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360|回覆: 0

[史學] 漢末吳初長沙郡紀年(16)

[複製連結]
偷月 發表於 2011-7-8 08:5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中華文史網
附  考


    (一)關於程普任長沙郡西部都尉問題


  關於程普任長沙郡西部都尉,始見於【元和郡縣圖志】卷三○潭州長沙縣條,原文為:『故尉城在縣西北七十裏,孫權以程普為長沙縣西部都尉,以防關羽,因立此城。』【大清一統志】卷二七六長沙府古蹟類故尉城條、洪亮吉、謝鍾英【補三國疆域志補註】長沙郡臨湘縣條引述略同。但其中問題不少。第一,此事【吳書•程普傳】絕無記載,同時或稍後的其它史籍亦未見著錄。第二,縣未聞分部,縣尉亦不稱都尉,此處『縣』似乎應為『郡』之誤。第三,程普若為長沙郡西部都尉,且與關羽對壘,則只能在孫、劉爭荊州或分荊州時,然而其時程普已屢任南郡、江夏等大郡太守,不可能再任職位低於太守的郡部都尉。第四,孫吳前期,長沙郡轄境甚廣,其西部都尉的尉城亦不可能在長沙縣西北七十裏。我們知道:孫吳時期,長沙郡確實有東、西二部都尉。【吳書•妃嬪傳】云:『吳主權謝夫人……弟承拜五官郎中,稍遷長沙東部都尉、武陵太守。』同書【張昭附子承傳】云:

    『(孫)權為驃騎將軍,辟西曹掾,出為長沙西部都尉。』吳增僅、楊守敬【三國郡縣表附考證】謂長沙東部都尉治酃縣,長沙西部都尉治湘南縣。關於湘南縣,【大清一統志】卷二七六長沙府古蹟類湘南故城條云:『湘南故城在湘潭縣西六十裏。』長沙縣在北,湘南縣在南,【元和志】顯然有點南轅北轍了。此外,在荊南,還有一些與程普有關的古蹟。如:明陶宗儀【說郛】卷六一上引【湘中記】曰:『君山有地道楂渚,對岸古城,孫權遣程普所立。』清杭世駿【三國志補註】卷六程普還鎮石城條引同。又宋葉廷【海錄碎事】卷二一政事禮儀部詛盟門銅棺誓條云:『長沙有銅棺山,【湘中記】云:程普、關羽分界於此,共鑄銅棺為誓,相侵者以銅棺着之。』【湖廣通志】卷一一山川志長沙府長沙縣條引略同,但作【荊州記】云雲。明徐應秋【玉芝堂談薈】卷六e酒救火條云:『鑄銅柱不獨馬援。吳黃武二年,程普、關公分界,鑄銅柱為誓,在衡山縣西北一百一十裏。』【湖廣通志】卷七九古蹟志衡州府衡陽縣條云:『銅柱碑目云:銅柱在衡陽縣城北百二十裏,吳黃武二年,都督程普與蜀關羽分界,共立銅柱為誓,即此。』則越來越荒謬。關羽死於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黃武二年(223年)程普何能與之分界?據【吳書•程普傳】及同書【孫策傳】注引【吳錄】載策上表,程普僅在孫策時代,曾以蕩寇中郎將領零陵太守。因此,如果零陵地區有與程普有關的古蹟,那也不足為怪。至於長沙地區,由於史籍無征,所有與程普有關的古蹟,都還是不信為好。


    (二)關於漢末吳初的長沙蠻、長沙賊和長沙山賊


  荊州自古以來就是蠻夷匯聚之地。荊蠻與中原政權關係一直不睦。正如【詩•小雅•采芑】所云:『蠢爾蠻荊,大邦為仇。』其中,荊南地區尤為嚴重。最著名的即所謂武陵蠻。武陵蠻又名五溪蠻。【水經注】卷三七沅水條介紹『辰溪口』有云:『武陵有五溪,謂雄溪、構溪、力溪、無溪、酉溪,辰溪其一焉,夾溪悉是蠻左右所居,故謂此蠻五溪蠻也。』宋朱輔撰【溪蠻叢笑】一卷,即記該蠻俗習。然而,該蠻雖以武陵五溪為中心,分佈極為廣泛,但據記載,卻似乎原本還不如長沙蠻繁盛。【史記•周本紀】西伯『伐犬戎』條【正義】云:『今長沙、武林(陵)之郡太半是也。』【後漢書•南蠻傳】也說『犬戎』即『今長沙、武陵蠻是也。』均將長沙蠻排在武陵蠻之前。【漢書•地理志】記王莽改郡名,將武陵改為『建平』,而將長沙改為『填蠻』,也可作為例證。東漢以後情況才有了改變。


