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記者徐雪莉)『在世界藥物市場,創新中藥研發是我國的優勢領域,也是我國醫藥產品走向世界的依託和引領世界醫藥產業發展的抓手。創新中藥需要投入極大成本、承擔極大風險,產品出來後不能體現優質優價,產業發展面臨困境。』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張伯禮在建議中大聲疾呼應制定合理定價機制讓我國民族醫藥產業不斷壯大。
張伯禮說,一直以來『藥品價格虛高』是社會關注的熱點之一,被認為是『看病貴』的癥結所在,為此政府主管部門先後進行了20餘次藥品降價,調控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應該看到中藥與西藥在原料來源、生產工藝上有差別,創新藥與普通藥在成本上有差別,不應該採用『一刀切』的辦法。
創新中藥不同於一般傳統中藥,它需要大量的研發投入,此外,創新中藥還需進行上市後再評價,開展幾千至幾萬病例的大樣本臨床研究。這是現代中藥臨床合理使用、深入研究及企業營銷的模式,需要投入幾千萬甚至上億元的經費,雖然國家對此給了引導性的資助,但需要企業投入70%以上的配套資金。創新中藥生產成本遠遠高於一般普藥,不應當被『一視同仁』。
據張伯禮介紹,在各省市的招標採購中有數據顯示,基本藥物在各省招標平均降價30%,一些名優中藥企業棄標率高達40%~75%。實際上一律降價的措施已經導致了許多優質低價的中藥產品被迫停止生產,特別是一些大型中藥企業研發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中藥品種,在價格層面沒有得到保護,挫傷了企業科技研發的積極性,不僅有損患者利益,也會阻礙中藥產業發展。
張伯禮說,再加上近年來中藥材價格的不斷上漲的因素,我國中藥創新產業發展面臨困境。為此,他建議應科學審慎地對待價格槓桿,進一步完善創新中藥定價辦法和補償機制,增加定價過程的透明度和科學性,落實優質優價,鼓勵先進、淘汰落後,遵循市場發展規律,對著名企業、著名品牌、著名產品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以鼓勵企業不斷創新發展,做大做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