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036|回覆: 0

[漢語詞典] 近百年來的殷墟甲骨文研究(4)

[複製連結]
沙舟 發表於 2011-8-31 08:5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甲骨文網
注釋:

  [1] 與王懿榮幾近同時開始收存殷墟甲骨的尚有天津的王襄、孟定生。據王襄遺作【室殷契】(【歷史教學】1982年第9期),在1898年范壽軒即曾在天津與王、孟二人講過『河南湯陰出骨版,中有文字』,孟氏認為是『古之簡策』,促范氏往購。是此年學者中並未有人見過甲骨文。至第二年10月,范氏又來津將售與王懿榮所余骨版售予孟、王二氏。
  [2] 見王國維【最近二三十年中中國新發見之學問】,【學衡】第45期,1925年。
  [3] 【自述古史觀書】,收入【古史辨】第1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4] 收入【觀堂集林】卷9,中華書局1959年版。
  [5] 陳壽【三國志】卷一三【王肅傳】:『司馬遷記事不虛美,不隱惡;劉向、揚雄服其善敘事、有良史之才,謂之實錄。』
  [6] 夏鼐:【五四運動和中國近代考古學的興起】,【考古】1979年第3期。
  [7] 董作賓:【民國十七年十月試掘安陽小屯報告書】,【安陽發掘報告】第1期,1929年。
  [8] 李濟:【現代考古學與殷虛發掘】,【安陽發掘報告】第2期,1930年。
  [9] 唐蘭:【古文字學導論】,齊魯書社1981年1月版。
  [10] 胡厚宣:【八十五年甲骨文材料之再統計】,【史學月刊】1984年第5期。
  [11] 王國維:【最近二三十年中中國新發見之學問】。
  [12] 見劉一曼等【甲骨文書籍提要】,書目文獻出版社1988年6月版。
  [13] 容庚:【殷契卜辭】,北平哈佛燕京學社,1933年;商承祚:【殷契佚存】,金陵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叢刊甲種,1933年。
  [14] 如【甲骨六錄】(成都齊魯大學國學研究所叢刊之一,1945年);【戰後寧滬新獲甲骨集】(1951)、【戰後南北所見甲骨錄】(1951),以上來薰閣書店出版。【戰後京津新獲甲骨集】(1954)、【甲骨續存】(1955),以上群聯出版社出版。共著錄甲骨13814片。
  [15] 中華書局1989年1月版。
  [16] 【書品】1990年第1期。
  [17] 如乙一種中,21703片『貞』字作三足形,前辭作『乙貞』、『庚貞』,應歸屬另一類卜辭,21907片卜王應歸於@⑨組。丙二中22159至22169諸片,卜祭示癸、大丁、大甲、大庚、中丁等卜辭並不是『非王卜辭』。此外丙二中22301、22312諸片屬於李學勤先生所謂『亞卜辭』(【帝乙時代的非王卜辭】,【考古學報】1958年第1期),亦與其它收入丙二中的卜辭不同。
  [18] 胡厚宣:【90年來甲骨文資料刊布的新情況】,【中國文物報】1989年9月1日第3版。
  [19] 見【庫方二氏藏甲骨卜辭】,1935年商務印書館石印本。此書著錄甲骨1687片,內有較多偽刻品(全部或部分偽刻)。這些甲骨後分售與英、美四家博物院。庫、方二氏的甲骨還有一部分轉售與柏根(Bergen),著錄於【柏根舊藏甲骨文字】,明義士編著,齊魯大學國學研究所1935年版。金璋收藏的甲骨著錄於【金璋所藏甲骨卜辭】,美國紐約影印本,1939年。
  [20] 美、法所藏甲骨見周鴻翔【美國所藏甲骨錄】(加利福尼亞大學1976年版)、曹煥章:【法國所藏甲骨錄】(1985年版)。
  [21] 中華書局1985年版。
  [22] 許進雄編著【明義士收藏甲骨文字】,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出版,1972年。本書收錄了明義士舊藏而現保存於安大略博物館的甲骨3176片。另外,明義士所編【殷墟卜辭後編】收墨拓2812片,1972年由許進雄編輯,在台灣藝文印書館印行。此原骨在北京故宮博物院(據胡厚宣【關於劉體智、羅振玉、明義士舊藏甲骨現狀的說明】,【殷都學刊】1985年第1期)。
  [23] 安大略博物館保存的懷履光舊藏甲骨已由許進雄編輯著錄,見【懷特氏等收藏甲骨文集】,1979年安大略皇家博物館影印出版,書中收入懷履光藏品中重要者及其它四家藏品。
  [24] 胡厚宣:【八十五年來甲骨文材料之再統計】。但松丸道雄估計日本所藏甲骨實際只有約8200片。參見王宇信【甲骨學通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年版,第261頁。
  [25] 孫氏的這部書雖寫成於1904年,但直到1913年書稿才被王國維發現,1917年由羅振玉在上海印出,即吉石Q叢書本。
