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286|回覆: 0

[書法培訓班] 豐坊【童學書程】全文!

[複製鏈接]
書法孔見 發表於 2018-4-20 10:4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豐坊

豐坊

豐坊(1492-1563),初名坊,字存禮,後更名道生,明浙江鄞人。官至禮部主事。豐坊書學極博,五體並能。諸家自魏、晉及明靡不兼通規矩,盡從手出。他的小楷神韻直追文徵明。有一種說法認為神龍本蘭亭序就是豐坊偽造的。因為豐坊出身藏書世家,其家藏書起自北宋。宋南渡後,曆元迄明,代有聞人,收藏愈富。家中建書樓"萬卷樓",藏許多宋元刻本、抄本、碑帖,乃海內墨寶。史稱其玩世不恭,不拘法理,性情孤僻,曾偽造了不少"古書",可以亂真。

天一閣藏豐坊刻本【蘭亭序】

天一閣藏豐坊刻本【蘭亭序】

天一閣藏豐坊刻本【蘭亭序】

天一閣藏豐坊刻本【蘭亭序】

天一閣藏豐坊刻本【蘭亭序】

豐坊【童學書程】全文

論用筆

學書必先審於執筆,雙鈎懸腕,讓左側右,虛掌實指,意先筆後,此口訣也。用筆必以正鋒為主,又不必太拘,隱鋒以藏氣脈,露鋒以耀精神,乃千古之秘旨。

豐坊楷書

豐坊楷書

豐坊楷書

論次第

學書之序,必先楷法,楷法必先大字。自八歲入小學,便學大字,以顏為法;十餘歲乃習中楷,以歐為法;中楷既熟,然後斂為小楷,以鍾、王為法。楷書既成,乃縱為行書;行書既成,乃縱為草書。學草書者,先習章草,知偏旁來歷,然後變化為草聖。凡行書必先小而後大,欲其專法二王,不可遽放也。學篆者,亦必由楷書,正鋒既熟,則易為力。學八分者,先學篆,篆既熟,方學八分,乃有古意。

豐坊【逍遙遊】卷(局部)

豐坊【逍遙遊】卷(局部)

豐坊【逍遙遊】卷(局部)

論名言

古人論書者,孫過庭、姜堯章最得其要,今錄其尤精者於左:

孫過庭【書譜】:『一畫之間,變起伏於鋒杪;一點之內,殊衄挫於毫芒。』『篆尚婉而通,隸欲精而密,草貴流而暢,章務檢而便。然後凜之以風神,溫之以妍潤,鼓之以枯勁,和之以閒雅。』『一點成一字之規,一字乃終篇之准。違而不犯,和而不同;留不常遲,遣不常疾;帶燥方潤,將濃遂枯;泯規矩於方圓,遁鈎繩於曲直。』

姜堯章【書譜】:『筆正則鋒藏,筆偃則鋒出,一起一倒,一晦一明,而神奇出焉。常欲筆鋒在畫中,則左右皆無病矣。』『一字之體,率多有變,有起有應,如此起者,當如此應,各有義理。王右軍書「羲之」字、「當」字、「得」字、「深」字、「慰」字最多,多至數十字,無有同者,而未嘗不同也,可謂不逾矩矣。』

豐坊跋張旭【草書古詩四首】

豐坊跋張旭【草書古詩四首】

豐坊跋張旭【草書古詩四首】

豐坊跋張旭【草書古詩四首】

豐坊跋張旭【草書古詩四首】

論法帖

學書,必多學古人法帖,一點一畫皆記其來歷,然後下筆無俗字。看帖貴博,尤不可不知。所擇如【淳化閣帖】本,乃法帖之祖,其間剩有偽跡混雜,足誤來學,況其他乎!【淳化】之後,如【星鳳樓】、【二王府】、【寶晉齋】、【雪溪堂】、【絳州】、【潭州】等刻皆好,亦必得宋拓為佳。他若【武陵】、【汝州】、【東書堂】、【寶賢堂】等,俗惡可惡,當一切痛絕,不可濫及。

