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章案:子曰,『吾....四十而不惑....不逾矩。』可見,君子常自省以勸,則四十而不惑焉,然四十而見惡者,是有所未省也,故見於人矣。時孔子為人所讒,此見惡之由也;上一章謂『女子與小人難養』,以小人常無義而不當近焉,既近而不善其處者,見惡之本也。不惑之年而見惡於人,此世之不義使然也,孔子之所未省者,『不該近不義之人』也,既省則去矣。
論語·陽貨第十七第二十六章『年四十而見惡焉,其終也已』已全文子曰:『年四十而見惡焉,其終也已。』 正體原文 子曰:『年四十而見惡焉,其終也已。』
『年四十而見惡焉其終也已』覺的誤解
『年四十而見惡焉其終也已』覺的誤解 白話譯文孔子說:『年到四十,還被人厭惡,最終大概也就無望了吧。』 延章疏:孔子說,四十歲這樣的年紀,還現出可惡之處於人面前,到死也大概還是這樣吧。這是孔子反省自己為何到了四十歲還要被人誣讒的話,陽貨篇所記大概俱是感慨於所見之不義,可見義是何其的重要。 注釋見惡:被厭惡。案:『見惡』猶『見笑』也,『見』者『現』也,『見笑』即『現笑話人』,故『見惡』即『現可惡人』 終:到底、末了。 先賢註疏朱子曰:四十,成德之時。見惡於人,則止於此而已。勉人及時遷善改過也。 【論語義疏】曰:人年未四十,則德行猶進,當時雖未能善,猶望可改。 唐文治曰:教人急進德而修名也。 蘇氏曰:此亦有為而言,不知其為誰也。 【四書合講】曰:人之血氣,三十而壯,四十而定,過此則神日衰怠,少能精進,故古人以四十為成德之時。『無聞』『見惡』,皆以是為斷也。『無聞』,只是無善可稱;『見惡』,則更下於無善可聞者。 張栻曰:見惡者有不善,而見惡於人也。此又甚於無聞者。 【石鼓論語答問】曰:四十而見惡焉,猶云『四十五十而無聞焉』,取其大約言也,此聖人待人忠厚之意。年至四十,春秋已高,經歷世變已多,猶未免見惡於人,此所謂『困而不學,民斯為下』者也。嘆息之而已矣。 劉宗周曰:君子十年而幼學,至四十強而仕則其學成矣。年四十而見惡焉,老大之悲乃在今日矣。已矣乎,無可復為矣!其終也已,惜哉!是以君子欲及時以勉學也! 【四書反身錄】曰:吳康齋讀【論語】至『年四十而見惡焉,其終也已』,不覺潸然太息曰:『與弼今年四十二矣,其見惡於人者何限!而今而後,敢不勉力,少見惡於人斯可矣。』夫康齋年未弱冠,即砥德礪行至是,蓋行成德尊,猶自刻責如此,況余因循虛度,行履多錯,宜見惡於人者何可勝言。人即不盡見惡,時時反之於心,未嘗不自慚自恨自惡,於志其所以痛自刻責者,尤當如何耶? 錢穆曰:【陽貨】一篇終於此章,見聖道之不行;下接【微子】篇,皆仁人失所,及岩野隱淪之士,亦由此章發其端。 【四書解義】曰:此一章書是勉人及時進修也。蓋日月易邁,時不再來,學者當時時自警,以日新其德。孔子此言,正如清夜晨鐘,令人發深省也。 【附錄】 徐英曰:『四十五十而無聞焉』,無聞於道也。四十而見惡於人,則更不足道矣。 【四書合講】曰:世亦多晚而進德者焉,得而絕之,故知其為有為之言。 【本章參考書目】 【論語義疏】【論語集注】【論語大義】【論語會箋】【論語學案】【癸巳論語解】【論語新解】【石鼓論語答問】【論語集釋】【四書反身錄】【四書解義】【四書合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