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355|回覆: 0

[史學] 後現代:歷史學的悼詞還是福音?(2)

[複製連結]
阿土伯呀 發表於 2011-11-7 10:0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人民網
20世紀歷史認識論方面的重大進步是歷史主體性的引入,學者們認識到:在歷史學家筆下,純粹客觀的歷史是不存在的,因為你在收集、整理材料及寫作的過程中,已經自覺或不自覺地參與了歷史的創造,歷史著作滲入了歷史學家個人主觀的因素,這些主觀因素可能有個人興趣的影響,也可能有黨派、民族、宗教感情等等的影響。我隨便提幾個名字,大家都不會感到陌生,如雷蒙・阿隆、卡爾、魯濱遜、柯林武德、克羅齊等;至於他們提出的命題如『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一切歷史都是思想的歷史』、『歷史是歷史學家心目中的歷史』等,大家可能就更熟悉了。上述觀點對後現代史學產生了影響,但後現代學者並不滿足於此,他們通過分析語言的運用和語言的結構來解構傳統史學。他們認為,歷史描寫採取陳述的形式,而陳述要通過語言來實現;我們所了解的歷史事實只是通過語言中介構建的歷史,歷史的真相我們永遠無法知道。德裏達就說,只存在文本,這些文本除自身外毫無意義,它們之間沒有內在的聯繫。懷特認為,即使歷史學家儘量去擺脫政治、宗教等主觀的因素,他們還會受到另一種主觀的、甚至是先驗因素的影響,這就是語言風格和修飾形式。因為歷史著作通過語言來敘述,實際上就是講故事;故事有情節,於是歷史學家在寫作的時候,自然而然地就會設置、安排情節;至於設置什麼樣的情節,講什麼的故事,是喜劇還是悲劇,什麼時候開始,什麼時候結束,則與歷史學家個人的愛好、性情、人格等因素有關。在懷特看來,歷史學家的工作與文學家的創作沒有根本的區別,歷史和文學沒有根本的區別。『文學』一詞,懷特用的是『fiction』,而『fiction』在英文中是『虛構』、『虛擬』、『杜撰』的意思。與極端的後現代史學家稍有不同的是,懷特仍然承認歷史事實是客觀存在的(因此他寧願稱自己是最後一位現代主義者),只是它的存在已沒有實際的意義,因為一旦歷史學家將歷史事實編織到歷史敘述中去,該事實的客觀性就喪失殆盡了。  


  從認識論和邏輯的層面來說,我們不得不承認,後現代史學的這些觀點是成立的。但是,我們卻只能姑妄聽之,不可信而行之。為什麼?因為歷史學作為一門學術,我們要通過這門學術來了解過去,了解人類昨天的生活、成就、教訓等等,如果我們放棄這門學術,放棄語言和文字,過去的一切我們就永遠無法知曉――雖然它可能模糊、凌亂、抽象、不連貫、不準確,但畢竟是一種中介,在此前幾千年的時間裏,我們了解歷史只能藉助於文字和語言。今天雖然有了各種各樣的聲像圖片資料,但這些資料仍是經過了人們的加工,而且仍然只是局部、片段,將來的科學技術再發達,也不可能為我們提供一個全方位全圖景全時段的歷史。歷史學家批評後現代史學是『歷史虛無主義』觀念,是對歷史學的『謀殺』,此觀點雖然偏激,但從另一個角度看,也說明後現代史學在歷史認識論方面的確擊中了傳統史學的要害。好在後現代論者多非歷史學家,歷史學作為一門學術,有自己多年形成的『行規』,只要按『行規』進行研究,還是會繼續存在下去並被人們重視的。因為通過語言文字是我們了解歷史的最好的辦法,除此之外,我們尚無更加高明的手段。  


  如果說後現代史學在認識論方面是『破而不立』的話,在歷史編纂學方面,後現代史學是有破有立的,對中國史學尤其具有啟發性,這在歷史研究的選題上表現很明顯。20世紀以來,我國現代史學在部分繼承傳統實證史學和鑑戒史學的基礎上,幾乎全盤照收了西方的科學主義和理性主義。我國雖然是非西方國家,經濟文化發展水平與西方相比也還有很大差距,但是中國現代史學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方法卻差不多完全跟隨或照搬西方,在某些方面可能有過之而無不及,比如我們對歷史進化論的尊奉,對現代化的狂熱,對歷史規律性的追求,對一元歷史發展觀的信仰等等。對於上述種種觀念,我們長期以來缺乏反思和批判,更缺乏創新。比如,我們長期習慣於『大歷史』、『宏大敘事』,出版了成千上百種通史、黨史、革命史、社會發展史等等,但空洞無物,重複雷同,枯燥乏味,普遍缺乏對人、對歷史深刻和細緻的研究和描述。在後現代思潮的影響下,傳統歷史學研究中的『宏大敘事』不見了,代之以日常生活、底層人物、突發事件、婦女、性行為、精神疾病等微觀和細節,地方史、家庭史、婦女史、心理史、疾病史等方興未艾,這差不多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社會史研究的勃興。當然社會史研究的興起有多種原因,決不僅僅是因為後現代的影響,但後現代在其中的推動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另外,西方近代化運動的先行造成了『西方中心論』(或『歐洲中心論』)話語霸權的牢不可破,而後現代主義將它打得粉碎,薩義德就認為,『東方主義』源於西方文明的排他性,西方需要人為地製造一個『他者』,以襯托西方文明的優越和超前。我們看到,史學領域裏的『非西方中心論』新論迭出,如『中國中心論』、『白銀時代』、『大分流』等等,都是直接或間接地受到了後現代主義的影響。  


  後現代史學的確是『破』多『立』少,比如對歷史研究採取虛無主義的態度就是不可取的。但是,在對理性主義和科學主義產生迷信的時代,不首先『破』,何能談『立』呢?有人認為,中國至今還沒有完成『現代性』,怎有資格談論『後現代』?我想對持這種觀點的人說,現實與觀念可能脫節,有時觀念可能先行,在全球化時代的今天尤其如此,因為地球變小了。  


  最後,我想說,後現代既不是歷史學的悼詞,也不是歷史學的福音,它只是對傳統史學產生了衝擊,盲目信從或排斥都不是科學的態度。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