豐坊【自書詩卷】

豐坊【自書詩卷】

豐坊【自書詩卷】

論墨跡

學古人書,若徒見刻本,終無所得,蓋下筆輕重,用墨淺深,勒者皆不能形容於石,徒存梗概而已,故必見古人真跡為妙。晉唐人書邈不可得,宋人變魏、晉之體,不可為法。唯元人差近之,雖所造有淺深,要之異於宋人矣。學王書者,唯趙子昂甚得其法,但太守規矩,且姿媚有餘,而古拙不足,故有『插花美女』之評。學者能捨短取長,由是以造晉人之高古,未為不可。

豐坊草書【砥柱行】

豐坊草書【砥柱行】

豐坊草書【砥柱行】

豐坊草書【砥柱行】

豐坊草書【砥柱行】

論臨摹

臨者對臨,摹者影寫。臨書能得其神,摹書得其點畫位置。然初學者必先摹而後臨,臨而不摹,如舍規矩以為方圓;摹而不臨,有食糠秕而棄精鑿,均之非善學也。

學書次第之圖:

【中興頌】整拓宋本

【中興頌】整拓宋本

【中興頌】整拓宋本

大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宋拓本

大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宋拓本

大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宋拓本

大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宋拓本

大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宋拓本

唐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宋拓本

中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宋拓本

中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宋拓本

中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宋拓本

興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宋拓本

興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宋拓本

興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宋拓本

379e3b2ca5006cb7f37d9969ec83abf4.jpg

大楷:八歲至十歲,【中興頌】、【東方朔碑】、【萬安橋記】。

中楷:十一歲至十三歲,【九成宮銘】、【虞恭公碑】、【姚恭公墓誌】、【遺教經】。

小楷:十四歲至十六歲,【宣示表】、【戎路表】、【力命表】、【樂魏表】、【曹娥表】。

行書:十七、十八歲,【蘭亭序】、【開皇帖】;十九、二十歲,【聖教序】、【陰符經】、獻之帖。

草書:二十一歲,【急就章】、二十二歲至二十四歲,右軍帖;二十五歲,旭、素帖。

篆書:十三歲,【琅琊帖】;十四、十五歲,【繹山碑】;十六、十七歲,【泰山碑】、張有書、周伯琦書、蔣冕書。

古篆:十八歲至二十歲,【石鼓文】;二十一歲至二十三歲,鐘鼎【千文】。

八分:二十四歲,【泰山碑銘】、【景君碑】;二十五歲,【鴻都石經】、【費鳳碑陰】。

此圖所限年數,止為中人設耳,若天資高者,十年之功可了眾體。蓋書本童子之學,有非儒者明體適用之務,故先賢有喪志之戒,是又當知輕重。

豐坊【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局部)

豐坊【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局部)

豐坊【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局部)

豐坊【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局部)

豐坊【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局部)

楷書 先大後小

顏魯公書:【大唐中興頌】、【東方朔碑】。此二碑當用薄紙鈎出,填作墨字,褙成影本,每日習五十字,四年之功,可得七萬字,則他日作題匾大字有法。

宋蔡君謨書:【萬安橋記】。閩中有石刻,亦可參看。又元溥光、我朝詹孟舉大字墨跡有可觀,刻者不佳。

歐陽詢書:【九成宮銘】、【虞恭公碑】。此二碑鈎填如前法,日影百字,三年之功,可得十萬字,熟此則八法具備,思過半矣。進而魏、晉,如堂構已成,丹雘何有?詹孟舉中楷學歐者亦得其法,宜取墨跡觀之。

歐陽詢書:【姚恭公墓誌】。元宣昭學此碑,甚得其法。

比丘道常書:【佛遺教經】。唐人書結字結八方,少古意,故習【遺教】為漸近於古矣。

王羲之臨鍾繇【宣示表】。【宣示表】合鍾、王之妙,得今古之宜,乃至極無上,通玄神化,天下法帖第一。學者當服膺終身而弗失也。亦須鈎填,或日影十紙,或日影十五紙。

鍾繇書:【戎路表】、【力命表】。

皆與【宣示】同習。宋克學鍾書,傷於姿媚而乏古雅,亦時有俗筆,細小者可觀。吾鄞徐蘭楷書頗得鍾法,惜其以分得名,而掩其楷。分書不見古碑,唯出杜撰,備極諸丑,時乃好之。

