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142|回覆: 0

[形意拳] 以尚式形意解『拳禪合一』

[複製連結]
裏人 發表於 2012-4-3 21:5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武林志
     武術網資料  稱形意拳為拳禪合一,大約是二十世紀十年代,形意拳進入大城市,叫響了這個說法。但形意拳遵循的是道家,想有進境,總要從『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練神還虛』上落實,禪是佛家,怎麼也有了關係?
我的體會是,不是拳學,而是教學。老輩的拳師,像薛顛,孫祿堂那樣文武全才,功夫好文采也好的,畢竟是少數,但一代代傳人照樣教出來,是什麼道理?
因為學拳講究悟性,不用給整套理論,給個話頭,一句話就悟進去了,什麼都能明白,這一點與禪宗相似。禪宗有句話叫『三藏十二部,曹溪一句亡』,佛經有百萬卷,但其中的意思六祖惠能一句話就表達清楚了,這句話叫口訣。
比如我第一位師傅唐維祿,曾幾次代薛顛比武,應該說精於技擊。練拳並不等於比武,功夫好相當於一個人有家產,比武相當於會不會投資,從功夫好到善比武,還得要一番苦悟。唐師一天手裏抬着東西,身邊有人一個趔且,唐師沒法用手扶他,情急之下,用胯拱了他一下,那人沒摔倒,唐師也悟了,從此比武得心應手。
薛顛是李存義事業的繼承者,李存義去世後,薛顛就任國術館館長,國術館有幾位名宿不服氣,算起來還是長輩,非要跟薛顛較量,薛顛只能推諉。因為只要一動手,不管輸贏,國術館都將大亂。這個死扣只能讓第三者去解。唐維祿說:『薛顛的武功高我數倍,您能不能先打敗我呢?』與一名宿約定私下比武。唐師對這類爭名的人很蔑視,穿着拖鞋去了,一招就分出了勝負,那幾位便不再鬧了。光有功夫還不夠,掌握了比武的竅門,方能有此效果。
我的第二位師傅尚雲祥,是個所學非常雜的人,什麼拳他一看就明白底細,瞞不住他,有時用別的拳參照着講解形意。照理說,如果得不到口訣,光看看架勢,是明白不了的,但見了尚師,就知道世上的確有能『偷拳』的人。當然,這是他有了形意的一門深入,悟出來了,所以能觸類旁通。
尚師一次跟我打趣:『什麼叫練拳練出來了?就是自己能創拳了。你給我編個口訣聽聽。』跟老輩人學,得連掏帶挖,我雖然創不出來,但為了引他教我,也編了一個,關於形意蛇形的:『背張腹緊,磨膝蓋;渾身腱子,蹭勁走。』 他對我的評語是:『一點小體會,不是大東西。』講:『你瞧程廷華編得多好—別人都說,打人如親嘴,也就是窮追不捨的意思,他卻說,練拳如親嘴。』
尚師解釋,男女嘴一碰,立刻感覺不同,練拳光練勁不行,身心得起變化,這個『連拳如親嘴』,把『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練神還虛』的大道理一下子就說通了。
尚雲祥曾用形意拳口訣與程廷華交換八卦掌口訣,發現最精粹處是相通的,因為有這一段因緣,照理,尚式形意與程派八卦的門人可以互稱兄弟。
尚雲祥向幾個早期門人完整地教過程派八卦。我沒有傳承尚師的這一路武功,但他對我說過,一般人練八卦,都容易把八卦練『賊』了。其實八卦掌是雄赳赳的,關鍵要從『雙換掌』這一招裏練出來,因為這一招容易體會出『勁力周全』四字。
尚師講,程廷華打八卦,勁力渾身鼓盪,感覺不到他在打,只感到他在動。大蟒蛇從頭到尾都蹭着勁,才能爬動得起來,這種威勢,又怎是打一拳踹一腳所能比?
