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410|回覆: 0

[道學研究] 【莊子】內篇卷6大宗師詩解5外物外生朝徹見獨不死不生至道攖寧

[複製連結]
達性暢情 發表於 2021-12-8 16:5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莊子】內篇卷6大宗師詩解5外物外生朝徹見獨不死不生至道攖寧
題文詩:
南伯子葵,問女偊曰:子年長矣,色若孺子,
焉?曰聞道矣.又問曰道,可得學邪?
惡可,子非其人;卜梁倚有,聖人之才,
無聖人道,我有聖人,之道而無,聖人之才,
吾欲教之,庶幾其果,為聖人乎?不然,
聖人之道,告聖之才,易矣吾猶,守而告之,
日而後,能外天下;已外天下,吾又守之,
七日而後,能外物也;已外物矣,吾又守之,
九日而後,能外生也;已外生矣,而後朝徹;
朝徹而後,能見獨也;見獨而後,能無古今;
無古今而,後能入於,不死不生;殺生不死,
生生不生.道之為物,無不將也,無不迎也;
無不毀也,無不成也.名為攖寧,攖寧也者,
攖而後成.攖寧真情.南伯子葵,曰子獨,
惡乎聞之?聞諸,副墨之子,子聞諸,
洛誦之孫,洛誦之孫,聞之瞻明,瞻明聞之,
聶許耳聽,聶許聞之,需役修行,需役聞之,
​於謳歌謠,於謳聞之,玄冥幽寂,玄冥聞之,
參寥虛空,參寥聞之,疑始無始.始終至道.
  【原文】

  南伯子葵問乎女偊曰①:『子之年長矣,而色若孺子②,何也?』曰:『吾聞道矣。』南伯子葵曰:『道可得學邪?』曰:『惡③!惡可!子非其人也。夫卜梁倚有聖人之才而無聖人之道④,我有聖人之道而無聖人之才,吾欲以教之,庶幾其果為聖人乎⑤!不然,以聖人之道告聖人之才,亦易矣。吾猶守而告之⑥,參日而後能外天下⑦;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後能外物;已外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後能外生;已外生矣,而後能朝徹⑧;朝徹,而後能見獨⑨;見獨,而後能無古今;無古今,而後能入於不死不生。殺生者不死⑩,生生者不生。其為物,無不將也(11),無不迎也;無不毀也,無不成也。其名為攖寧(12)。攖寧也者,攖而後成者也。』  南伯子葵曰:『子獨惡乎聞之?』曰:『聞諸副墨之子,副墨之子聞諸洛誦之孫,洛誦之孫聞之瞻明,瞻明聞之聶許,聶許聞之需役,需役聞之於謳,於謳聞之玄冥,玄冥聞之參寥,參寥聞之疑始(13)。』
【譯文】
南伯子葵向女偊問道:『你的歲數已經很大了,可是你的容顏卻像孩童,這是什麼緣故呢?』女偊回答:『我得「道」了。』南伯子葵說:『「道」可以學習嗎?』女偊回答說:『不!怎麼可以呢!你不是可以學習「道」的人。卜梁倚有聖人明敏的才氣卻沒有聖人虛淡的心境,我有聖人虛淡的心境卻沒有聖人明敏的才氣,我想用虛淡的心境來教導他,恐怕他果真能成為聖人哩!然而卻不是這樣,把聖人虛淡的心境傳告具有聖人才氣的人,應是很容易的。我還是持守着並告訴他,三天之後便能遺忘天下,既已遺忘天下,我又凝寂持守,七天之後能遺忘萬物;既已遺忘外物,我又凝寂持守,九天之後便能遺忘自身的存在;既已遺忘存在的生命,而後心境便能如朝陽一般清新明徹;能夠心境如朝陽般清新明徹,而後就能夠感受那絕無所待的「道」了;既已感受了「道」,而後就能超越古今的時限;既已能夠超越古今的時限,而後便進入無所謂生、無所謂死的境界。死,摒除了生也就沒有死,留戀於生也就不存在生。作為事物,「道」無不有所送,也無不有所迎;無不有所毀,也無不有所成,這就叫做「攖寧」。攖寧,意思就是不受外界事物的紛擾,而後保持心境的寧靜。』
