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書札 尺牘文獻具有史料、學術、辭章、書法等多方面的價值,零散易失,片紙隻字,猶足珍貴。舊式書札類多行草,文字難識,又事涉瑣細,非諳情實,不易連貫,欲充分準確利用此類文獻,整理本必不可少,但也需與原件對讀,方敢盡信,這是整理書札文獻亟須公布原件的主要原因。 國家圖書館近期公布了館藏1200多通王國維及其90餘位友朋的書札,亦多未經公布者,結集為【國家圖書館藏王國維往還書信集】,由中華書局出版,全部彩色影印,最大程度地呈現了這批珍貴文獻的原貌。今整理擷取繆荃孫、柯劭忞、沈曾植、陳衍、章梫、吳昌綬、張爾田、陳叔通、容庚九人的九通首次刊布之札,以作分享。 繆荃孫與王國維書 ▲ 繆荃孫信札兩頁 信札原文: 靜安仁兄大人閣下: 前奉手書,並讀太后輓辭,佩服之至。用典切實,用筆高華,與虞山吊瞿稼軒百均媲美矣。暇日讀經,必有撰著。前日與菊生撰詞曲源流考(新名忘卻,五字杜撰),想已交卷,未知已印行否?弟亦借秋枚【古學】催趕筆記,順治、康熙兩朝粗了,將來尚要補綴,易名另行,非持板不能持久也。弟今年為劉、張二君刻叢書,盛杏公又約撰編書目,刻無暇晷。樊山、子培邀入詩社,每月一二次,友朋之樂極歡。其奈枯腸搜索,不成樵唱。社中詩以子培、吳絅齋為最,餘皆與弟等耳。樊山輓詞太艷,子培佳。弟以為亡國遺恨,與太平時不同,讀大作,方覺與鄙意吻合。草稿呈教,才短可憐。【古學】四期已出,日本尚有人看否?我輩苦心,日本人或知之,新黨便不知也。此復,敬請 著安百益。 弟繆荃孫頓首 廿四日 柯劭忞與王國維書 ▲柯劭忞信札兩頁 信札原文: 靜庵仁兄大人左右: 獻歲發春,惟增履萬福為頌。承示鐘鼎文字不能強識,名言至論,自阮太傅以下皆當傾首,不僅為初學箴砭也。敝著【新元史】凡二百五十七卷,現排印將訖,俟裝訂畢,當寄呈教正。時事日棘,禍難相仍,弟浮沉人海,等燕雀之巢幕,聊藉丹鉛以為排遣,不敢言撰述也。小兒昌沂近作【曹真碑跋】一首,命別紙錄呈,敬祈改定。肅此,即請 著安不一。 愚弟柯劭忞頓首 沈曾植與王國維書 ▲沈曾植信札兩頁 信札原文: 清詞拜讀,公真重光再世,千年來無此作矣。(向來總覺飲水未是。)止此已足獨步一代,不必再多,亦不能再多。卷尾識語,尤為淒絕。幼時授詩,至此數章,輒覺窗前風悲日慘,吾儕淪鋪有前定耶?尊恙未痊,殊為繫念。報載四方,弟服第一方而愈,似避風,稍服涼散輕劑為宜。去年歲杪,檢得舊詞二十餘首,錄出呈教,不知有可存者否?與公有仙凡之隔,然惟真仙或能度凡人耳。此請 靜庵先生晚安 植頓首 陳衍與王國維書 ▲陳衍信札兩頁 信札原文: 靜庵先生左右: 久闊不相聞,輒用篤念。比稔清華學校將開大學,並設研究院,先立國學一科,已聘執事與任公諸君為講師。當此人不說學,即說學亦指導無人、進修無路之際,如絕壁之得天梯,汪洋之遇巨筏矣。衍十數年來一切謝絕,獨蠠沒各大學教授者數年,自顧生無益於人,惟稍扶書種於絕續交,猶劣能之。然千俊萬傑,稀若晨星,有志者一知半解,末由深造,心私悼焉。廈門大學國文系學生百十人,可蘄成就者,廑得二人,曰葉俊生,曰游騫。游生籍貴州,鄭子尹同邑人,究心周秦諸子學,治詩古文詞,有【釋墨】一文,壽鄙人四詩,曾刊報上。葉生福建侯官人,詩文祈向皇甫持正、孫可之,亦能為文從字順者,有自序文二,壽鄙人文一,已有刷印。潛心考據之學,所著有【閩方言考】,已出版;【續考】【文字學名詞詮釋】,有油印本,尚當修補;文字學、音均學口義,【版本學考】,印未畢。