形意拳古傳歌決中有一句『硬退硬進無遮攔』,說的就是這種勁力周全的威勢,不用掄膊打,只要一動就有很大的衝撞力,對手困不住你也防不住你,『硬』字是『斷然』之意。
也有『硬打硬進無遮攔』得說法,『打』字不準確,照字面理解就把形意拳說低級了,顯得蠻橫,『硬』字也容易被誤解成胳膊拳頭硬,一邊挨打一邊進攻。『硬退硬進』就有道理,把『退』字放在前頭,因為形意拳看似剛猛,實則以『顧』法為根本。顧為退,能不被人降住,方能降人。
老輩拳師多居鄉野,文化程度不高,所傳承的古歌決多字詞粗陋,大致意思是不錯的,但無法一個字一個字的揣摩,一定得常年跟隨在他們身邊,從身教上學。
他們也不太愛解釋古傳歌決,只叫門人硬背下來去悟,但那些古歌決不經點撥,是悟不出來的。脫離開那些歌決,他們不經意說的話,才是自己真正的體會,非常真切,往往比古傳歌決還要好。可惜門人沒有整理成文字的意識,產生出更鮮活的歌決,只對古傳歌決寶貝得不得,這是形意拳的『水土流失』。
當然他們說話,也往往用自己最熟悉的方言來講。比如唐維祿,說打崩拳要『抽筋』。我是他徒弟,我明白,別人就難懂了,沒法傳播。像尚雲祥這樣能在形意拳中開了尚式一派,首先表明他注重實際,不為古傳歌決所約束。
其實古傳歌決是怎麼來的?也不是先有歌決,而是根據實際來的。學拳之悟,不是悟古歌決,也不是悟老師的口訣,而是借着歌決口訣,有了契機,悟出產生歌決的東西。
把握住了根本,自己編兩句口訣又算什麼難事,大海中濺起點水花而已。所以尚雲祥說,能創拳的人才是練出來的人 — 這不是玩笑話。
再舉一個讀者親自就可以印證的例子,明白了要勁力周全,功夫用雙換掌能練出來,用蛇形也能練出來。『只動不打』是程派八卦的練功口訣,『硬退硬進無遮攔』是形意的古歌決,尚雲祥還有『練拳要學瞎子走路』的竅門,說瞎子走路身子前後都提着小心,從頭到腳都有反應,練拳不是練拳頭,而是全身敏感 — 千說萬說,都是一個道理,就看作徒弟的能應上哪句話的口味。
以上對『拳禪合一』舉了點例子,不成條理,只望能稍稍說明。另,在武魂發表文章以來,受武術愛好者的來信來訪,有殷切者也有強求者,我沒有武術班也不為圖虛名,年老昏沉,無力授徒,還望見諒。
我當年拜師尚雲祥,是以『學成後不收徒』為先決條件的,就讓我這一支衰落下去吧。但尚師的拳法不能衰,請諒解我目前只選擇以文會友的方式吧。


舊時候學武,總是講拳的多,說功的少。學到拳的是學生,學到功的是徒弟。學到形意的樁功很難,不願意傳,讓你一站,說點『放鬆』一類的話,就不管了。
比如站渾元樁,都知道兩眼不是平視,要微微上瞟,但瞟什麼?瞟來作什麼?能回答出這兩個問題,才是李存義的徒弟,否則他老人家開國術館,一班一班教的學生很多。
按照李存義的樁法,小腦,腎,性腺都得到開發。所謂『形意一年打死人』,不是說招法厲害,是說形意能令人短期內由弱變強,精力無窮,是體能厲害。
還有一點,叫『傳徒先傳藥』。武家是有藥方的,有練功的有救命的,自稱是某某的徒弟,先得拿出幾張藥方。唐維祿便有李存義傳的『五行丹』作憑證,此藥化為膏質是一種用法,化為丹質又是一種用法。
收徒弟得有用。我所接觸的李存義的幾個徒弟,都不是嚴格意義上光大師門的人。 唐維祿由於後天條件局限,還有性格使然,他可以暗中幫助師兄弟,自己卻不是獨領風騷的棟樑;尚雲祥有自己的路要走,在李存義的教法上別出新意,所傳不是李存義的原樣;可以說薛顛是李存義教出來的最『有用』的徒弟,坐鎮國術館,廣傳形意拳,可惜由於特殊緣故(以後另寫文講述),不用老師的名號。
得到一個徒弟很難,總是這有缺點那有遺憾,但要真得到一個好的,門庭立刻就能興盛起來。有的時候師徒感情太好了,也不行。規矩越大越能教出徒弟來,人跟人關係一密切,就缺乏一教一學的那種刺激性了。拳不是講的,要靠刺激,少了這份敏感,就什麼都教不出來了。所謂『練武半輩子,一句話教給徒弟』,並沒有一句固定的話,指不定那句話刺激到他,一下就明白了,這就是禪吧?我從唐維祿門下轉投尚雲祥,並不是唐師沒本事教我,是我跟他太好了。我算富家子弟,易驕狂懈怠,離開家一個人到北京找尚雲祥,心情使然,就能學進東西了。
