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重標準是什麼意思?人為什麼會有雙重標準?雙重標準的危害有哪些? 看百度百科,雙重標準是指對於同一性質的事情,會根據自己的好惡,利益等原因作出截然相反的判斷。似乎並不太準確,準確的講,應該是指對於同一性質的事情,以兩種標準做判斷,得出的結論可能是相反的。 人為什麼會有雙重標準呢?以百度百科的觀點,是判斷者根據自身利益或喜惡差異而採取不同的判斷標準,因此,人之所以會有雙重標準,應該是為了維護自身利益,或者,因為自身喜惡差異,導致採取了不同的判斷標準。 持雙重標準的人會令人厭惡遠離,同時也會受到他人的不信任,排斥,甚至給自己樹敵。這些都是雙重標準的危害。 但是筆者疑惑不在這裡,如題:孔子也是雙重標準的人嗎? 這個疑惑並非由於對孔夫子的懷疑,恰恰,筆者堅信,孔夫子貌似雙重標準的言行,有着深刻的,一貫的原則及標準,雖然表面看起來是兩種標準,但背後,必然有我們尚未理解的學術見解。筆者想要釐清楚的,正是這個背後的學術見解。 就像很多女人認為的:男人總是要求女人做家務,自己卻從來不碰,這些是男人的雙重標準。當然這種觀點是錯誤的,這是人類自古以來,在成千上萬年的生活經歷中,總結出來的最適合絕大多數家庭的男女分工,就像女人是長着女性生殖器官,而男人長着男性生殖器官一樣,總不能要求男人也長着女人一樣的生殖器官吧?!雖然地球上的生物,有雌雄同體的,但是畢竟人類不是。 那麼,筆者緣何會發出『孔子也是雙重標準的人嗎』這樣的疑問? 一、論語·陽貨:公山弗擾以費畔全文翻譯賞析,季孫氏以大夫而掌國政,孔夫子惡而不仕之,公山氏以邑宰而據費邑叛季孫氏,孔夫子則以為東周之在望,欲應召佐之。皆是『叛主』,何以或惡或喜? 二、孔子對鄭詩的態度 ,一方面以『鄭聲淫』而主張『放鄭聲』 ,對鄭詩持否定態度;另一方面,卻保留了20餘首鄭詩於詩經而譽為『一言以蔽之 ,曰詩無邪』; 三、論語·衛靈公: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孔夫子在此認為不應以一個人言語就好舉薦他,也不應以一個人不好就廢棄他的好言論。但是,【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孔子聞之曰,『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應該說,上面第三點並不能證明孔夫子持雙重標準,因為【論語·公冶長】也說了:子曰,『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於予與改是。』也就是說,孔夫子是承認了自己曾經錯誤過,後來改正了,這就不是雙重標準了,而是人的認知能力在進步。 第二點,應該也是不能證明孔夫子有雙重標準思維的,因為放鄭聲並不等於全部放棄,而是主張放的原則,因為絕大部分都不合禮制,過度縱(聽覺)欲的鄭聲,所以默認都放,但如果是不淫的,或者淫而有益的都留。後面,孔夫子也確實刪除了大部分,而只保留20餘首鄭詩。而詩無邪並不等於詩無淫,就像屈原以男女關係比喻自己與楚王的關係,就是不合禮制的淫,但是你說這個詩邪嗎?不邪,屈原的離騷,騷而不邪,而且提倡的是尊王攘夷的王道,非常正義。 至於第一點,這是筆者尚未完全厘明白的。但是,儒家有革命的精神,對於失道者,以直抱怨,則以暴力革掉失道者,儒家是贊成的。如果以德抱怨,像土共對少民『兩少一寬』,『加分』,對邪教違建聽之任之,反而會縱容少民邪教為非作歹,得寸進尺。所謂公正,不就是善惡平衡嘛,人都要善惡共於一身,對於德者要善,對於惡者要惡,這樣才是公平正義的吧。 讀者你認為呢?請踴躍提出自己的見解,讓『孔子也是雙重標準的人嗎』這樣的疑問消失於天地間。
我知道答案
回答若採納將獲得 10 銀幣 已有2人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