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光明日報 【論語】書中『敏』字屢見,多數被後世學人釋作『疾』,謂疾速、敏捷。在此列舉三例:①【學而】:『敏於事而慎於言。』何晏【集解】引孔安國曰:『敏,疾也。』邢m疏云:『敏,疾也,言當敏疾於所學事業,則有成功。』②【裏仁】:『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何晏【集解】引包咸曰:『言欲遲而行欲疾。』③【堯曰】:『寬則得眾,信則民任焉,敏則有功。』皇侃【義疏】云:『敏則有功者,君行事若儀用敏疾,則功大易成。』今之學者解釋【論語】『敏』字,亦有類於此。像錢穆先生【論語新解】、楊伯峻先生【論語譯註】、南懷瑾先生【論語別裁】、金良年先生【論語譯註】等,於上述『敏』字即是以『捷速』、『敏疾』、『敏捷』之類字眼釋之。
將上述三例中『敏』字之意解為疾速、敏捷,似未達經旨。清人焦循【論語補疏】曾釋【陽貨】『敏則有功』之『敏』,以其義為『審』。筆者以為此說較當,並受其啟發,認為以上三例中『敏』字皆可依藉此說切究其義,具體訓作『敬慎』,指誠敬謹慎。以下對此略作申論:
第一,行事敏疾固然是一種良好的習慣或品性,但就【論語】所載孔子言論看,並未見孔子予以明言鼓倡;相反,孔子倒是一貫旗幟鮮明地倡導為人處事應誠敬謹慎,不可苟簡以求速。如【子路】:『無欲速……欲速則不達。』此謂行事不可以速成,而欲其疾速則往往事與願違。【子路】又云:『居處恭,執事敬。』邢m疏云:『唯仁者居處恭謹,執事敬慎。』又【學而】:『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集解】引包咸曰:『為國者,舉事必敬慎。』又【述而】:『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孔子此所『與』之『懼』,乃『是敬慎意』(清焦袁熹【此木軒四書說】卷四);所『不與』之『暴虎馮河』,乃苟且冒進之舉。又【衛靈公】:『言忠信,行篤敬。』此中『篤敬』,明人蔡清【四書蒙引】云:『篤則不薄,敬則不苟也。』故此二字實即敬慎之謂。又【季氏】:『言思忠,事思敬。』邢m疏云:『君子常思謹敬也。』由上看來,孔子平日誨人,是以行事誠敬謹慎為重,而非以疾速快捷為務也。因此,將上述三例中『敏』字釋為疾速、敏捷,似難與孔子平常訓誨的一貫之旨相契切;而若釋作敬慎,乃得與其泯合無間。
第二,古漢語『敏』字兼『敬』『審』之義,故可解釋為誠敬謹慎。【玉篇・攴部】:『敏,敬也,莊也。』慧琳【一切經音義】卷五引【聲類】:『敏,敬也。』『敏』又可訓『審』,指審慎。【爾雅・釋樂】『商謂之敏』,陸氏釋文:『敏,審也。』【左傳・僖公三十三年】:『禮成而加之以敏。』杜預注:『敏,審當於事。』【公羊傳・僖公四年】:『其言次於陘何?有俟也。』何休注:『生事有漸,故敏則有功。』徐彥疏云:『言敏則有功者,敏,審也。言舉事敏審則有成功矣。』古『敏』之莊敬義、審慎義,實相成相通,亦猶【說文・心部】『忠,敬也』條段注云:『敬者,肅也。未有盡心而不敬者,此與慎訓謹同義。』由是以觀,將上述【論語】中三『敏』字釋作敬慎,於古有徵。
第三,比勘【論語】中句式或意旨相類的文句,上述三例中的『敏』字也宜當釋作敬慎。尋繹【論語】之文句可知,以連詞『而』連接的前後兩個短語,其中處於相應位置上的語詞之義往往相同、相近或相類。如『察言而觀色』(【顏淵】)中的『察』與『觀』,『君子尊賢而容眾』(【子張】)中的『尊』與『容』,『聽其言而觀其行』(【公冶長】中的『聽』與『觀』,皆是其例。推是而言,前舉例①『敏於事而慎於言』中的『敏』與『慎』,例②『訥於言而敏於行』中的『訥』與『敏』,其意各應相同或相近。此外,比證【論語】中一些旨趣相類的文句,前述『敏』字亦似以訓敬慎為允。如【為政】:『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此謂人應當慎言慎行,以減少過錯和悔恨。上引『敏於事而慎於言』、『訥於言而敏於行』二句與之相較,旨趣明顯類同,故其中『敏』字當與『慎行其餘』之『慎』意同。又如【陽貨】:『子張問仁於孔子。孔子曰:……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此中『敏』字,焦循【補疏】以其義為『審』,謂『蓋善謀而審當,所以有功;若徒以疾速便捷為敏,非其義矣』。前引【堯曰】『敏則有功』的『敏』與之相較,其義當無二致,故此『敏』之基本義也應作『審』解。
由上看來,將前引【論語】中的三『敏』字訓作敬慎,殆無可疑。
(作者:曹海東 單位: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語言與語言教育研究中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