尚雲祥有為師之道,教徒弟跟釣魚似的。咬不上他的鈎,他就嘻嘻哈哈,一點都不解釋,令人着急;咬上傷了他的鈎,他就狠勁一拽,一句話說透。我一直很感謝唐師的安排。老輩武師就是這樣,一旦認你作了徒弟,就只為你好,非常無私。
我到了北京後,唐師還總來看我。他不坐火車,都是從寧河一晚上走來的,這份師恩太厚了。唐師腿功好,孫祿堂腿功好,由於兩人名字都有『祿』字,一度被稱為『二祿』。最終孫祿堂成名成家,唐維祿被世人遺忘,但孫祿堂的門下應該記得這說法。
孫祿堂的腿功,是新聞事件。他和一位要人坐敞篷汽車,逆風而行,車速很快。那人頭上戴着巴拿馬草帽,被風吹走。孫祿堂跳下車追到草帽後再追汽車,司機還沒意識到有人跳車,他就已經回到車上—-此事當時有幾家報紙報導。
唐師要是有一件名動天下的事,也不會老死鄉野。不過光靠驚世駭俗也不行。孫祿堂文武全才,樣樣都好,的確是大家。一個練武的人,得什麼都會,方能有大用。
唐師所傳的樁功,有一個要點,時常渾身抖一抖。傳說狗熊冬眠的時候,每隔幾天,它就自發性地渾身顫抖,否則僵滯不動,身體要有問題。同樣,站樁為什麼站不下去?就是缺這一抖。很細緻很輕微地抖抖,就能夠享受樁功,養生了。另外,其實比武發力,也就是這麼一抖擻。如果有讀者從此受益,就向旁人傳一傳唐師的名吧。
薛顛傳的樁功,一個練法是,小肚子像打太極拳一般,很慢很沉着地張出,再很慢很沉着地縮回,帶動全身,配合上呼吸,不是意守丹田,而是氣息在丹田中來去。這個方法,可以壯陽,腎虛,滴漏的毛病都能治好。另外打拳也要這樣,出拳時肚子也微微頂一下,收拳時肚子微微斂一下,好像是第三個拳頭,多出了一個肚子,不局限在兩隻手上,三點成面,勁就容易整了。
還有一個方法,站樁先正尾椎,尾椎很重要,心情不好時,按摩一下尾椎,就會緩解。從尾椎一節一節脊椎骨頂上去,直到後腦,脊椎自然會反弓,腦袋自然會後仰, 兩手自然會高抬,然後下巴向前一鈎,手按下,脊椎骨一節一節退下來。如此反覆練習,會有奇效。脊椎就是一條大龍,它有了勁力,比武時方能有『神變』。
注意,這三個樁功都是動的,不過很慢很微,外人看不出來。薛顛說的好,樁功是『慢練』。這些都是入門的巧計,一練就會有效果,但畢竟屬於形意的基本功,練功夫的『功夫』,指的還不是這個。至於如何再向上練,薛顛和唐維祿都各有路數。
尚雲祥把這些方法都跳開,站樁死站着不動,是錯誤的,但他就傳了一個不動的。一次我站樁,他問我『你抱過女人沒有?』我就明白了。這個『抱』字,不是兩條胳膊使勁,而是抱進懷裏,整個身體都要迎上去。這是對站樁『拿勁』的比喻,拿住這個勁,一站就能滋養人。
一天我站樁,尚雲祥說:『你給我這麼呆着!』這一個『呆』字,一下子就讓我站『進』去了(沒法形容,只能這麼說) 。後來他有沖我說:『你怎麼還在這呆着?走吧!』身體一下就『開』了。
形意是用身體『想』,開悟不是腦子明白,而是身體明白。與禪的『言下頓悟』相似,等身體有了悟性,聽到一句話就有反應,就像馬挨了一鞭子,體能立刻勃發出來了 —- 尚式形意發揚的是這種教法。


開武館,這是民國出現的形式。在這之前,中國民間要麼是禁武,要麼是拳團,就是操練一點實戰格鬥,目的也只是為了對付土匪,離武術的精深處較遠。凡是武師真傳的,人數一定不會很多,三五個人,才能忙得過來,教得透。
廣收門徒,往往就會出現『教拳的多,傳功的少;講招的多,傳理的少』的情況。其實,這不是武師們不實在,而是因為功、理是很『身體化』的東西,得身教方能體會得出,講則講不明白,靠着在練武場上喊幾句口訣,即便是古代秘傳真實不虛,做學生的也很難體會。
禪宗宣揚『以心傳心』,就是這個道理。要打到學生心裏去,一下子激發他,『以口傳口』是不行的。我們年輕時(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武術書,你們看了後,有沒有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總用『口令』來標示動作,或是標榜『可用於軍營練兵』。