  東漢一代蠻亂,首推武陵蠻,其聲勢之浩大,時間之長久,當時無有其比。對此,【後漢書•南蠻傳】記載較詳,無須贅述。長沙蠻亂與之大致同時,但聲勢、時間卻遠遠不及。據記載,似乎僅有一次,在桓帝時,從永壽三年(157年)十一月至延熹三年(160年)十二月。【後漢書•桓帝紀】永壽三年(157年)十一月條云:『長沙蠻叛,寇益陽。』延熹三年(160年)七月條云:『長沙蠻寇郡界。』又同年十二月條云:『荊州刺史度尚討長沙蠻,平之。』同書【南蠻傳】云:『永壽三年十一月,長沙蠻反叛,屯益陽。至延熹三年秋,遂抄掠郡界,眾至萬餘人,殺傷長吏。』同書【馮緄傳】云:『時長沙蠻寇益陽,屯聚積久,至延熹五年,眾轉盛。』其中『延熹五年』之『五』應為『三』之誤。可見此次長沙蠻亂,是從益陽開始,然後由此深入,歷時四年,才被平定。奇怪的是,此次長沙蠻亂之後,史籍再也未見『長沙蠻』之名,代之而起的是『長沙賊』。


  正式的長沙賊亂,始於長沙蠻亂平定之後不久,亦即桓帝延熹五年(162年)。【後漢書•桓帝紀】是年四月條云:『長沙賊起,寇桂陽、蒼梧。』五月條又云:『長沙、零陵賊起,攻桂陽、蒼梧、南海、交n,遣御史中丞盛修督州郡討之,不克。』又延熹九年(166年)正月己酉條載詔曰:『盜賊徵發,南州尤甚。』注云:『謂長沙、桂陽、零陵等郡也,並屬荊州。』然而,在此之前,實際上已有『長沙賊』之名。如前引【後漢書•桓帝紀】延熹三年十二月條所云『荊州刺史度尚討長沙蠻,平之』,同書【南蠻傳】記為『度尚為荊州刺史,討長沙賊,平之』。此外,同書【馮緄傳】記桓帝永壽末至延熹中長沙、零陵、武陵蠻亂,朝廷『拜緄為車騎將軍,將兵十餘萬討之』,稱:『緄軍至長沙,賊聞,悉詣營道乞降。』又,本紀年中平四年(187年)條所記『長沙賊區星』起事,滿田剛也已指出『區』有可能是蠻姓。可見『長沙賊』就是『長沙蠻』。


  在此之後,又有所謂『長沙山賊』。但最早的記載,見於【吳書•黃蓋傳】,該傳曾贊孫堅『南破山賊,北走董卓』。我們知道:孫堅所破『山賊』,即『長沙賊區星』等。據此,則所謂『長沙山賊』,實際上就是『長沙賊』。該傳又云:『長沙益陽縣為山賊所攻,蓋又平討。』此事時間不詳。該傳在記此事之前,先記『武陵蠻夷反亂,攻守城邑,乃以蓋領(武陵)太守』,平定其亂。從時間上看,此次武陵蠻夷反亂,應指建安二十六年(221年)武陵蠻夷響應劉備東下,採取的『皆反為蜀』的行動。該傳在記此事之後,接云:『加偏將軍,病卒於官。』黃蓋卒於何年,史籍無載。據該傳又云:『及權踐阼,追論其功。』知黃蓋卒於黃龍元年(229年)前。則『長沙益陽縣為山賊所攻』應在建安二十六年至黃龍元年間。此後,又有所謂『長沙山寇』。【吳書•張昭附子承傳】:『為長沙西部都尉。討平山寇,得精兵萬五千人。』此事較晚,具體時間無須考證。唐長孺師曾經指出:『山寇,亦即山越。』見【孫吳建國及漢末江南的宗部與山越】,【魏晉南北朝史論叢】,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78年,7頁。這裏也可以指出:山寇,亦即山賊。


  我們既然知道:孫吳時期的山越、山寇,乃至山民、山賊,實際上沒有太大區別。那麼,就長沙地區來說,孫吳時期的山賊或山寇,就是東漢桓帝晚期至靈帝時的賊;而東漢桓帝晚期至靈帝時的賊,就是先秦以來直至東漢桓帝中期的蠻。長沙地區的蠻,由蠻變成賊,由賊變成山賊或山寇,反映了長沙地區的蠻族,先被征服成為編戶齊民,然後由於賦役繁重淪落為賊,最後由於受到圍剿不得不入山為賊寇的過程。這也是研究吳簡所應注意的。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