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986|回覆: 0

[史學] 明清時期國內商業的發達(1)

[複製連結]
夏知 發表於 2011-3-15 09:0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鳳凰網歷史
在明清時期的農業和手工業進一步發展的基礎上商業也很發達,商品貨幣經濟空前活躍。  


    這一時期商業的發達首先是由於農業中商品性生產擴大,農產品越來越多地變為商品,出現了許多專門化的經濟作物地區,為手工業生產提供原料,或者直接供應消費者。  


    明清時期棉花的種植已很普遍,『地無南北皆宜之,人無貧富皆賴之,其利視絲 (即麻)蓋百倍焉』。當時普遍種植棉花,顯然並不是為了自給的需要,而是為了供應市場。  


    絲、麻在我國歷代封建社會的人民生活中,向來佔有重要的地位。在清代,有些養蠶專業地區逐漸形成了為調劑桑葉的供需,以通有無的『青桑行』和『葉市』,桑葉完全以商品的姿態出現了。  
    明清時,甘蔗的種植遍及今閩、粵、江、浙、川、贛和台灣等地區。蔗糖行銷國內外。  


    茶樹在我國種植的歷史較早,茶葉早已作為商品出現於市場。十八世紀茶葉輸出激增,更加刺激了種植面積的擴大,產茶地區已遍及川、陝、浙、閩、皖、贛以及廣東、直隸等地。  


    染料作物的種植也日益擴展。明代藍靛的種植頗廣,其中以福建的產量最多,質量最好。據說藍靛產於山谷,種植獲利很大。  


    其它如商業性的種菜業和園藝業以及糧食作物的商品化程度都有增長或提高。糧食作物除大量供給城市居民食用外,還有不小的部分用於釀酒、榨油和豆製品加工等。明清時釀酒業比起前代有顯著的發展,如明代浙江的會稽,釀酒作場林立,每年銷耗的糧食約佔全境糧食產量的十分之四。入清以後釀酒業更加發達。這些產品自然都是為了供應市場而生產的。  


    其次,農村手工業的發達,尤其是一些地區的農民更多地從事手工業以後,也進一步促進了國內商業的活躍。  


    在中國歷史上,農業與手工業相結合乃是封建經濟的特點。明中葉以後,廣大農民雖然仍在農暇時製作一些手工業品,但在一些植棉事業比較發達的地區,已有一部分農民比較多地從事於棉紡織業了。如江蘇無錫的『懷仁、宅仁、膠山、上福等鄉,地瘠民淳,不分男女,舍織布紡花別無他務』。松江府從事專業紡織的,已不止村落,雖城市亦然。其結果是,農民出售棉布換回糧食,商人收購棉布轉運他處銷售。據清人記載,無錫地區的一部分農民一年四季中只有三個月『食于田』,其餘九個月則『以布易米』來維持生活。商人在無錫地區收購的布匹每年不下數十百萬,再把這些布匹泛舟而鬻諸北,運銷至淮、揚、高、寶等處。  


    商品性生產的發展,商品流通範圍的擴大,促使一些新的工商業市鎮的興起和發展。於江涇、震澤鎮、佛山鎮、朱仙鎮、景德鎮等都是由於工商業發達而興起的重要城鎮。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