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109|回覆: 0

[訓詁學] 為什麼『十裏長亭』泛指送別的地方?

[複製連結]
偷月 發表於 2010-12-22 11:5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歷史網


    宋朝蘇軾【送孔郎中赴陝郊】詩∶"十裏長亭聞鼓角,一川秀色明花柳。"及【醒世恆言・三孝廉讓產立高名】:"許晏、許普謝恩辭朝,公卿俱出郭,到十裏長亭,相餞而別。"這裏所提到的"十裏長亭",都是指送別的地方。

    那麼,為什麼古人把"十裏長亭"泛指送別的地方呢?

    亭存在的歷史久遠,早期的亭並非供觀賞用。周朝時,亭是設在邊塞觀察敵情的處所,如【墨子】上載∶"百步一亭,高垣丈四尺,厚四尺,為閨門兩扇。"到秦漢時期,亭成為各地方的治安機構,如【後漢・百官志】載有∶"十裏一亭,十亭一鄉。有亭長持更板以劾賊,索繩以執賊。亭長舊名負弩,改為亭長。或為亭父。"

    一直到魏晉南北朝時期,驛逐漸取代亭制,但之後亭、驛也廢棄不用。慢慢的,亭發展為築在路旁的公家房舍,供旅客投宿休息。如【說文解字】上載∶"亭,人所安定也。"及【釋名・釋宮釋】∶"亭,停也,道路所舍,人停集也。"又【風俗通】∶"亭,留也,行旅宿會之所館也。"同時,有的人也用來作為迎賓送客的場所。

    當時,道路每隔十裏設一長亭,五裏設一短亭,提供行旅憩息之用。如北周庾信【哀江南賦】:"毒秦涇,山高趙陘;十裏五裏,長亭短亭。"倪[・註:"【白孔六帖】云:’十裏一長亭,五裏一短亭。’"因此,長亭又稱為"十裏長亭",而近城的十裏長亭經常是人們送別的地方。

    後來,亭開始出現在中國園林中,成為不可或缺的建築物。亭有頂無牆,是供人憩息、觀賞的建築物,多築在花園或路旁。如涼亭、茅亭…等。到隋唐時期,園林庭院中築亭已經很普及,唐朝宮殿中也大量出現亭的建築物。宋朝時,亭的建築多也更精巧。

    唐朝李白【菩薩蠻B平林漠漠煙如織】詞∶"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及宋朝柳永【雨霖鈴・寒蟬淒切】詞:"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詞中的"長亭",是指古代供行旅休憩的驛站,也是文人墨客筆下的常用詞。

    在古代送別詩詞中,"十裏長亭"不斷出現,蘊含着離情依依的惜別情愫。久而久之,"十裏長亭"就被用來泛指送別的地方。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