王右軍書:【樂毅論】、【曹娥碑】。二帖皆有鍾法,與【力命表】相出入。

王右軍書:【東方朔畫像讚】、【黃庭經】;王獻之書:【洛神賦十三行】(見【星鳳樓帖】)。此三帖漸趨姿媚,唐人之所宗也。

褚遂良書:【度人經】、【陰符經】。此楷書之尤小者,法度具足,而無侷促之態,故附於此。然學者能熟鐘體,此等小能,皆下風矣。

豐坊草書【李白廬山謠】侍御虛舟】(局部)

豐坊草書【李白廬山謠】侍御虛舟】(局部)

豐坊草書【李白廬山謠】

豐坊草書【李白廬山謠】

豐坊草書【李白廬山謠】

所以先楷書,欲其定用筆之法;所以先大者,欲其足於氣而不侷促;所以先顏者,以其端方雄偉,骨肉勻稱,施於題匾大字為宜。中楷而後,則當痛掃顏、柳之習,故以歐【九成宮】繼之。緣【九成宮】亦方正,然骨已勝肉,脫去俗氣。由【九成宮】而斂為【虞恭公】,則於晉人筆法近矣。凡書碑碣及懸軸文字,皆當以歐為法,由【虞恭公】斂為【姚辨】,由【姚辨】斂為【遺教經】,則可進於鍾矣。書中有鍾繇,猶儒有孔子,學書以歐為門戶,以鍾為歸宿,而王右軍、顏魯公則其羽翼筌蹄也。欲觀墨跡,則趙子昂父子,鮮于樞、偈傒斯、黃搢、周伯琦、宣昭、胡長孺、危素、宋克之類皆知筆意。大抵姿媚有餘,而古雅不足,學者識破此病,藉此進於古人,斯善學也。唯近世沈度、姜立綱等,俗濁之甚,在所痛絕。

豐坊【詩翰卷】(局部)

豐坊【詩翰卷】(局部)

豐坊【詩翰卷】(局部)

行書 先小後大

王右軍書:【蘭亭序】,取『定武本』鈎填影習,如【宣示】之功。右軍【開皇帖】、【蠟本帖】、【霜寒帖】、【官奴帖】、【快雪時晴帖】、【來禽帖】、【安西帖】、【毒熱帖】、【自慰帖】、【鯉魚帖】、【伯熊帖】、【從弟帖】、【此月帖】、【鐵軻帖】、【小祥帖】、【敬問帖】、懷仁集【三藏聖教序】、大雅集【興福寺碑】、集書【陰符經】。右軍唯楷書差讓於鍾,其行書、草書迥絕於千古,如孟子謂金聲玉振而集大成,道書謂形神俱妙與道合真,聖矣神矣。所以盡掩前人,作則來世。

王大令:【辭中令書】、【海鹽帖】、【吳興帖】、【天寶帖】、【鵝還帖】、【授衣帖】、【礜石帖】、【相過帖】、【比驎帖】、【諸女帖】、【外甥帖】、【歲寒帖】、【衛軍帖】、【寬喻帖】、【節過帖】、【夏節帖】、【夏日帖】、【餘杭帖】、【子高帖】、【奉別帖】、【得雄帖】、【奉對帖】、【日寒帖】、【富春帖】、【小婢帖】。大令行書本於父,而天真煥發,逸氣橫生,故能濟美當時,齊名百世。

