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長沙晚報 記者 唐群雄 實習生 周艷清 邱D
年逾古稀的曾敬儀嗜『錢』如命,60年來收藏了7000多枚古錢,其中不乏秦大型 『半兩』,王莽的『幼泉二十』,唐代的銀『開元通寶』等珍品;而他收藏的國寶級的『開元通寶』錢陶范,稱填補了唐代無錢範的空白。昨日,他撰寫的【唐范館集】公開發行,講述了他『孔方迷魔』般的收藏人生。
摔一跤撿到『崇寧通寶』
曾敬儀出生於1938年,望城區丁字鎮人,退休前曾在石渚中學、書堂中學任教。老人家個子不高,雖70多歲,但目光如電,語言鏗鏘震耳。他出身書香門第,祖上收藏了數千冊古籍和大量書畫、古錢。『錢幣的錢文大多出自名家之手。我當初喜歡的是古錢上面的書法。』
曾敬儀少年時就幫母親分擔家務。一次,雨後的第二天 ,他挑着一擔糞水去澆菜,走到園地的斜坡時, 腳下打滑摔倒了,右手本能地往地下一撐,突覺手心有硬物墊了一下,隨手從爛泥裏抓起來一看 ,竟然是一枚宋微宗趙佶獨創的瘦金體御書『崇寧通寶』折十大銅錢!自此,曾敬儀收藏古錢的興趣與日俱增。
『廢品』中發掘不少珍品
參加工作後,曾敬儀利用周末去跑廢品店收古錢,每到周末騎着他的單車走銅官,下源嘉湖、誓港,過靖港,到喬口,折回靖港經新康、高塘嶺,到白沙洲。渴了到鄉親家討水喝,餓了就吃一碗米粉。回到家裏,弄得灰頭土臉,好像『叫化子』,每次都少不了聽老伴的埋怨。他將古錢擦擦試試 ,排排比比,對圖譜,查年代,一上手就不知天早日夜。
清朝康熙年間21個鑄錢局鑄了『康熙通寶』滿漢文錢。一般集得20個局錢的就可稱康熙套子錢。曾敬儀的『漳』字錢是在靖港一家收廢品人家的閣樓上翻出來的。當他從那蛛網蒙頭、揚塵嗆鼻的閣樓裏爬出來時,一臉墨黑,只有兩隻眼睛在動,把那老人的小孫子都嚇哭了。
通過整理,他居然收藏了上起夏商時代的貝幣,下迄民國初年的『民國通寶』等。貝幣、布幣、刀幣、圜錢、泥質錢、 方孔錢、銅板、鎳幣、鐵錢、鉛錢都有一些;古錢上的文字,篆、隸、真、行、草五體皆備。許多珍奇之物,就是從『廢品』中發掘出來的。
『開元通寶』錢陶范填補國內空白
唐初歐陽詢開創了中國歷史上書法家書錢文的先河,他是潭州書堂山(今望城區)人,曾敬儀對他書寫的錢文有着更深一層的研究。他領會出歐陽詢書寫的『開元通寶』於平正中見險絕,『若草裏驚蛇,雲間電發』。
幸運的是,他竟然收藏到了國寶級的『開元通寶』錢陶范,之後寫成【湖南望城出土『開元通寶』殘陶范】一文投寄【中國錢幣】。【中國錢幣】發表了該文,稱填補了唐代無錢範的空白。關於唐錢鑄法目前尚無定論,有認為用翻砂法的;有認為用『印范法』的;有認為是『模夾鑄法』的;還有認為用失蠟法的等等。曾老告訴記者,陶范內錢模文字筆畫較精深,字形端莊穩重,當是官家錢範。這件出土的『開元通寶』殘陶范,證明唐代仍存范鑄法。
來源:長沙晚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