那時民族危機,國外侵略,武術界的口號叫『強國強種』,希望能為國出力,訓練部隊上陣殺敵,所以許多拳種在教授時一切趨於簡化,嚮往能一教七八百人,一蹴而就,速成。
我的老師尚雲祥(尚升,字雲翔),是個外柔內剛的人,處世精明,不受人騙,可同時又很理想主義。我認識他時,他已八十出頭,仍時常象青年一樣爆發很大熱情。他很愛國,盼望國家打勝仗,教形意拳時,企圖一說,聽的人轉身上戰場,就能用上。
形意拳傳說起源於岳飛,本就是南宋時代用來訓練士兵的。一定要讓形意拳在現代發揮軍事作用 — 當時老一輩拳師都在動這份腦筋。練武術的都愛國,當時管武術叫『國術』。李存義說:『形意拳叫國術,就要保家衛國。』
李存義本身就親自上戰場,當國術館館長時一直琢磨形意拳的軍體化和速成法。尚雲祥延續李存義的道路,接着向這方面嘗試,晚期所教的拳有了簡化的傾向。他這個『簡』不是簡化拳招,而是想,說一句話,片刻間便令人功夫上身。
後來發現不行,因為每一個人的身體素質,智商悟性良莠不齊,內家拳的要點不在拳招,在於『神氣』 — 這種非常靈性的東西,不是動作,無法按照『口令』操習。而且簡化之後發現對人的悟性更高,學起來更難。訓練戰士,還不如按部就班,繁一點好。
雖然此路不通,尚氏形意沒有成為『軍體拳』,卻從此形成了一種教學風格,拳理一語道破,發揮身教的刺激性。言教總是用眾多的比喻,搞修辭,讓人聽得津津有味,身教則乾脆利落,一個眼神,比劃一下便令徒弟悟進去。學武還是要重身教,也正因為重身教,所以有些行為與禪相似。
禪宗有『話頭』,就是突然一句話把人整個思維都打亂,就開悟了。這個『話頭』從書上看,沒有用,得真人和真人地衝突。尚式形意也有這種『給句話』,這句話本身可能有意義,可能也沒意義,就是為了刺激。
先舉一個有意義的。有一個跟日本人打過仗的軍官(忘記叫什麼,很有名的一個人),是個彪形大漢,會使雙刀,聽說尚雲祥研究一種能夠速成的拳術,就來拜訪。
他是真正上過戰場、肉搏過的人,雖然只是粗通拳腳,但這種人反應極其敏捷,一般練武的人對付不了他的,這就是『上一次戰場,抵十年功夫』的道理。他一副生龍活虎的勁頭,周圍有什麼動靜,他脖子本能地一激靈,視線就對了上去,真跟野獸一般。
他為自己的反應能力很得意,說:『我這怎麼樣?』尚雲祥說:『很不一般。但你這,反應是反應,反擊是反擊,沒用呀!』他很不服氣,尚雲祥說:『我教給你一個反應和反擊在一塊的法子,好不好?』
尚雲祥就對他說了一句話。聽完了這句話,軍官就服了,說這個法子太好了,用到戰場上,孬種就成好漢了,非要每個月發尚雲祥一份軍餉,尚雲祥沒要。但那個軍官還真給尚雲祥發了三、四個月的軍餉,退回去又送來,最後一個月是從南方寄過來的,那軍官後來也許戰死了也許落魄了。至於那三、四個月的軍餉是軍官個人付的,還是國家部隊上給尚雲祥設了個編制,就不清楚了。
尚雲祥對軍官說的這句話,是有確切含義的,是個竅門。形意拳有練法、打法、演法(表演)三種變化,尚雲祥說的這句話屬於打法。一個軍人上了幾次戰場,對於實戰肯定比常人領悟得多,但形意拳的打法,是經過了近兩百年,幾代人,上萬次比武積累出來的經驗,比一個人幾次實戰的經驗肯定要高超,確實有道理,所以能讓那個軍官一下子就折服了。
也正是因為那軍官自身有體會,所以一點就透,說給練了十年形意拳的人,可能都沒這效果。不過形意拳的打法,屬於用,其中竅門說上十分鐘,就都說清楚了,不是功夫,只能說是技巧。有功夫上身,才是武術。光把形意拳的打法,用到戰場上,拼一會刺刀還管用,因為比敵人巧,但上戰場時間一長,就不是拼招了,而是拼體能,就必得有功夫。
就是這個問題解決不了 — 如何讓功夫迅速上身,,一下子教會許多人?前輩拳師憂國憂民,是在很費心地想這個問題,不是造成個『速成』的幌子騙錢。我可以肯定地說,功夫是不能速成的,能速成的是打法,但沒有功夫,只有打法,也就只能欺負欺負普通人,上不了台面。
尚式形意追求『功夫速成』,但也要慢慢地練。俗話說『太極十年不出門,形意一年打死人』,練太極拳,要像煮中藥似的,讓藥性慢慢發揮,功夫最終才能有大的成就。形意拳猶如煉鋼似的,一開始要猛火急燒,把鐵礦雜質都去掉,所以得猛練。
可是有沒有仔細想過,猛練,練的是什麼?