南伯子葵又問:『你偏偏是怎麼得「道」的呢?』女偊又回答說:『我從副墨(文字)的兒子那裏聽到的,副墨的兒子從洛誦(背誦)的孫子那裏聽到的,洛誦的孫子從瞻明(目視明晰)那裏聽到的,瞻明從聶許(附耳私語)那裏聽到的,聶許從需役(勤行不怠)那裏聽到的,需役從於謳(吟詠領會)那裏聽到的,於謳從玄冥(深遠虛寂)那裏聽到的,玄冥從參寥(高曠寥遠)那裏聽到的,參寥從疑始(迷茫而無所本)那裏聽到的。』
莊子內篇憨山釋德清註:

南伯子葵問於女媯(此人名皆重言也。撰出個人來,設為問答,不必求其實也)曰:『子之年長矣,而色若孺子,何也(問其年老大而色若嬰兒,藉以發起必有所養,將以發啟工夫也)?』曰:『吾聞道矣(此即要引人學道也)。』南伯子葵曰:『道可得學耶(此因聞說聞道,則驚詫其言,謂道豈可學之耶)?』曰:『惡!惡可(二字皆平聲,驚嘆之意。上惡字,嘆其道難言;下惡字,嘆其道不是容易可學,要是其人乃可)!子非其人也(言道非容易可學,況於非學道之人。何以見得)。夫卜梁倚有聖人之才(才謂天賦之根器,猶俗雲天資也)而無聖人之道(言有美質而無進道志向),我有聖人之道而無聖人之才(言我有聖人之道,而無美質,故多費苦工夫)。吾欲以教之,庶幾其果為聖人乎(言我欲教卜梁倚以大道,其亦可教,但無志向。論才亦庶幾可成,第不知可能造就而為聖人乎)?不然,以聖人之道告聖人之才,亦易矣(言學道之人才德雙美者,固是難得。有此全質,則學之亦易矣)。吾猶守而告之,三日而後能外天下(天下疏而遠,故三日而可外。此言教之一次也)﹔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後能外物(物漸近於身,故七日而忘)﹔已外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後能外生(生則切於己者,故九日之功乃外)﹔已外生矣,而後能朝徹(朝,平旦也。徹,朗徹也。謂已外生,則忽然朗悟,如睡夢覺,故曰朝徹)﹔朝徹而後能見獨(獨,謂悟一真之性,不屬形骸,故曰見獨)﹔見獨而後能無古今(謂悟一真之性,超乎天地,故不屬古今)﹔無古今,而後能入於不死不生(謂了悟性真,超乎天地,量絕古今,則見本來不死不生)。殺生者不死(生者,有形之累也。既悟性真,則形骸已外,物累全消,故曰殺生則一性獨存,故曰不死),生生者不生(形化性全,則與道冥一,而能造化群生。而一真湛然,故曰生生者不生)。其為物也(物,指不死不生之道體也)無不將也(謂此道體千變萬化,化化無窮,故無不將也。將者,以也),無不迎也(在乎人者,日用頭頭,左右逢元,故曰無不迎也),無不毀也(謂此道體陶鎔萬化,挫銳解紛,故曰無不毀),無不成也(觸處現成,不假安排)。其名為攖寧(攖者,塵勞雜亂困橫,拂郁撓動其心,曰攖。言學道之人,全從逆順境界中做出,只到一切境界不動其心,寧定湛然,故曰攖寧)。攖寧也者,攖而後成者也(此釋攖寧之意,謂從刻苦境界中做出,故曰攖而後成者也)。』