  [26] 郭沫若:【卜辭中的古代社會】,收入【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群益出版社1950年9月版。
  [27] 後編為【殷墟文字記】,1932年12月北京大學石印本,1981年中華書局手寫影印本。
  [28] 1935年北京大學講義本,1981年齊魯書社影印本。
  [29] 【甲骨文字釋林・序】,中華書局1979年版。
  [30] 【考古學報】1973年第1期。
  [31] 載【考古】1961年第2期,筆名『趙佩馨』。
  [32] 裘氏考釋甲骨文字及其它古文字的文章近已編為專集出版,見【古文字論集】,中華書局1992年版。
  [33] 參見崔志遠【讀甲骨文編札記】(油印本),殷商文化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1987年安陽。
  [34] 台灣歷史語言研究所,1965年出版。
  [35] 明義士的序稿已附在李學勤【小屯南地甲骨與甲骨分期】一文後發表,載【文物】1981年第5期。
  [36] 【大龜四版考釋】,【安陽發掘報告】第3期,1931年。
  [37] 1949年董作賓在【〖殷墟文字乙編〗序】(【中國考古學報】第4期)重新按照他研究卜辭曆法、祀典後所總結出來的新、舊派觀點,將甲骨卜辭分為四期。第一期是舊派,從盤庚至祖庚三世五王。但武丁前不清楚;第二期是新派,祖甲至康丁,二世二王;第三期是舊派,含武乙、文丁;第四期又是新派,含帝乙、帝辛。這種分期方法是以其新舊派為根據,按照他所歸納出來的新舊派卜辭在以下幾方面的差異確定的。這幾方面是:祀典、曆法、文字、卜事。
  [38] 貝zhǒng@②茂樹、伊藤道治:【甲骨文斷代研究法的再檢討――以董氏的文武丁時代之卜辭為中心】,收入【殷代青銅文化的研究】,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1953年。
  [39] 載【古文字研究】第1輯,中華書局1979年8月版。本文初稿寫於1965年9月,1978年11月寫定。
  [40] 嚴一萍曾據打破T53(4A)的H91中所出卜甲能與T53(4A)中@⑨組卜甲〔T53(4A):145〕綴合,否定@⑨組卜甲屬於武丁時代。見其【甲骨斷代問題】,台灣藝文印書館,1983年。劉一曼等:【考古發掘與卜辭斷代】一文(載【考古】1986年第6期)認為此屬較晚的灰坑破壞了較早的灰坑所致。
  [41] 【論『婦好』墓的年代及有關問題】,【文物】1977年第11期。按:與陳夢家所稱『某組』卜辭不同的是,歷組卜辭除『歷』以外並未有其他貞人,所以所胃『歷組卜辭』是包括有貞人『歷』的卜辭和與此種卜辭字形、書體相近的卜辭。
  [42] 見李學勤【小屯南地甲骨與甲骨分期】(【文物】1981年第5期)。明義士在【殷墟卜辭後編・序】中已有近似的說法。德國法蘭克福大學張聰東【甲骨文所見商代祀典】(1970年)亦已有貞人歷的卜辭在祖庚至祖甲前期之說。
  [43] 王宇信【西周甲骨探論】李學勤序,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4年版。
  [44]裘錫圭:【論『歷組卜辭』的時代】,【古文字研究】第6輯,中華書局1981年11月。
  [45] 林V:【小屯南地發掘與殷墟甲骨斷代】,【古文字研究】第9輯,中華書局1984年1月版。
  [46] 陳偉湛:【『歷組卜辭』的討論與甲骨文斷代研究】,【出土文獻研究】,文物出版社1985年6月版;王宇信:【甲骨學通論】第8章第3節,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年6月版。
  [47] 【1973年小屯南地發掘報告】,【考古學集刊】第9輯,科學出版社1995年版;劉一曼等:【考古發掘與卜辭斷代】,【考古】1986年第6期。按:屯南H95(上引報告定為中期一段、屯南第3段)出甲骨九版(2667-2676),其中有@⑨組、午組卜甲。其中2667,李學勤認為是歷組卜辭,其反面有『又歲兄庚』當是指祖庚,見其【殷墟甲骨分期的兩系統】(中國古文字研究會第六屆年會論文,1986年)上引黃天樹書認為是『歷組草體』,年代已延至祖甲時。
  [48] 林V:【無名組卜辭中父丁稱謂的研究】,【古文字研究】第13輯。
  [49] 李學勤:【小屯丙組基址與靜反恰罰收入【甲骨探史錄】,三聯書店1982年版。
  [50] 1973年小屯南地發掘,在T53第七層下發現灰坑H115,內出龜腹甲一,近左甲橋有刻辭二字,字形纖細。H115上面被H112疊壓,H112被H111打破,H111又被T53(4A)打破,T53(4A)內出@⑨組扶卜辭等,故有學者推測H115所出腹甲刻辭有可能比@⑨組卜甲要早,或可早到武丁以前,見【考古發掘與卜辭斷代】(【考古】1986年第6期)。但上引彭書認為T53(4A)絕對年代在武丁中期或偏早,所以H115所出腹甲刻辭未必已到武丁以前。
