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7775|回覆: 8

以老解老讀【老子】第九章

[複製連結]
儒帥佛道法 發表於 2011-2-1 08:1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9.第九章

【原文】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解讀】

9.1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而銳之,不可長保。

老子認為做人在心態上要適可而止。如同水滿則溢,物壯則老一樣,做人往往心高則傲,氣盛則狂,思切則燥,欲重則貪。他認為一個的心態就應該如一個器皿一樣,不是能總是裝裝得滿的,要有所保留。他說:『道沖,而用之或不盈』

正為如此,所以『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是以能蔽復成。』

從另外一個角度而言,人心如果淤塞了太多的名、權、利,自然也就器量不足,心胸狹小。有的人虛懷若谷,有的人剛愎自用,有的人心澄如鏡,有的人藏污納垢,有的人兼容並蓄,有的人固步自封,有的人虛靜恬淡,有的人神短氣浮。其實人心本來都是一樣的,但是有一些人就是因為心裏中滋生了太多的欲望,鬱積了太重的思慮,藏惹着太深的城府。所以,心靈其實也需要清潔,此時唯有空無一物,方能滌除一切。就如同清潔一個器皿一樣,有時我們需要傾空它,方能清洗它;心靈也需要時時呼吸,唯有吐故,方能納新。一口不能吃太多,否則沒有咀嚼的空間,一餐不能食過飽,否則就沒有消化的空間,也是同樣的道理。

所以老子說『持而盈之,不如其已。』與其總是保持着充斥的心態,還不如適可而止,留有餘地。其實老子講的道理很樸實,當一碗熱湯在面前時需要你端着它時,誰也會贊同這一點。

『揣而銳之』一般解釋通過捶擊而使器物變得鋒利尖銳。揣字從扌從耑,而耑即古文端。也就是指器物一頭或一端。揣字的本義泛指加工器物的一端使之變得鋒利尖銳,並不一定就是捶擊。一根針,即使尖銳,但是往往其自身也容易折斷,一柄劍,雖然鋒利,但是往往其自身也容易崩斷。所以老子認為一個人行事要去鋒棄銳,與其鋒芒畢露,不如藏鋒斂銳。諺云:『殺人一萬,自損三千。』也是這個道理。從這裏可知,老子的思想有一種隱憂。世人往往淪為自身和他人慾望的工具而卻不能自知,但是老子的視角則不然。工匠在加工器物的過程中,打磨和製造工具只是為了得到完美的器物,對於工具的本身損耗和毀壞往往是再所不惜。當世人所有的目光關注着一件又一件的工藝精品時,而老子關注的卻是這背後的斧損刀折。世事也是如此,且不說一將成名萬骨枯,有多少功臣名將自身要麼身首異處、橫死沙場,要麼兔死狗烹,鳥盡弓藏。戰死者,還有理由認為自己死得其所,而兔死狗烹者,往往是悔不當初。所謂『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高於岸,流必湍之。』 在【老子】中類似的思想還是極其普遍的,如:

曲則全,枉則直(第二十章)

『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學父。(第四十二章)

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弗與,善用人者為之下。(第六十八章)

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第七十三章)

堅強者死之徒也,柔弱者生之徒也。(第七十六章)

