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373|回覆: 0

[古代科技] 中國麻類作物栽培史

[複製連結]
對酒當歌 發表於 2010-7-29 13:5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科技日報
苘麻、亞麻和黃麻在古代麻類作物中比重都較小,苘麻和亞麻主要在北方種植,黃麻則主要分佈在南方。總的是分佈不廣,處於零星種植狀態。


    用途的多樣化  中國古代主要是利用麻的纖維織布,麻布是棉布普及前一般人民最主要的衣着原料。麻纖維還很早就被用作造紙原料,1957年曾在西安灞橋西漢早期墓葬中發現一片麻纖維製成的殘紙,說明在東漢蔡倫以前,可能已知用麻纖維造紙。此外,麻纖維還被用來製作毯被、雨衣、麻鞋等。麻類作物的某些部分在古代也作食用。漢以前曾把大麻子列為五穀之一。明、清時苧麻的根和苘麻子都是救荒食物。一些麻類作物的種子常被用作飼料和肥料,榨油供食用或作塗料、燃料。大麻的子和花、苧麻的根和葉、亞麻子和黃麻葉還都可供藥用。


    栽培技術  中國古代在大麻和苧麻的栽培技術方面,都有豐富經驗。【管子・地員】篇中提出『赤壚』和『五沃之土』適宜種麻,說明至遲在戰國時期已對適宜大麻生長的土壤有所認識。大麻是雌雄異株植物,古時雄麻稱□,雌麻稱苴;雄麻以利用麻莖纖維為目的,雌麻以收子為目的,二者的栽培技術各不相同。【呂氏春秋】『審時』、『任地』兩篇中都提到種麻,但未指明是纖維用還是子實用。西漢【□勝之書】中則已明確指出:『種□太早,則剛堅,厚皮,多節;晚則皮不堅。寧失於早,不失於晚。』東漢【四民月令】提到『二三月可種苴麻』,『夏至先後各五日,可種牡麻(即雄麻)』。到北魏時【齊民要術】已將纖維麻和子實麻分開敘述;明確指出苴麻宜早播,但麻不宜早播,二者收穫都在『穗勃、勃如灰』之後即開花盛期進行,可獲得最好的纖維和較高的產量。至於麻田的間作、套種一般指苴麻田。大麻的食用和衣着用在古代都同樣重要,以後隨着芝麻、花生等的擴種,食用大麻日益減少。而衣着用大麻也因棉花的擴種,逐漸轉為造紙等原料。


    苧麻有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兩種繁殖方法,據明代【農政全書】的記載已知二法各有利弊,各有所用。無性繁殖有分根、分株和壓條3種方法,19世紀末已注意到苧麻種根的選擇,分株和壓條最早見於【農桑輯要】。【三農紀】更明確指出『苧已盛時,宜於周圍掘取新科移栽,則本科長茂』,說明採取分株的目的,除為繁殖外,也為使本株繁盛。【農政全書】稱『今年壓條,來年成苧』,說明古代採用壓條法,是為了快速繁殖。當時常把這 3種方法綜合運用於老苧園的更新和新苧的繁殖。為了保護麻蔸安全越冬,古代多用糞肥壅蓋,以防凍、施肥。用來培壅的肥料有牛馬糞、糠秕、灰、塘泥、廄泥、雜草和破草蓆等。關於苧麻的收穫,【士農必用】指出『收苧作種,須頭苧方佳』,已認識到頭苧養分完全集中在母株上,可使子實的生長更為良好。麻皮的收穫方法則因不同的繁殖方法而異。用種子繁殖的,據【群芳譜】說『子種者三四年之後,方堪一刈,切忌太早』。無性繁殖的,據【種苧麻法】說『本年春新栽(分根)之麻,至五月間,僅長尺許,宜盡行砍伐,至秋始可剝』,說明要比有性繁殖的快得多。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