  [51] 胡厚宣【郭沫若同志在甲骨學上的巨大貢獻】一文言及郭氏晚年認為有無帝辛卜辭應再加研究。論文收入【甲骨探史錄】,三聯書店1982年版。
  [52] 常玉芝:【商代周祭制度】,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年版。
  [53] 方述鑫:【試論帝乙、帝辛卜辭】(油印本),甲骨文發現90周年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1989年安陽。
  [54] 李學勤:【小屯南地甲骨與甲骨分期】一文已指出:『試排過黃組卜辭周祭祀譜的都知道,這種卜辭關於周祭的記錄,加上有關的器物銘文,很難容納在兩個王世的祀譜裏。』
  [55] 李學勤、彭裕商:【殷墟甲骨分期新論】,甲骨文發現90周年國際學術會議論文,1989年8月安陽。
  [56] 李學勤:【殷墟甲骨分期的兩系說】,中國古文字研究會第6屆年會論文,1986年。
  [57] 【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56本3分。
  [58] 【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1本1分。
  [59] 石璋如:【殷墟地上建築復原第七例――論乙一及乙三兩個基址】,【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6本4分,1995年12月。
  [60] 國立編譯館主編,中華叢書。
  [61] 【漢學研究】第2卷第1期(1984年6月)、第2期(1984年12月)。
  [62] 【殷代『習卜』和有關占卜制度的研究】,【中國史研究】1987年第4期;【論古代甲骨占卜的『三卜』制】,【殷墟博物苑苑刊】創刊號,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年8月版。
  [63] 載【中國文字】新2期,1980年9月。
  [64] 太平洋沿岸亞洲研究學會會議論文,加州蒙特利。
  [65] 舒[:【商代卜辭語言研究】,【通報】卷60,1974年。
  [66] 倪德衛:【問句的問題】,檀香山商代文明國際討論會論文,1982年;夏含夷:【周易的構成】(博士論文),1983年。
  [67] 【中國語文】1988年第1期。
  [68] 郭沫若:【古代研究的自我批判】,收入【十批判書】,科學出版社1956年版。
  [69] 收入【觀堂集林】卷10。
  [70] 王玉哲:【試論商代『兄終弟及』的繼位法與殷商前期的社會性質】,【南開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56年第1期。本文並認為『兄終弟及』表現出父子關係不如兄弟關係密切,乃是因為母系氏族制的殘餘形式被保留在父系氏族社會中,但兒子已有繼承權,又說明父系氏族特色已滲入其內部。
  [71] 鄭慧生:【從商代的先公和帝王世系說到他的傳位制度】,【史學月刊】1985年第6期。
  [72] 參見吳浩坤【商朝王位繼承制度論略】,【學術月刊】1989年第12期。
  [73] 載【民族學研究所集刊】第15期,1963年。又收入【中國青銅時代】一書,三聯書店1983年版。
  [74] 關於商人日名制,不僅涉及甲骨文,而且涉及商周金文,有關研究成果在這裏不繁贅引。請參見筆者與徐勇合著【先秦史研究概要】(天津教育出版社1996年7月版)第5章商史部分第13節。
  [75] 【歷史研究】1957年第1期。胡氏後又有【重論『餘一人』問題】(收入【古文字研究】第6輯,1981年),指出武丁、武乙(即歷組)時卜辭王自稱『於一人』,祖庚、祖甲與帝乙(或帝辛)卜辭自稱『餘一人』。
  [76] 晁福林:【試論殷代的王權與神權】,【社會科學戰線】1984年第4期;【殷墟卜辭中的商王名號與商代王權】,【歷史研究】1986年第5期。
  [77] 陳夢家:【商代的神話與巫術】,【燕京學報】第20期,1936年。
  [78] 張秉權:【卜辭中所見殷商政治統一的力量及其達到的範圍】,【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50本1分,1979年3月。
  [79] 孫曉春:【商周時期不是神權時代】,【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87年第2期。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