延章 發表於 2011-2-1 23:10 | 顯示全部樓層
此章所言人常有感悟
沙坡 發表於 2011-2-7 17:38 | 顯示全部樓層
在【老子】中類似的思想還是極其普遍的,如:) Z/ c" x, v+ u3 o0 [& L, A
曲則全,枉則直(第二十章)' \2 W- p/ m0 V. i. D, c
『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學父。(第四十二章)" m: F0 l* ?5 c7 r
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弗與,善用人者為之下。(第六十八章)
1 }  [: k: P: g4 W( g: U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第七十三章)
. i; j4 Q' S7 x5 L3 I7 q堅強者死之徒也,柔弱者生之徒也。(第七十六章)
1 ?. }, u3 G9 n5 W) s  o
貌似有點提倡苟且偷生的思想在裏面啊~~
沙坡 發表於 2011-2-7 17:47 | 顯示全部樓層
『以直抱怨』『舉直錯諸枉』,那人是不是就會發現這個世界美好得多,而且也會因此積極智慧得多?一個人總是看到事情好的一面,而不是壞的一面,那這個人遇到的機遇也必將多很多
沙坡 發表於 2011-2-7 17:48 | 顯示全部樓層
曲則全,枉則直
. t  k, z: }1 y! s
這句實在不是很明白,和論語裏的論述有些相背。
沙坡 發表於 2011-2-7 17:54 | 顯示全部樓層
常說做人要能屈能伸,屈常理解為曲,伸理解為直,不知道這樣的理解有什麼問題,另外就是,圓滑是一種狡猾的態度,而能屈能伸是一種交際的方法,貌似沒有相衝——君子是否可以做到能屈能伸?
 樓主| 儒帥佛道法 發表於 2011-2-8 21:48 | 顯示全部樓層
本文章最後由 儒帥佛道法 於 2011-2-9 03:25 編輯
! E1 n7 o& j5 m4 B4 r
( y0 M+ K9 r: t" }

9.2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

【老子】認為即使金銀財寶堆滿了整個大堂,也沒有誰能守得往。可能有一些朋友認為,這個話太絕對了。老子這裏的說『守』並不是狹義的看守、保管,而是指財富的保持。中國有一句古話叫『富不過三代』,正是『金玉滿堂,莫之能守』之意。在春秋時期,周天子可謂是富有天下,卻江河日下;五國爭霸可謂不可一世,卻曇花一現。許多諸侯、大夫往往爭鬥和殺伐中,也一度如日中天,權傾朝野。巧取豪奪,瘋狂聚斂,金玉滿堂自然是不在話下,然而在權力鬥爭往往最終要麼破國而亡,要麼破家而滅,一切奢華轉眼又是煙消雲散。老子遠觀三朝的興替盛衰,近觀春秋的世事無常,自然而然也就得出了這樣的結論。當時社會風氣誠如孔子所說『好勇疾貧,亂也。』因為金玉滿堂,往往更加令人垂涎三尺,使人鋌而走險。老子進一步指出富貴而驕,為富不仁,四處招搖,四面樹敵,則無異於自取其禍,自掘墳墓,只會加重自身的災禍,加速自身的敗亡。

9.3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總結了上面的規律,所以【老子】認為『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老子】第七章云: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在老子看來,當一個人榮華富貴或事業功勞到了一定的程度,最重要的就是如何保持之,而不是繼續強求。天不可謂不大,地不可謂不廣,但是天地此時已經不再『自生』,適可而止,轉而化育萬物,滋育生靈,從而天地得以長久。所以老子說:『進道若退。』正是『天之道也。』

然而『功遂身退』只是老子無為思想的最後一環,也就是最後的保全之道。實際上老子的無為思想,是貫穿始終的。他說『萬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從萬事開頭的『作而弗始』到事業有成的『功成不居』均是老子無為思想的體現。當然世人對『功成不居,功遂身退』要重視得多。

其實,人們也常說『人在江湖,身不由已』,往往落入進退維谷的境地,陷入進退兩難的困局,常常感嘆欲罷不能,無力回頭,唯有悔不當初。老子說:『作而弗始。』但是很多人往往在一開始就錯了,從而一步錯,步步錯,最終迷途難返,甚至至死不悟。所以老子說:『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古人亦云:『思其始而圖其終。』有一些事情恰恰是『侯門一入深如海』,『船到江心補漏遲』。白居易詩云:『世傳滿子是人名,臨就刑時曲始成。一曲四詞歌八迭,從頭便是斷腸聲。』其最後兩句往往令人感觸頗深。

