、治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責任編輯:高繼明)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