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325|回覆: 0

[中醫理論] 『醫者意也』和『意治』法

[複製鏈接]
文強 發表於 2017-8-9 20:1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中醫界幾乎都知道『醫者意也』這句名言,它指導臨證具有切實和重要的價值。作為治病救人的中醫工作者,希望不斷提高診療水平,應該更深刻地理解『醫者意也』的真實含義,並力求付諸實踐。筆者着重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論述,以饗讀者。

  如何深入理解『醫者意也』

  在古今醫著中,『醫者意也』的載論頗多,但又易被某些醫界人士所忽略。它的學術淵源,應該早在【黃帝內經】中就有明示。【靈樞經·本神】記載:『心有所憶,謂之意。』明確提示醫生在診療疾病時要多思考、多辨析。東漢醫家郭玉說:『醫之為言,意也。』唐初名醫許胤宗曰:『醫者意也,在人思慮。又脈候幽微,苦其難別,意之所解,口莫能宣。且古之名手,唯是別脈,脈既精別,然後識病。夫病之於藥,有正相當者,唯須單用一味,直攻彼病,藥力既純,病當立愈。今人不能別脈,莫識病源,以情臆度,多按藥味。譬之於獵,未知兔所,多發人馬,空地遮圍,或冀一人偶然逢也。如此療病,不亦疏乎?』

  我們從這段引文,可以看到影響後世診療的名句『醫者意也』的本意。從許胤宗所述,了解到『醫者意也』的重要含義是他對診療的高標準、嚴要求。診治疾病,需要醫者精於脈證,多思考,力求方藥中的。關鍵還在於不能以情臆度,未抓住重點就亂開方藥。我個人理解,『醫者意也』是指醫生在精細分析因證前提下,經過認真思辨而獲得的證治概念和處治活法。求意的關鍵是在人思慮,亦即辨證和思考問題的細緻全面。

  古代名家對『醫者意也』也有相當精闢的見解。隋·王通說:『醫者理也,理者意也;藥者瀹也。』其中的『瀹』字,有疏解、調養之意。唐·孫思邈【千金要方】謂:『神存心手之際,意析毫茫之里。』說明醫者應高度精細地診治患者。孫思邈在【千金翼方】中又說:『夫醫道之為言,實為意也。』北宋名醫宋綬批評一些『粗工』(指醫技粗劣、不高明的醫生)在診病時往往『肆其臆度,大害生理』,將『意治』和『胡亂猜想、亂開方藥』嚴格予以區分。

  宋綬在給【諸病源候論】整理、撰序時亦明確指出醫生療病,應『究源之微妙,用意之詳密』,提示醫生診病應重視意析,將病證中細小的差別予以鑑識處理。故宋·陳師文在【校正太平和劑局方】提示醫生診病,應『無微不究,無隱不洞』。後世醫家將之視作警語。

  元·曾世榮【活幼心書】強調說:『意者,心之所發也。』這是實施『意治』的必要條件。元·杜思敬【濟生拔萃】指出,高明的醫生能『洞識物理』,在診療疾患時往往能『意之所會,治法以之』,懂得在治病時認真考量病情,圓機活法。在總的治法方面,又須力求在規矩、法度之中。由於『醫者意也』和『意治』的特殊性,它甚至還反映在一些書名中。

  明·丁鳳【醫方集宜】說:『醫者意,意者宜,因名之以集宜。』這是對『醫者意也』的擇優和精選,當然有利於醫者治病救人。另有一部重視『意治』的名著,是明代臨床大家喻嘉言的代表作【寓意草】。他主張在診療過程中,應『一病當前,先以意為運量,後乃經之以法,緯之以方,【內經】所謂微妙在意者是也』。說明診治病證,當重視『意析』以立方遣藥,當然他也十分重視臨證施治的規範性。明·俞牟【續醫說】則謂:『在診療疾患時重視「意治」,在運用時當遵法而不泥於法,遣方而不盡准其方。』他主張『病萬變,藥亦萬變』,是為『意治』的重要特色。如此,能讓醫生在複雜多變的病情中,學習和掌握變通的治法,遵循治病的法規。清代著名仲景學說研究者汪琥,曾手著【醫意不執方】,強調醫生診治病證時,處方當根據不同的病情靈活多變。

