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鳳凰網歷史 三、關於國家起源、文明和城市化的問題
國家、文明和城市的概念不僅產生的年代相當,產生的原因也相互關聯。但是,人類學家似乎是依學術的潮流分別地對它們加以關注。五十年代是所謂城市研究的年代,肇始於柴爾德(Childe)的著名論文【城市革命】,終結於以【堅固的城市】和【通向城市生活的道路】為名結集兩次討論。文明是一貫的討論話題,但是六十年代關於文明的重要著作不斷湧現,比如【文明的黎明】和【最初的文明】等等。七十年代,由大量的關於『國家起源』或『國家形成』的專著和論文可知,是轉向國家概念的時候。後一種風氣,即有關國家起源的探討,甚至也在中國出現,儘管可能不是從美國傳播的結果。
這些概念最好放在一起觀察並把它們作為全部進化問題的一個組成部分。首先讓我們看看隱藏在我們稱之為文明的背後的一些重要的社會現象。
什麼是文明?文明的界說很多,其中不乏精審而又複雜者。但是對大多數人--特別是對大多數讀者來說,文明是一種風格,一種品質。這種風格和品質主要是通過考古記錄上的紀念性建築和宗教性藝術等物質文化得以體現。簡單地說,這些物質文化的東西,與日常生活的需要相距甚遠,從實用的觀點出發,很浪費。所以,一旦我們發現某一古代社會試圖並且能夠把巨量的財富投入看來似乎是沒用的事情,我們便會驚嘆它的人民進入了文明社會。在我們看來,一個社會的浪費越大,它的文明就越輝煌。
如此看來,很顯然,文明只有在社會擁有大量剩餘財富的情況下才能發生。但是,必須指出,即使有技術上的革新,剩餘財富也不會自然出現,因為生產的進步往往是人工性的。剩餘財富是人工從社會的資源和財富裏再聚斂的結果。財富的再聚斂使得社會的財富集中到一少部分人手裏,從而賦予他們營造所謂文明的奢糜的機會和能力。財富的高度集中,至少應具備三對範疇或三種對立關係。我認為,在考古學上,文明是下面三對社會對立關係的文化表現:階級和階級,城市和非城市,國家和國家。換句話說,經濟分層、城市化和國與國之間的關係是文明形成的三種社會決定因素。
毫無疑問,經濟分層使財富集中在國家內成為可能,城市化則是由國家操縱的使不同的經濟地區之間的財富集中起來的機置。以戰爭和貿易為形式的國與國之間的交往,使更高一級的財富和信息的流動成為可能,從而擴大了經濟的系統空間,方便了國家內的財富集中。所有這些原則在商代都已得到實施。目前的研究顯示,商代社會的經濟分層已經十分尖銳,高度複雜化的地區經濟網絡也已存在,更重要的是,它是由許多個處在同樣發展階段的國家政權組成的。商代的考古學顯示商代擁有我們稱之為文明的種種特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