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991|回覆: 0

[醫藥臨床] 茯苓功在利水滲濕

[複製鏈接]
王金亮 發表於 2018-3-30 11:1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茯苓一藥,源出【神農本草經】,其味甘淡性平,歸心、肺、脾、胃諸經。茯苓有赤茯苓,白茯苓之別,【藥性歌括】謂:『茯苓甘平,補脾助陽,瀉熱赤盛,利水白良』。顯然,白茯苓功效主要為利水滲濕。諸本草中稱其有健脾安神之功。但也是通過利水滲濕而起健脾安神的功效,故筆者認為茯苓屬利而非補劑也。

本草思辨錄】云:『茯苓色白,乃胃之正藥,且兼入肺,肺合皮毛,而太陽為之應,故又入太陽,淡滲從皮毛,而入太陽之府,肺胃職司下降,膀胱氣化則出矣』。同時指出:『抑其能治飲治水,能使上、中、下流泄之於小便者有故』。【本草疏證】也云:『用茯苓詣在補不在泄,茯苓之用在泄不在補。』脾為中土主運化水谷,為水液代謝之樞紐,若脾土虛弱,則水液代謝失常,水濕停聚。用茯苓之利水滲濕之功,可使三焦通調,津液得以敷布,則脾胃之氣調和,氣機調暢,水濕去而脾胃功能自復。如四君子湯,黨參白朮等即是此意。另在心脾氣虛之時,痰濕生聚而不化,擾動心神,神不守舍,以致心神不安,也多用茯苓安神,取茯苓淡滲利濕作用。濕去痰化,心神無擾則自安。【進補齋】曰:『雲苓為治痰主藥,痰之本,水也,雲苓可行水,痰之動濕也,茯苓又可以利濕。』

縱觀古今醫者,所論茯苓者,無不法宗於此,用於補而不滯劑,如薯蕷丸。用於祛痰劑,首推二陳湯。去濕劑則如防已茯苓湯。臨床許多名方均用茯苓,如六味地黃湯、苓桂術甘湯、逍遙散等,均取茯苓之甘淡,性之溫和,可淡滲利濕,能於氣中消水,水中化氣,其功著也。(王金亮 山西省平遙縣中醫院)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D)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