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932|回覆: 0

[醫藥臨床] 火熱急速

[複製鏈接]
郭立中 發表於 2018-5-8 11:4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外火主要由感受溫熱邪氣所致。火邪甚於溫熱,『溫為熱之漸,火乃熱之極』。而風寒暑濕燥邪入里皆可化火,稱為『五氣化火』。如四時六淫之春傷風、夏傷暑、長夏傷濕、秋傷燥、冬傷寒,蘊結不解,均可化火。內火多由情志抑鬱,勞欲過度,導致臟腑陰陽失調,內熱熾盛而引起,又稱為『五志之火』。

火為陽邪,發病急驟,變化迅速,病勢較重,易耗傷陰津,可見高熱面赤,口渴引飲,煩躁不寐,脈洪大。火性炎動,易生風動血,如火熱燔灼肝經,耗傷陰液,使筋脈失養,而致肝風內動,稱熱極生風,可見高熱、抽搐、項強、角弓反張等症;火熱太盛,灼傷脈絡,迫血妄行,可引起各種出血證,如吐血、衄血、咯血等。火性躁越,可擾亂神明,如內陷心包可見神昏譫妄、不省人事等症;火熱內擾,心神失守,還可出現煩躁不安、狂言亂語等精神失常症狀,正如【素問·至真要大論】說:『諸躁狂越,皆屬於火』。如上所述,火熱為病多具有發病暴急、變化迅速、病勢猛烈及證候易變、速變、多變的特點。

暑為夏令主氣,系火熱所化,故有『暑為夏火』之說。暑為陽邪,其性炎熱,善發散,暑邪致病可致人體陽氣亢盛,腠理大開,汗液過度外泄,而致津氣耗傷。暑氣通心,若暑熱內犯心營,心神被擾,可出現高熱昏迷,不省人事等症。由於盛夏時節,天暑下迫,地濕上蒸,濕熱蒸騰,故還常見暑熱夾濕的證候。

外感火熱之邪,病性多實多急,多有衛、氣、營、血傳變經過。表現火熱熾盛之候,如高熱煩躁,面紅目赤,氣粗,口渴飲冷,口臭,便秘、溲赤,或斑疹吐衄,或神昏譫語,直視、痙厥,舌尖紅絳,舌苔黃膩,或燥黃起刺,脈滑數或滑實。內火涉及不同臟腑,有虛實之分,如【素問·調經論】說:『陰虛生內熱……陽盛生外熱』。實火多由於心肝氣鬱化火,或胃熱火盛,有火旺的一系列症狀;虛火多為陰虛火旺,表現有陰液虧耗的特點。但火旺每易傷陰,與陰虛有互為因果的關係。

實火症見頭痛,面紅目赤,心煩躁怒,不寐,口苦口乾,口舌生瘡,齒齦腫痛,吐衄出血,尿赤便秘,舌苔黃膩,舌質紅,脈數或弦數等。虛火症見五心煩熱,潮熱骨蒸,顴紅,盜汗,口乾咽燥,頭暈目澀,腰膝酸軟,乾咳痰少帶血,形體消瘦,舌紅少苔或花剝,脈細數等。

百病之中,火熱居多。【內經】所論病機十九條中,屬火者五條,屬熱者四條,幾近一半。河間更廣其說,丹溪緊隨其後,至溫病學派則勢如中天,盛極一時。外感六淫,悉能化火;五志過極,皆可生火;勞心過度,引生心火;情志不遂,肝火內郁;恣食肥甘厚味,積食化火;痰瘀交阻,壅塞不通,郁久化火。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周仲英提出對外感火熱的治療當根據衛、氣、營、血的深淺,分別選用辛涼解表、和解清熱、辛寒清氣、氣營兩清、清營涼血等法,同時還應結合其兼邪或病機特點,兼用它法,如清熱祛暑、瀉火解毒、清熱燥濕(化濕、利濕)、清熱化痰(飲)、清熱理氣、涼血散血(瘀)、清熱開竅、清熱熄風、通腑泄熱、清暑益氣、清熱生津、清熱養陰、清熱潤燥等。因暑邪傷人,常易耗氣傷津,故在清解暑熱的同時,須顧護津氣,可用西洋參、麥冬、玉竹、天花粉等甘寒益氣養陰之品;暑易夾濕,如兼見身熱不揚、頭重身困、胸脘痞滿等症,宜合用香薷、藿香、青蒿芳香化濕、透表泄熱之品,否則暑熱難解。

對內傷火熱的治療,當根據臟腑病位,火性虛實施治。實火當瀉,虛火當滋。實火分別治以清心火、清肝火、清胃火、清脾火(濕火)、清肺火;清心安神、清肺化痰(止咳)、清肝解郁、清肝熄風、清肝利膽、清胃生津、清腸化濕、清熱止血、清熱通淋、清熱止帶等法。如屬虛火,應分辨臟腑所在,給予滋陰清熱,如滋腎瀉火、甘寒清肺、養胃清中、滋水清肝、養肝清熱等。(郭立中 南京中醫藥大學)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D)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