以本大學三年級高材生,拔充國文系助教,儋任國文法學、文字學、形義、音均各門功課。衍老矣,喜其勤奮,然其孤寒犇走,不能常共幾席,極欲其肄業研究院,受諸大師陶成。惟須乞清華校長特別待遇,准予免試入院,而特別免試,非由九鼎之言則不可得。所以求免試者,一則考試者一日之短長,李程、杜牧非關節且不得第,羅江東金榜無名,東坡尚失李方叔;二則葉生寒士,方充助教,脫考不入選,何顏返校再作都講。往者北京國立大學將設分科,衍充教授,奏記張文襄,請經科、文科學生由各直省大吏保送舉貢諸生之尤者,從之,厥後得學位者,經學、小學若陳漢章、劉復禮、黃式漁、徐道政;古文詞若復禮、姚梓芳;史地若丁作霖等,特出者尤多,至今皆蔚為大師,主各地講席,亦足征學生之不盡由考試矣。先生宏獎有素,伏望齒牙餘惠,將葉生、游生薦諸校長,乞特別待遇,准其免試入院研究,幸甚。如兩名嫌多,則葉俊生一名尤要,游生未充助教,且已轉學上海,尚可就近赴考。倘得俯如所請,盼覆福州南三官堂敝寓。其詳細履歷,當由廈校公函保送。專布,即頌 著祉 弟陳衍頓首 章梫與王國維書 ▲章梫信札 信札原文: 靜安先生台鑒: 大喜,欣慰之至,敬賀敬賀。敝同年金息侯前次信來,稱台從北上,渠處可以下榻,因公回海寧,未及轉達。頃又得其十五日信,稱王、楊二君均久無北上之信,內廷諸公頗為盼望,屬轉致意等語,敬以奉聞。祗請 喜安 弟梫頓首 十八日 吳昌綬與王國維書 ▲吳昌綬信札 信札原文: 外【定盦年譜】稿樣,亦求兩公賜閱一過,其陋可哂,其誠可矜,祗為邦賢存一二故事,無學派意見於其間也。編定【龔集】二十四卷,(另日呈閱。其未定者,一有所待,因尚有未見之文,一限於力也。)亦即此意。封面之後尚有杏孫書札一通,弟又附數語,日內當刻成,請三五日內鑑定付還,以便刷印。急欲告蕆,以俟同人訂補。有大謬處請指示,至感至感! 張爾田與王國維書 ▲張爾田信札兩頁 信札原文: 靜葊先生左右: 前譚殊快。鄙著【玉溪年譜會箋】,刊刻將次斷手,弁首鴻文,擬得君加墨數行,以志紀念。序中但述我輩交誼及十年來蹤跡,惟有一意甚佳,似可暢發。弟之學有宗主而無不同,生平極服膺康成家法,而詩譜、詩箋皆鄭氏所創。此書其於譜也,經緯時事即用詩譜之例;其於箋也,探索隱賾即用詩箋之例,似可即以此義引端。至兩浙學派,亦可略敘。浙東自梨洲、季野、謝山以迄實齋,多長於史;浙西自亭林、定宇以迄旁出之東原、若膺,多長於經。浙東博通,其失也疏;浙西專精,其失也固。弟初從若膺、懷祖入手,後始折入季野、實齋,故雖尚考據而喜參名理,有浙東之博通而不至於疏,有浙西之精專而不流於固,此實弟一生為學之大旨,於序中能插敘數句,尤善。此外則君對於學問之見,及與弟相同之點,皆可一為發揮。至關於玉溪,略為映帶可耳,以益葊諸序已詳言之也。近見君文興殊酣,故敢以為請。如須閱原書,容當將紅樣呈覽,但所出未全耳。手肅,敬頌 著祺,不一一 弟制爾田頓首 陳叔通與王國維、羅振玉書 ▲陳叔通信札兩頁 信札原文: 手示敬悉,乃承獎勖,愧對愧對!樣本已見排,比時尚多錯誤,預約竟達五百以上,可免受商務之責言矣。散盤阮文達曾仿製一器,洪楊之亂,吳平齋曾於揚州見之,以其笨重,難於搬移,故未購,見平齋散盤跋中。長沙所見,或即此器,決非原物也。先生以為何如? 靜安先生閣下 敬拜手 十二日 培老家事,言人人殊,能由慈護稟承母訓,一力主持,可變為現款皆變之,遺著則為之輯刊,回嘉興原屋,一切收縮,當可有辦法。凡勸慈(下缺) 容庚與王國維書 ▲容庚信札 信札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