此前論大道,雖是可宗可師,猶漫言無要。此一節,方指出學道之方。意謂此道,雖是人人本有,既無生知之聖,必要學而後成。今要學者,須要根器全美,方堪授受。授受之際,又非草率,須要耳提面命,守而教之之方。又不可速成,須有漸次而入。故使漸漸開悟,其三日外天下,七日外物,九日外生死,而後見獨、朝徹。此悟之之效也。既悟此道,則一切處,日用頭頭,觸處現成,縱橫無礙。雖在塵勞之中,其心泰定常寧,天君泰然,湛然不動。工夫到此,名曰攖寧。何謂攖寧?蓋從雜亂境緣中做出,故曰攖而後成者也。觀此老言雖蔓衍,其所造道工夫,皆從刻苦中做來,非苟然也。今人讀其言者,豈可概以文字視之哉。
上言入道工夫,下言聞道,蓋亦從文字中悟來。故以重言發之。
南伯子葵曰:『子獨惡乎聞之(此問聞道之原)?』曰:『聞諸副墨之子(副墨,文字也。言始從文中來),副墨之子聞諸洛誦之孫(洛誦,言包洛而誦習也。意謂誦習文字,久而自得也),洛誦之孫聞之瞻明(瞻明,言見有明處,乃因文字有悟處也),瞻明聞之聶許(聶許,謂從耳聞,聲入心通,而心自許也),聶許聞之需役(需,待也。役,使也。言心雖有悟,必待驗之行事之間,一切處現前不昧,與道相應,然後造妙也),需役聞之於謳(於謳,涵泳吟詠之意),於謳聞之玄冥(由涵泳謳吟,而有冥會於心,乃造道之極也),玄冥聞之參寥(參寥者,空廓廣大、虛無之境。謂道之實際也),參寥聞之疑始(言入於無始,乃歸極於此學道之成也)。』
此一節,言聖人得此大道,不無所聞。蓋從文字語言中,有所發明,以至動用周旋、謳吟咳唾之間,以合於玄冥,參於寥廓,以極於無始,至不可知之地。必如此深造實證而後已,如此殆非口耳而可得也,是乃可稱大宗師。前來發明大道可宗,悟此大道者可稱宗師,但未見其果有其人否耶?恐世人不信,將謂虛談。故向下撰出子祀等,乃實是得道之人,以作證據。
  【注釋】
  ①南伯子葵、女偊(yǔ):均為人名。舊注曾疑『南伯子葵』即『南郭子綦』。
  ②孺子:幼兒,孩童。
  ③惡(wū)這裏是批駁、否定對方的言詞,義同『不』。
  ④卜梁倚:人名:聖人之道:指虛淡內凝的心境。聖人之才:指明敏的、外用的才質。
  ⑤庶幾:也許、大概。
  ⑥守:持守,修守,這裏指內心凝寂,善於自持而不容懈怠。
  ⑦參:三。外:遺忘。『外』是相對於『內』的,思想上、精神上既然能凝寂虛空,身外之物,包括天地、死生都好像虛妄而不存在,故有以天下為外,以物為外,以生為外的說法。
  ⑧朝徹:『朝』指朝陽,『徹』指明徹,這裏用早晨太陽初升時的清新明徹,喻指物我皆忘的凝寂空靈的心境。
  ⑨獨:莊子哲學體系中的又一重要概念,指不受任何事物影響,也不對任何事物有所依待。能夠獨立而無所依待的就只有所謂的『道』,故這句中的『獨』實際指的就是『道』。
  ⑩殺:滅除,含有摒棄、忘卻之意。『殺生者』與下句『生生者』相對為文,分別指忘卻生存和眷戀人世的人。
  (11)將:送。
  (12) 攖(yīng):擾亂,『攖寧』意思是不受外界事物的紛擾,保持心境的寧靜。這是莊子所倡導的極高的修養境界,能夠做到這一點也就得到了『道』,所以下一句說『攖而後成』。
  (13)『副墨』、『洛誦』、『瞻明』、『聶許』、『需役』、『於(wū)謳(ōu)』、『玄冥』、『參寥』、『疑始』等,均為假託的寓言人物之名。曾有人就這些人名的用字作過推敲,揣度其間還含有某些特殊的寓意,但均不能確考。大體是,『副墨』指文字,『洛誦』指背誦,『瞻明』指目視明晰,『聶許』指附耳私語,『需役』指勤行不怠,『於謳』指吟詠領會,『玄冥』指深遠虛寂,『參寥』指高曠寥遠,『疑始』指迷茫而無所本。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