形意拳姿勢簡單,五形十二形,一個下午就能學會,為什麼開始時,一個劈拳要練上一年(天資絕佳又正好處於16—24歲青春旺盛期的人,也要練上4個月)?肯定不是練姿勢,不是練打法,不是練發力。
形意五行拳的順序,是金木水火土,對應上劈崩鑽炮橫,為什麼首先要練劈拳?不會因為它正好處於五行的第一位。為什麼剛練劈拳的時候,最好能三四百米一路打下去,要這麼開闊的空間?練好了劈拳,為什麼自發性地就會打虎形了?
練成劈拳後,按照五行的順序應該練崩拳了,但為什麼要接着練鑽拳?鑽拳的步法為什麼是螺旋前進?不從技擊,從健身的方面想想?崩拳的『崩』字怎麼解釋,就是一崩勁嗎?其實崩拳的妙處在於張馳。
炮拳總是雙臂一磕,只有出手沒有收手,練出兩條硬胳膊,胡亂一碰,別人就痛,的確可以『硬打硬進』,但炮拳就是練胳膊嗎?其實炮拳有隱蔽的收手,這才是炮拳所要練的精要。
橫拳有不可思議的境界,到什麼時候方能體會到?
──上面這些問題,尚氏形意用一句話就可以回答,這句話是有實在含義的。如果一個人練了很長時間的形意拳,但是不得法,一聽這句話,真是非常舒暢,的確感到好象在瞬間就長了功夫,但這只是在身上通了,身體感覺對了,以後就能自行進修了,但功夫還是得練才能出來。
其實何止『太極十年不出門』,形意也要十年不出門。猛練,往往還沒一拳打死了人,就先把自己打死了,因為強盛很容易,但要小心『盛極而衰』。強盛了之後,不知調養,精氣神會江河奔流般地消耗,練武是強身,但往往練武之人會短壽,一過壯年衰老得厲害。
以前練武之人四處尋訪,就是要找名師解決這個『盛極而衰』的問題,所以練出功夫後,不知道還有這一檔子大事,光四處比武爭名聲,是自己毀自己。武術這東西是很系統的,就算你是一下悟進去的,還是要一點點練出來。否則只知有一,不知有二,只抬腳不邁步,是不行的。
當然,一個人不用功,一輩子練不上檔次,就沒有這個危險,當個業餘愛好,是很快樂的。
形意拳是『煉拳』,修煉,要與精氣神發生作用,所以形意拳能變化人的氣質,將威武變文雅,將文雅變威武。拜老師,就是找個人能幫助自己由『練拳』過渡到『煉拳』,就不會『盛極而衰』了,永遠的生機勃勃。學拳重要的是身心愉快。
武德為什麼重要?因為一個人有謙遜之心,他的拳一定能練得很好。一個好勇鬥狠的人,往往頭腦都比較簡單,越來越來缺乏靈氣,,是練不出功夫的。這種人,老師也不會教的,說一句:『腦子什麼也別想啊。』就什麼也不管了,你也沒法責問,因為有『內家拳的要領是放鬆與自然』作幌子 — 這都是老師不願教的迴避法,說些貌似有理的話,哄得你樂呵呵地走了。
武術的傳承是不講情面的,不是關係越好教得越多,許多拳師連自己兒子都不傳的,你的人品,連老師都贊成你,當然會教你了。練武是『孝』字為先,連自己父母都不孝順的人,沒有人會教他,每日要以『忠義禮智信』來衡量自己,忠誠,義氣,禮節,智慧,信用。
一個人有了這種內在的修養,心思就會清爽,悟性就高了。老師選徒弟,主要看他的氣質是不是清爽,混混沌沌,就說明他心理有許多問題沒有解決,可能患上了隱疾,眼光沒有一點慈悲,只會兇巴巴地瞪人,可能現在打架厲害,但看他將來,無不是患病而亡 — 徒弟找師父也是這個標準。
想着用武術去欺負人幹壞事 — 太可笑了,折騰不了幾年,就把自己作死了。
