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300|回覆: 0

[儒家學說] 晉文公譎而不正 齊桓公正而不譎

[複製連結]
文化傳統 發表於 2019-8-22 16:5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延章按:仁義禮智信五德,缺一必非君子。

有的人誠實守信,處事智辨,禮賢下士,但是無義不忠,則近於譎矣。

忠義者天下為公,仁及百姓,然後能禮能信,則可以為正矣,故五德之行,以仁義為先。

晉文公譎而不正 齊桓公正而不譎

晉文公譎而不正 齊桓公正而不譎

論語·憲問篇·十五章·晉文公譎而不正·原文

簡體

子曰:『晉文公譎而不正,齊桓公正而不譎。』

正體

子曰:『晉文公譎而不正,齊桓公正而不譎。』

口語解釋

孔子說:『晉文公詭詐而不循正義,齊桓公正義而不用詭詐。』

延章按:春秋時期,上有周室王道,齊桓公以忠義為先,登基之後,不計前嫌,起用公子糾的家臣管仲為相,並從其議倡導『尊王攘夷』於諸侯,齊桓公之德,實以天下為公,故孔子謂之正而不譎。晉文公流亡時期,得濟於諸侯,至於執事,則牙呲必報,悉從私好,雖有禮智信之譽,而實譎也,無大公之義,是謂之不正也。

齊桓公倡導尊王攘夷並舉行會盟

齊桓公倡導尊王攘夷並舉行會盟

齊桓公倡導尊王攘夷並舉行會盟

注釋

晉文公:名重耳,晉獻公之子,曾流亡在外十九年,後終主晉國,為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春秋五霸:齊桓公、宋襄公

譎而不正:譎,詐也,即詭變、詭詐。正,正法、正道。錢穆:『譎正之比,蓋兼兩人之用兵與行事言。用兵猶可譎,行事終不可譎。』

齊桓公:名小白,齊襄公之弟。是五霸之首。按:齊襄公死後,公子糾與之爭位,小白詐死,搶先登上君位,於是赦免輔佐公子糾的管仲,並起以為相。桓公在管仲輔佐下,提出『尊王攘夷』,組織首止會盟、葵丘會盟等,在華夏不絕如縷的時候,『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扶持華夏,功勞巨大

管仲拜相

管仲拜相

管仲拜相

先賢註疏

【論語註疏】曰:此章論二霸之事也。

江熙曰:言此二君霸跡不同,而所以翼佐天子、綏諸侯,使車無異轍、書無異文也。

鄭康成曰:譎者,詐也,謂(晉文公)召天子而使諸侯朝之。仲尼曰:『以臣召君,不可以訓。』故書曰:『天王狩於河陽。』是譎而不正也。

馬融曰:(齊桓公)伐楚以公義,責苞茅之貢不入,問昭王南征不還,是正而不譎也。

朱子曰:二公皆諸侯盟主,攘夷狄以尊周室者也。雖其以力假仁,心皆不正,然桓公伐楚,仗義執言,不由詭道,猶為彼善於此。文公則伐衛以致楚,而陰謀以取勝,其譎甚矣。二君他事亦多類此,故夫子言此以發其隱。

徐英曰:文譎桓正,不獨兩公為然。文公諸臣皆譎之流,桓公諸臣皆正之流也。【木瓜】之篇,美桓公之;【下泉】之什,怨文公之。兩公譎正,見於詩人之辭矣。

劉宗周曰:五伯莫盛於桓文,皆假之也。而就事而論,正譎辨焉,桓文之事在征伐會盟會盟之大者,於齊則盟於首止,定太子以安王室;於晉則盟於踐土,挾天子以令諸侯。並假尊王之義,而正譎分征伐之大者,於齊則伐楚,責包茅之不貢;於晉則伐衛以致楚,而陰謀以取勝,並假攘夷之義而正譎分。故夫子大闡其微雲。