王操之:【先墓帖】、【識好帖】、【中書帖】。

王徽之:【新月帖】。

王渙之:【二嫂帖】。

王凝之:【授衣帖】。

鍾繇:【雪寒帖】、【吳人帖】、【常羸帖】。

張翌:【亡舅帖】。

謝安:【中郎帖】、【善護帖】。

謝奕:【秋日帖】。

庾翼:【榻事帖】。

李邕:【縉雲帖】、【當塗帖】、【潭永帖】。

學行書以二王為祖宗,而魏、晉為羽翼。王氏四子傳其家法,元常而下五人,皆淳古有篆籀筆意。

右軍:【罔極帖】。

大令:【中秋帖】、【東問帖】。

王慈:【尊體帖】、【柏酒帖】、【陳賜帖】。

王志:【一日帖】。

顏魯公:【過埭帖】、【盧八帖】、【裴將軍詩】。

柳公權:【辱問帖】。

行書大者,唐以前極少,右數家皆有規矩可法。米元章過於豪放,古意漸泯。王黃華、張聖之遂為惡札之祖,元趙子昂、鮮于樞、巎子山等,乃有可觀。

李北海:【嶽麓寺碑】、【雲麾將軍李思訓碑】、【莎羅樹碑】、【雲麾將軍李秀碑】、【法華寺碑】。

唐如大宗虞、歐、褚、薛,行書皆好,但各得一偏,未足為來學一法。唯泰和法本二王,而加以遒勁豪邁,稱為書中仙子。元唯陳子翬得其法。

趙子昂:【赤壁賦】。

元自子昂仲穆,鮮、巎之外若鄧文原、陳繹曾、陳子翬、盛熙明等,皆得晉人筆意。【赤壁賦】徽州績溪有木刻,頗精,故附着於此。然學者更須觀其墨跡,乃知用筆之意。蓋唐、宋以來,得二王之法者,趙公一人而已。

章草 先小後大

皇休明書:【急就章】極淳古,非諸家所能及。

右軍:【豹奴帖】、【未眷帖】。

大令書:【諸葛亮傳】。

二王乃章草之變,而縱逸可喜。元吳志淳,本朝宋克、宋璲皆能之,而璲用筆剛勁高古,在二人之上。

豐坊草書軸

豐坊草書軸

豐坊草書軸

草書 先小後大

右軍:【十七帖】、【逸民帖】、【服食帖】、【諸葛顯帖】、【七兒帖】、【謙周帖】、【復領帖】、【峨眉帖】、【虞安吉帖】、【阮生帖】、【大熱帖】、【母子帖】、【昨近帖】、【學書帖】、【得書帖】、【安然帖】、【道意帖】、【鶻等帖】、【知同帖】、【遷轉帖】、【宅圖帖】、【東旋帖】、【縣戶帖】、【都下帖】、【彥仁帖】、【裹鮓帖】、【月過半帖】、【行禳帖】、【解甲帖】、【大黃帖】、【類書帖】、【轉熱帖】、【所論帖】、【大醉帖】、【安石帖】、【別紙帖】、【白石枕帖】、【北軍帖】、【卞城帖】、【內鎮帖】、【廣陵帖】、【羊參軍帖】、【摧寇帖】、【講堂帖】、【寒切帖】、【秋月帖】、【謝生帖】、【謝光祿帖】、【狙暑帖】、【月半帖】、【雪候帖】、【清和帖】、【狼毒帖】、【執手帖】、【飛白帖】、【舍子帖】、【中郎女帖】、【採菊帖】、【黃甘帖】、【耳痛帖】、【袁生帖】、【初月帖】。

草書必宗右軍,如儒生之必宗孔子。以上諸帖亦須臨摹數過,熟記結構使轉之法,斯有功。唐唯孫過庭,元唯趙子昂得其法。趙好臨【十七帖】,世多傳其真跡,得而觀之,乃學王之楷梯也。