還有一種迴避法,就是打出『窮文富武』的幌子。以前科舉,就是幾本書,哪都能借到,不用費錢,而練武得吃好喝好,把自己養好了,而且要提供老師的食宿,把老師供養好了,因為練武必須得身教,師徒最好一塊生活一段時間,所以費錢。
現在的體育運動員拿金牌,沒有物質基礎是不行的,圍着一個人,有教練、醫護多少人?每月的營養品有多少?居住條件有多好?嚴格來說,武術也要這樣,所以盡可以說,你的財力不夠,從而拒絕你。
古人的生活很清苦,功夫一樣練出來,不是不要營養,而是有個方法(形意拳的一些內功),不用花錢一樣得來,養不好身體是練不好拳的。練武的人得會吃,不是說當美食家,吃根黃瓜都像吃了根人參似的,小孩子長身體的時候,不就是這樣嗎?但男人一過四十,就不要強求自己的消化能力了,還是得食品精良。
不過『窮文富武』是個幌子,老師真正看上你,沒有財力是不夠的,只有人品不行,舊時代的拳術名家都是自己貼錢養徒弟,什麼叫『入室弟子』?吃、住、穿、用,老師都包了。
所以求學,求是求不來的,不如好好地養身體,基本功上了檔次,做好自己這塊材料。尚式形意的特點,是『給句話』,多少人找尚雲祥,不奢望能拜師,就是求給看看,給句話。這句話,你程度不到,給了也沒用,引不起效果呀。徒弟處於緊要關頭,老師的話不管用,這是老師有問題。
尚式形意的速成法,就算解釋清楚了。一聽『速成』,就以為不用費心費力,不要資質、基礎,真能短期速成,這是錯誤的。
再說一個軍體拳的故事。中國的軍官知道尚雲祥在研究訓練軍隊的拳法,日本人也知道,日軍佔領北京後,就找上了尚雲祥。日本人知道尚雲祥綽號叫『鐵腳佛』,日本人信佛,但跟中國不大一樣,好象是被砍了頭就不能去極樂世界,那時的日本人不怕死就怕被砍頭,所以拜佛就是求這個,隔着種族,他們的心理很讓我們費解。
那時武術界稱呼個『佛』『仙』的很多,就是個江湖名號,沒什麼特別意思,而且尚雲祥對自己的這個名號,是很不喜歡的,但日本人一聽綽號有個『佛』字,就不一樣了,所以他們來是畢恭畢敬的。
他們要讓尚雲祥教拳,當時尚雲祥剛寫了本拳論,準備發表,他們就說要印刷成小冊子,在日軍中派發。尚雲祥一口拒絕,那本拳論也就不去發表了,藏了起來,幾十年過去,可能丟失了,沒傳下來。
日本人總來勸說,每次都很有禮貌,後來突然翻臉了,抓了尚雲祥幾個徒弟(好象是四個),他們都沒能回來。
當時有一種說法,日本人抓他們,不是為了威脅尚雲祥,而是退而求其次,師父不教讓徒弟教。這四個人到了日本人的榻榻米上,腳下一用力,榻榻米都碎了。日本人覺得真是『鐵腳』,應該是尚雲祥的看家本領,就讓教這個。他們一教,傷筋震骨的,學的日本人,腿都出了毛病,嚴重的下肢癱瘓,一怒之下就把這四個人給害死了。
還有一種說法是, 那四個人給抓到日本本土去了,至於他們在日本的情況,就不得而知了。
以上是尚雲祥研究軍體拳的典故,尚式形意風格的形成,除了拳術本身的自然發展,還有時代背景的激發,這一點是可供人深思玩味的。對於『拳禪合一』的口號,尚雲祥以自己的方式去實踐,有着『給句話』、『練拳』的具體路數。尚式形意的觀點、風格,還要尚門的後來者去印證發揚。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