當然,『作而不始』並不是讓人對任何事情都退避三舍、消極無為。說到功成身退,史上最有名的非戰國時期越國大夫范蠡莫屬。古詩云:『已立平吳霸越功,片帆高揚五湖風。不知戰國官榮者,誰似陶朱得始終。』正如詩中所說,范蠡是獨步古今的人物。他功成身退,得以善終,人盡皆知。不過,傳說范蠡和西施一道泛舟西湖去了,那真是太小看他。他隱姓埋名離開越國之後,又化名『鴟夷子皮』在齊國經商致富,並再次成為齊相,三年後散盡家財,急流勇退。最後到今山東定陶一帶治產經商,遂為臣富,自號『陶朱公』。其實在其激流勇退之外,值得一提的倒是『其始』。

周景王二十六年(公元前494年),闔閭之子夫差為報父仇與越國在夫椒(今江蘇太湖中洞庭山)決戰,越王勾踐大敗,僅剩5000兵卒逃入會稽山,范蠡遂於勾踐窮途末路之際投奔越國,獻『卑辭厚禮,乞吳存越』之策。議和後『人待期時,忍其辱,乘其敗……』『持滿而不溢,則於天同道,上天會佑之;地能萬物,人應該節用,這樣則獲地之賜;扶危定傾,謙卑事之,則與人同道,人可動之。』他向勾踐講述『越必興、吳必敗』之斷言,進諫:『屈身以事吳王,徐圖轉機。』。被拜為上大夫後,他陪同勾踐夫婦在吳國為奴三年,『忍以持志,因而礪堅,君後勿悲,臣與共勉!』

孔子說:『危邦不入,亂邦不居。』但是這位范蠡則不然,在越國幾乎滅國之際,他主動投向了處於極端劣勢的勾踐。可見『作而不始』,並非『始而不作』,對於時機的把握,范蠡是獨具慧眼,人皆避之不及,他卻挺身而上,見危授命,最終功成行滿。范蠡和老子一樣均是楚國人(一說均是今河南人),從上文他對越王勾踐講的復國之策,可見其對道的認識是非同一般,特別是『持滿而不溢,則於天同道』比老子說的『持而盈之,不如其已』又更上了一層。史書稱之『與時逐而不責於人。』世人更是譽之:『忠以為國;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史記】云:『范蠡三遷皆有榮名。』他一生三遷,抱着『千金散盡還復來』的態度,屢屢空手起家卻每每富貴逼人,『作而弗始,生而弗有,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他真是把之發揮到了極致。甚至可以說,范蠡的道行修為實際上要比【老子】一書更加深邃,可惜這位智者並不着書,我們只有從他近乎傳奇一樣的經歷中去細細感悟了。

延章 發表於 2011-2-9 14:30 |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 儒帥佛道法 的文章" Y; C  h# E; j7 j/ @

/ @/ W& N- c, }3 C" H7 h% o# F; b真水兄此節對范子的陳述,甚啟人心智,然而,比於己,只能嘆其莫及,但願多聞范子之事以礪志而已。
延章 發表於 2011-2-9 14:40 | 顯示全部樓層
已立平吳霸越功,$ N" U; w: L+ c
片帆高揚五湖風。1 C$ j7 ~7 o- k' {
不知戰國官榮者,
- i. c$ q4 b; M7 l3 K5 ?誰似陶朱得始終。) _. y5 @7 M8 Z" N* H: d$ U
+ @7 b: l$ c' g4 v3 A
" M+ _, l9 o3 s' t( |" f3 T
忍其辱乘其敗……# x1 O& }# |. x" [/ i* |
( P; e9 i8 |* y: r5 N2 |$ P
持滿不溢,則於天同道,上天會佑之;- J  J, _  h3 R* X7 f

1 A8 Z, t$ T7 p  Z) b8 I2 [( D地能萬物,人應該節用,這樣則獲地之賜;
: [3 Q3 W) b; ^2 Y) e- L- B1 x6 Q5 I0 K
9 k9 _% D' J  a1 j3 H扶危定傾,謙卑事之,則與人同道,人可動之。% m7 f& e/ G& o  i/ S
0 k& V! J" r! d. \
弗始弗有弗恃功成不居
- ^- f5 {8 |( S$ a9 E3 Q6 x0 P) ~/ t. [

- }% y" Q7 ~( e5 V  _# P" _舉直錯諸枉而弗怨+ _  _, ~# {& P" n: O* D; Y, ^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