錢穆曰:齊桓晉文皆以霸業尊王攘夷。今就本文論,顯有桓勝於文之意。此下兩章,孔子皆極稱齊桓、管仲,然【論語】甚少稱及晉文,孔子之意,豈不可見?又下章,九合諸侯不以兵車,此即桓之正。晉文便不能及此。惟齊桓一傳而衰,晉文之後,世主夏盟,常人以成敗之見,皆艷羨於晉文,孔子獨持正論,固非為兩人爭優劣。

【經義述聞】曰:晉文能行權而不能守經,齊桓能守經而不能行權,各有所長,亦各有所短也。法而不譎,古人以為齊桓之過,則守正為齊桓之所長,權譎為齊桓之所短,較然甚明。然則晉文公譎而不正,亦是嘉其譎而惜其不正可知矣。

【論語發微】曰:(踐土會盟)晉文用權道以正君臣,明王法,而實非禮之正,故曰譎而不法。齊桓公知正不知權,親親之義先闕。及身受禍,五子爭立,其後嗣不復振。晉文知權而不知正,故數世雄長中國,亦終不合於王道。惟聖人斷之以義,而人事浹,王道備,成【春秋】之治,在可與立又可與權也

【四書解義】曰:世運自降而,王降而,風愈下則人心愈衰,然於短中取長,亦自有別。論其心術,均非王道之正;觀其心事,亦有優劣之分。

陳祥道曰:齊桓公為會而封異姓,晉文公為會而滅同姓;桓責諸公以不貢天子,文會河陽以召天子;桓伐譚戎而不有,文滅而分其地;桓仇管仲而用,文親舅犯而疑;桓寓內政以復古,文作三軍以逼上;桓釋沫之劫而遇以信,文念衛侯之怨而加以鴆。此其正譎之不同也。晉文之譎非無正也,齊桓之正非無譎也。觀其出定襄王以示民義,伐原以示民信,大搜以示民禮,於君之命有三辭之恭,於國之利有三罪之當,此晉文之正也。然譎不勝正,故謂之譎而不正。前事則兄弟爭國,內行則般樂奢汰,外事則詐邾襲莒執陳,轅濤塗以致斁於諸侯,親刁易牙開方以構於國,此齊桓之譎者也。然正能勝譎,故曰正而不譎若夫以王道觀之,則桓公之正猶之譎也。昔孟氏子曰:春秋無義戰;愚曰:五伯無王道

張栻曰:二君以功利為心為三王之罪人則同,然論其行事有譎正之異,則晉文固下於齊桓矣。

孟子曰: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後世無傳焉。

附錄

鄭汝諧曰:桓文之霸,非有意於尊周室也,特假是以號令諸侯耳。孟子察見其用心,故每每非之。夫子忠厚之心,不欲正言其失,惟微示其意。

程子曰:晉文公欲率諸侯以朝天子,也;懼其不能,故而行之,召王以就焉。人獨見其召王之非,而不見其欲朝之本心,是以譎而掩其正也。齊桓本侵蔡,遂至於楚而伐之,責其職貢之不修,其行非正,然其所執之事正,故稱其伐之正而不見其行事之本譎,是以正而掩其譎也。聖人發其心跡,使晉人勤王之志顯,且使後世知慎所舉而不失其正也。雖然桓文皆未為盡善也。聖人斯言,使知夫立意雖正,而用之之差,則反害其本意;又使人知夫所行雖正,而本意發之未善者,亦終不可掩也大抵始終一出於正,表裏粹然而無疵乃為善耳

唐文治曰:文公反國之後,多親小人,城濮之役,伐魏以誘楚,陰謀以取勝,且召天子狩於河陽,而使諸侯朝之,以臣召君,不可以訓,是譎而不正也。夫子言此,以發其隱,蓋【春秋】彼善於此之義耳

本章參考書目

【孟子】【論語集解】【論語義疏】【論語註疏】【論語集注】【論語全解】【癸巳論語解】【論語學案】【論語正義】【論語新解】【論語大義】【論語意原】【論語發微】【論語會箋】【經義述聞】【四書解義】。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