  從案例看『意治』的重要性

  醫生自古就被認為是一個崇高的職業。明·陶華【傷寒瑣言】說:『醫者,君子之道也。』故為醫者應力求以仁心仁術為宗旨,以治病救人為目的。金·劉完素【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說:『夫醫道者,以濟世為良,以愈疾為善。』這是我們醫者必當遵循的職責。清·錢潢【傷寒溯源集】指出:『聖賢立訓之規矩有限,病情變幻之伎倆無窮。』這是對醫生診治疾患所提示的警語。醫生既應力求規範,又須重視思考,善於方治的靈巧多變。這些均屬實行『意治』的基本條件。

  醫道之精微,清·程國彭【醫學心悟】向醫者提出較高的要求。他說:『思貴專一,不容淺嘗者問津;學貴沉潛,不容浮躁者涉獵。蓋以上奉君親,中及僚友,下逮卑幼,性命攸關,其操術不可不工,其處心不可不慈,其讀書明理,不至於豁然大悟不止。』這些話,反映了程國彭嚴謹的治學態度。他的著述對後世學術界和臨床界的影響相當深廣。現舉例如下,談『意治』給我們的啟發。

  據宋·張杲【醫說】記載,宋代權相蔡京苦於便秘,延諸多名醫施治乏效,有人推薦史堪(字載之)往診。史堪在辨證、切脈後,讓侍者去藥店購買二十文錢的紫菀研末給蔡京沖服,大便遂通。蔡京驚問其故。史堪回答說:『肺和大腸相表里,大腸是肺的傳道,您的便秘沒有其他原因,屬於「肺氣濁」。紫菀能清肺氣,故凡屬「肺氣濁」引起的便秘,用之即能通便。』此案的治療,說明史氏在溯因、辨證和治法方面能獨出心裁,堪稱是高水平的『意治』法。

  明代醫學家繆希雍(字仲淳)深究醫理、頗多創見。據其名著【先醒齋醫學廣筆記】記載,太學顧仲恭,遭乃正(他的夫人)之變,復患病在床,延一醫者診視,驚訝而出。醫者語其所親云:『仲恭病已不起,只在旦晚就木,可速備後事。』仲恭聞之,憂疑殊甚,舉家惶惶,計無所出,遂請繆希雍診脈。繆希雍按其左手三部平和,右手尺寸無恙,獨關部杳然不見,諦視其形色,雖尪羸而神色安靜,詢之曾大怒乎。病者首肯,云:『生平不善怒,獨月來有拂意事,惱怒異常。』繆希雍曰:『信哉!此怒則氣並於肝,而脾土受邪之證也。大怒則形色俱絕,而況一部之脈乎!甚不足怪,第脾家有積滯,目中微帶黃色,恐成黃疸。』數日後,病者果遍體發黃,服茵陳等利水、平肝、順氣之藥,數劑而瘳。此屬典型的『意治』法。

  繆希雍分析此案,涉及因、證、脈理和治法。類似的案例殊多,茲再舉一例。據清代名醫王琦為張志聰【侶山堂類辨】所寫跋語記載,隱菴(張志聰字隱菴)初為糧道書吏,糧道患癃閉,請醫用藥皆罔效,或薦隱菴。隱菴以補中益氣湯投之,一劑而愈。或問之曰:『人治以降利之藥而不效,子易以升提之藥而效,其理安在?』隱菴曰:『公不見乎水注子乎,閉其上而倒懸之,點滴不能下也。去其上之閉,而水自通流,非其法耶?』隱菴治病,亦精『意治』,其科學思維,令人讚嘆不絕。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