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明入正理論】 【因明入正理論】,梵文 Nyāya praveśatāka śāstra,印度因明學主要論書之一,商羯羅主造,一卷,唐玄奘於貞觀二十一年(647)在長安弘福寺譯出。作者商羯羅主的歷史已難詳考,據窺基【因明入正理論疏】說他出於陳那門下。今從他的著作對於陳那晚年成熟的量論學說很少涉及,他可能是陳那早年的弟子。又陳那久在南印度案達羅一帶講學,而商羯羅主此論的主要內容,後來也被吸收在南印泰米爾語文學作品之內,由這些事實旁證,作者可能是南印度人。 敦煌遺書中珍貴的章草書【因明入正理論】,見過的人真不多。這篇資料保存完整文字清晰,書體雅致流暢,豐腴婉約,是練習章草不可多得的好範本。 章草【因明入正理論】敦煌遺書P2063 草書寫卷。寫卷包括因明學論述兩種。 一、【因明入正理論略抄】卷首殘缺。標題據後,每行20-25字,共517行,計12478字。 二、【因明入正理論議疏要】內容完整,首位屬題。開卷標題下屬有:『慈恩寺沙門淨眼續撰』。每行20-25字,共550行,計13364字。 唐淨眼法師的【略抄】與【後疏】寫卷因藏經洞的發現得以重現於世。然而寫卷與其他許多寫卷一起被法國漢學家伯希和(Paul Pelliot,1878-1945)於20世紀初從敦煌取走,現藏於法國國立圖書館。 書法藝術特點結字簡介、省略、規範化是此卷本的最大特點。 草書的歷史由來已久,從嚴格意義上說,真正將其符號化,形成規範,社會認可,得以普及還是經過了一個相當長的階段。從二王、孫過庭、張旭、懷素等諸名家結字,經歷了幾百年的逐漸實踐的過程。 而從這件寫卷的肉筆可以看出當時(唐)草書在民間的發展已經屬於相當成熟的階段。對漢字的邊旁、部首、筆劃的省略和簡化達到了十分概括和精確的程度。而且通篇書寫十分嚴謹,一絲不苟,易辨易寫。 今、章相融的草書風格通篇筆墨圓潤、壯美。單字間的筆畫轉折、提頓,自然靈轉。雖沒有字與字間的連綿,但通篇如流水行雲、氣韻貫通。從筆觸中可見,多為中鋒。平穩樸實,嚴正典雅。與陸機的【平復帖】相比更接近今草。在敦煌寫卷中,這是一件難得的草書精品。 寫卷年代的推算此寫卷的年代當與淨眼撰成【略抄】與【後疏】的年代相去不遠,應為初唐時期。這一點從草體中微含隸意的筆畫可以推知。主要表現在與章草的風格接近,字間不連綿。然而又與章草不甚相同,書寫時已不分波磔。這是今草在普及過程中未能完全擺脫章草影響的一種特殊風格。 雖然今草早在東晉二王時代即已形成,但其時章草的勢力仍然很大,我們可以在同時代的樓蘭殘紙中可以發現。後來章草逐漸向今草靠近,便有了寫卷中今、章相融的草書風格。加上淨眼的因明疏抄在唐代流傳的時間也不長,所以此寫卷產生的年代當在初唐時期。 據考,此寫卷產生的年代當與淨眼撰成【略抄】與【後疏】的年代相去不遠,即初唐時期。這一點從其所書草字帶有隸意可以推知,主要表現在字間不連綿,與章草的風格接近,然而又與章草不甚相同,即書寫時已不分波磔,這是今草在普及過程中未能完全擺脫章草影響的一種特殊風格。雖然今草早在東晉二王時代即已形成,但其時章草的勢力仍然很大,後來章草逐漸向今草靠近,便有了寫卷中今、章相融的草書風格,這種風格的草書大概延續的時間不會太長。加上淨眼的因明疏抄在唐代流傳的時間也不長,所以此寫卷產生的年代當在初唐時期,至遲當不會晚於盛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