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616|回覆: 0

[中醫養生] 張英養生6法

[複製連結]
順天道化 發表於 2012-3-26 18:3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張英(1637~1708年),安徽桐城人。康熙進士,曾任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著有【聰訓齋語】、【恆產瑣言】以及【篤素堂文集】等。他學識過人,為政清廉,品德高尚,在朝野享有很高聲譽。其養生六法,一直流傳至今。
  食方
  張英認為,人的臟腑腸胃,若經常保持舒暢而有餘地,體內的元氣便可正常運行,疾病也將隨之減少。所以,他多年來一直堅持煮飯一定要煮得非常軟熟;雞肉之類只是清燉;蔬菜和蛋湯之類要清淡芬芳而又鮮嫩清淨,只吃八成飽;飯後飲六安出產的苦茶一杯;如果疲勞飢餓回到家中,就先喝一兩杯味厚的美酒,用以開胃。
  張英對燒烤熬煎的魚肉之類不感興趣。他說,這些東西吃起來挺合口味,但不宜消化。肥膩的食物,進入肚子裏很容易黏連積滯,日久天長便會引起腹痛氣寒,稍遇冷熱就會生病。他認為,宴席上往往同時擺放着水陸生長的東西,性味懸殊,若『濃淡雜進,自然損脾』,所以,只吃其中一兩樣為宜。
  中醫學認為,合理地飲食可使人體正氣旺盛,氣血協調,有利於健康長壽,而合理地飲食,又依賴於胃的吸收,故【素問·經脈別論篇】云:『食入於胃,散精於肝,淫氣於筋,食氣入胃,濁氣歸心,淫氣於脈。』蓋入胃的食氣,必須適應脾胃的消化吸收。張英這種飯煮得非常軟熟,肉清燉,少食肥膩,吃飲八成飽的飲食調理方法正是適應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這是他能夠健康長壽的原因之一。
  睡方
  張英覺得『安寢乃人生最樂』,『不覓仙方覓睡方』。張英的『睡方』是:『冬夜以二鼓為度,暑月以一更為度。』冬天和夏天都應當在太陽升起時起床,夏天尤其應當這樣。原因是,這時『天地清旭之氣,最爽神,失之甚為可惜』。他向人介紹,他在山中居住的時候,夏天太陽出來起床,沿着山間小道散步,吸收着水草清香的氣味,有心曠神怡之感。中午飯後,點燃線香,放下帳子,展開桃枝竹,睡足之後再起床,更感到神志清醒,氣色爽快,無異於到天邊去修行得道的人。
  睡眠是人體調節陰陽平衡的需要,睡眠質量的好壞對人的健康影響極大,俗話『三餐不如一好眠』,睡眠充足,作息有常,次日可精神煥發。【抱朴子·極言】中說:『寢息失時,傷也。』指出不規律的作息起居對身體有很大的危害,要想睡眠好,必須作息有常,有一個良好的起居作息生活規律。【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篇就根據四季的變化規律提出丁春季宜『夜臥早起,廣步於庭』,夏季宜『夜臥早起,無厭於日』,秋季宜『早臥早起,與雞俱興』,冬季宜『早臥早起,必待日光』。古人總結的這些睡眠養生方法,對指導我們今日養生者有着重要意義。
  無私
  張英認為,古代聖賢如孔子、顏回、孟子以及程顥、程頤和朱熹等人思想境界高,無個人私慾,所以,總能保持愉快輕鬆的心態。相反,『庸人多求多欲,不循理,不安命』。結果,一些人多求不能得到就感到痛苦,多欲不能實現就感到痛苦,這些人因違反義理而帶來挫折感到痛苦,為不安於現狀又無能為力而感到傷心;此即聖人所說的『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善處
  張英還說,人們往往把高貴、富裕和多子多孫看成最大樂事,然而,處理不好這三方面的關係就完全成了累贅。這是因為,高貴職位同時也是遭人責備的處所,受人忌恨嫉妒的根源,利益得失的關卡,憂鬱煩惱的場地,辛勞苦楚聚集的中心。身居高位的人,往往受人誹謗、譏諷、攻擊、誣陷。有榮譽就有侮辱,有獲得就有丟失,有進取就有退卻,有親近就有疏遠。因此,古代不少聰明人對高位望而卻步。富裕,必然招致親戚的請求,窮人的怨望,僕人的奸騙,盜賊的算計。多子多孫的牽連就更多了。子女們小時候生了病,必須為他們醫治;年齡大些時,必須考慮他們的前途;還要防備他們養成浮華奢侈的壞毛病,擔心他們不會交友而陷入壞人圈套。一旦他們離開了自己,又惦記他們的冷熱饑飽等。還會因惦念兒子而涉及到孫子,因惦念孫子而涉及到重孫。如此沒完沒了,憂慮豈有盡頭?所以,凡事都有兩面,一定要權衡利弊,一定要想開些,要正確對待和處理。
  張英列舉宋代蘇東坡,說他的名聲震驚千古後世,但他生前卻長期處於逆境,艱難往復遷移於潮州、惠州之間。他的兒子蘇過曾光着腳過河,夜晚睡在牛欄邊上。唐代詩人白居易沒有後代,南宋陸游也曾忍飢挨餓。如果平心靜氣地觀察他們的經歷,那麼,對自己所遇到的不順心的事,就可以想得通,任何煩惱和憂愁也會隨之煙消雲散了。
  讀書
  張英酷愛讀書。他說:『讀書可以增長道心,為頤養之事也。』因此,他一直將書籍視為保養身心的最好的東西。
  張英還表示,有些人不看書,所以視野狹小,缺少為人處世的參照物,所以『處逆境不樂,處順境亦不樂』。看什麼都不順眼,結果招來更多的煩惱和憂愁,是由於這些人素不看書的緣故。身體心靈也沒有停留安定的地方,從而造成精神渙散,怨氣叢生。
  樂善
  白居易青少年時期體質孱弱多病,卻瀟灑地度過了75個春秋,成為唐朝詩人中的高壽者。張英認為白居易自號『樂天』是其長壽的因素之一。一個人若能樂觀處世,樂善好施,心靈愉悅是會長壽的。所以,在張英60歲生日時,他的夫人打算請個戲班子,並設宴款待親朋好友。張英得知後連忙勸阻,提議用壽禮錢買上100件絲棉衣褲,施捨給行走在路上的窮人們。夫人依了他,他非常高興。
  張英告老還鄉後,將一年的費用分成12份,每月用1份。他每天都盡力節省,到月末算出剩餘的錢財,單獨存放,用以接濟貧窮的人。他說,能多做一兩件好事,『其樂逾於日享大烹之奉多矣!』
  張英長壽不但他的食方、睡方值得我們借鑑,他那種無私、善處、讀書、樂善的養生經驗對我們現代人的養生也大有裨益。無私,就可以使人保持輕鬆愉快的心態,不為一己私利所累,不為名利所累。善處,即要處理好同朋友的關係,鄰裏的關係、上下級的關係、家庭關係等,要『大量大才』,不能『嫉賢妒能』。讀書,不僅可從書中攝取大量營養,開闊視野,還可以靜心養神。樂善好施,是衡量一個人的道德品質的重要指標,樂善之人,必為善良之人、仁義之人,這樣的人必定心胸博大,不謀私利,事事想着別人,故能長壽。『仁者壽』就是這個道理。漢代董仲舒指出的『養心養義』,【壽世保元】的『積善有功,常存陰德可以延年』就說明了這樣的道理,張英能夠長壽,正是具備了這樣的品質。
  正所謂,少飲利康安,知足常樂益延年。讀書修性重節儉,壽高緣於求坦然!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