懷素:【聖母帖】、【自序】、【千文】、【顛書帖】。

懷素去二王不遠,書大軸者當以為法。

唐人:【相對帖】、【安道帖】。

張旭:【長風帖】、【二吳帖】、【鎮軍帖】、【賀八帖】。

彥修:【搗衣帖】。

書橫卷小幅,宜守規矩,必法二王。書懸軸大幅,則尚雄逸,旭、素、彥修雄逸之尤者也。元唯巎子山,本朝唯宋仲衍最得其法,以其從二王規矩中來,而化以旭、素之錯綜,故能度越諸子。近時張東海之學,纏繞無骨,備死蛇結蚓之態;李西涯之行,怒張無體,創縮頭長腳之形,時俗趨之,更成畫虎,此古法所以益遠也。

疑似仿冒趙孟頫小楷

疑似仿冒趙孟頫小楷

疑似仿冒趙孟頫小楷

篆書 先大後小今先後古

李陽冰書:【琅琊山新鑿泉題】。

少溫篆本不古,唯此碑秀逸有神,可以啟發初學。

周穆王書:『吉日癸巳』。

李斯書:【繹山碑】、【泰山碑】。

篆之有三碑,如至圓不能過規,至方不能逾矩,亦當用鈎填影習之功,乃有得力處。宋張有書【伯夷頌】,元周伯琦臨張有書【嚴先生祠堂記】,周伯琦書【虞人箴】,甚得其法,予皆摹而梓之矣。數子之外,可法者少,而趙古則、程南雲尤俗惡。近時乃有李西涯、喬白岩諸公出,一掃敝習,追蹤古人,其篆法之中興歟!

此小篆之可法者。元蔣冕所書【千文】,字更小而法備,最可愛玩。

史籀書:【石鼓文】。

此大篆也。周公制禮作樂,命史籀變倉頡古文為大篆。而成王搜於歧陽,群臣作詩頌德,因書之石鼓,其字體本之古文,而結筆下圓,已類今篆,故學今篆之後,即當學此。周伯琦蓋知之。

曹喜書:【大風歌】、漢宋賢墓前石獸字。

學古篆先從此始,便用筆銛利有力,乃可進於三代。學此之後,可學薛尚功集鐘鼎【千文】。

薛尚功書:【周仲丁壺】、【晉姜鼎】、【張仲簠】、【杞公匜】、【孟姜匜】、【伯姬鼎】、【父乙甗】、【寅簋】、【齊侯鍾】。

薛子【款識】博矣,而獨著此九種者,以其筆法簡易高古,可為法故也。學篆所以先今後古者,欲其先易後難。且先明【說文】之篆,而進之古則不差耳。【說文】之書,如徐鍇【解字】,周氏【正訛】,趙氏【本義】皆可觀,第互有得失。楊恆【六書統】載古篆極博,亦有一二謬處。予嘗著【書海溯原】以折衷之。

八分書 先大後小

唐明皇:【泰山碑銘】。

明皇書本不古,以其可發初學,姑錄之。宋虞似良有所書韓愈【頌李願歸盤谷序】在吾鄞袁柳莊家。

漢詔賜功臣家字、【蜀都太守何君閣道碑】、【司隸校尉魯峻碑】、【北海相景君碑】、【盪陰令張遷碑】、【酸棗令劉熊碑】、【堂邑令費鳳碑陰】、【溧陽長校官碑】、【執金吾丞武榮碑】、【武氏石室畫像】、【淆阮君神祠碑陰】、【鴻都石經】、【耿氏燈銘】、【注水匜銘】。

篆、分之必由大到小,與學楷書同意。分之小者,【匜銘】極精,其銘猶有篆法,蓋篆之初變為分也。所以謂之『分』者,蔡琰曰:『存篆八分,入隸二分。』隸即今之楷書也。自歐陽修誤以八分為隸,後人皆踵其訛。杜甫云:『大小二篆生八分。』孫過庭云:『鍾繇隸奇。』則唐以前因無以分為隸者。由此觀之,分、隸之辨明矣。分書以方勁古拙為尚。元人能此者,虞伯生、熊明來、李申伯、吳主一皆得古法,而龔聖予全用篆筆,有【水匜】之遺意,最為可重。本朝無能分書者,沈度、程南雲、金湜輩皆肥濁;而徐蘭之杜撰,予固已論之矣。唯近時文仲子始以漢碑為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