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573|回覆: 0

[道學研究] 【諸葛亮便宜十六策】9治軍詩解1匡亂討逆兵革自衛武以治軍先謀後施

[複製連結]
達性暢情 發表於 2022-4-27 17:5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諸葛亮便宜十六策9治軍詩解1匡亂討逆兵革自衛武以治軍先謀後施
題文詩:
治軍政謂,治邊境事,匡救大亂,之道,
威武為政,誅暴討逆,乃之所以,存國家安,
社稷之計.有文事,必有武備,含血之蠹,
是以必有,爪牙之用,喜則其戲,怒則相害;
人無爪牙,設兵革器,以自輔衛.故國以軍,
為輔,以臣為佐,輔強國安,輔弱國危,
在所任將,其將愛憐,爵祿百金,不用間諜,
不知敵情,不仁之至,非民之將,非國之輔,
非軍之主.故治國必,以文為政,治軍也必,
以武為計;治國不可,以不從外,治軍不可,
以不從內.內謂諸夏,外謂戎狄.戎狄之人,
難以理化,易以威服,禮有所任,威有所施.
黃帝戰,於涿鹿野,唐堯戰於,丹浦之水,
舜伐有苗,禹討有扈,五帝三王,至聖之主,
德化如斯,是以尚加,之以威武,兵者兇器,
故不得已,而用之也.用兵之道,先定其謀,
後施其事.審天地道,察眾人心,習兵革器,
明賞罰理,觀敵眾謀,視道路險,別安危處,
佔主客情,知進退宜,順機會時,設守御備,
​強征伐勢,揚士卒能,圖成敗計,慮生死事,
然後乃可,出軍任將,張敵勢,軍之大略.

   治軍第九
【原文】
治軍之政,謂治邊境之事,匡救大亂之道,以威武為政,誅暴討逆,所以存國家安社稷之計。[1]是以有文事必有武備,故含血之蠹,必有爪牙之用,喜則其戲,怒則相害;人無爪牙,故設兵革之器,以自輔衛。[2]故國以軍為輔,君以臣為佐,輔強則國安,輔弱則國危,在於所任之將也。非民之將,非國之輔,非軍之主。[3]故治國以文為政,治軍以武為計;治國不可以不從外,治軍不可以不從內。[4]內謂諸夏,外謂戎、狄。[5]戎、狄之人,難以理化,易以威服,禮有所任,威有所施。[6]是以黃帝戰於涿鹿之野,唐堯戰於丹浦之水,舜伐有苗,禹討有扈,自五帝三王至聖之主,德化如斯,尚加之以威武,故兵者兇器,不得已而用之。[7]
夫用兵之道,先定其謀,然後乃施其事。[8]審天地之道,察眾人之心,習兵革之器,明賞罰之理,觀敵眾之謀,視道路之險,別安危之處,佔主客之情,知進退之宜,順機會之時,設守御之備,強征伐之勢,揚士卒之能,圖成敗之計,慮生死之事,然後乃可出軍任將,張禽敵之勢,此為軍之大略也。[9]
【譯文】
整治軍隊除了是要禦侮防邊之外,還要聲討罪惡,替天行道。因此國家平時應不忘軍備,藉以誅殺暴逆,保加衛國。國內文治與武功並盛,一如昆蟲之有爪牙,平日相安無事,一旦遭受侵犯則以爪牙相鬥。人類沒有爪牙,所以須製作武器,用以自衛。軍隊為國政之輔,而良臣為國政之佐,因此軍隊強盛,國內就安定,軍隊衰弱,國家也就危殆不安。而危險與安定之間的關鍵在於所選任的將領是否為國之良輔,是否能負起主導全軍,安定民心的重責大任。

治國應由外部做起,而治軍則要由內部着手,所謂的內部指的是中原諸國,而外部指的是周圍的戎、狄各族,蠻夷戎狄各族,難以理喻教化,須以威勢震懾他們。故而黃帝大戰吃由於涿鹿,堯戰三苗於丹浦,舜伐有苗,禹討有扈氏。以三皇五帝之聖名睿智,德澤廣被四海,猶以武力平定蠻族,可見軍隊的威力之大。因此非不得已,不輕易用兵攻伐。
用兵出戰,必先有事前的規劃,才能成事,所以要先考量時勢潮流,明了人心歸向,從事作戰訓練,訂定賞罰制度,揣測敵人的意圖,審視路況,查明地形的險易,分析敵我情勢,熟知進退的節度,善用時機,做好防禦措施,發揮強大的戰鬥力,竭盡士卒之能,圖謀成敗生死之計策,而後可以選將任兵,以壯大的聲勢出兵。這是軍中的要事。
【注釋】

[1]誅暴討逆:討伐暴亂和叛逆。社稷:古代帝王、諸侯所祭的土神和穀神。【白虎通·社稷】:『王者所以有社稷何?為天下求福報功。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土地廣博,不可遍敬也;五穀眾多,不可一一祭也。故封土立社示有土尊;稷,五穀之長,故立稷而祭之也。『舊時用作國家的代稱。【禮記·曲禮下】:『國君死社稷。』又【檀弓下】:『能執干戈以衛社稷。』
[2]含血之蠹:毒害人的蛀蟲。這裏比喻國家的敗類。爪牙:鳥獸的爪和牙。【荀子·勸學】:『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此處是比喻供驅使而幫助作惡的人。故含血之蠹,【諸葛孔明全集】作『故含血之蟲』。
[3]這幾句的意思是,因此國家憑藉軍隊作為輔佐的力量,皇帝以大臣為輔佐的人,輔助的力量強大國家就安寧,輔助的力量弱小國家就危急,這一切都在於國家所任命的將領是否強悍。
【孫子兵法】卷13用間相守數年,以爭一日之勝。而愛爵祿百金,不知敵之情者,不仁之至也,非人之將也,非主之佐也,非勝之主也。
譯文:這樣相持多年就是為了爭求有朝一日的勝利。如果最後卻因吝惜爵祿和金錢,不肯用來重用間諜,以致不能掌握敵情而失敗,那就是不仁到極點啊。這樣的人不配做軍隊的統帥,不配做國君的輔臣,也不可能取得最後的勝利。)
[4]這幾句的意思是,不是保衛百姓的將領,就不是國家的輔臣,也就不是軍中的主帥。
[5]諸夏:周代王室所分封的各國國君。【左傳·閔公元年】:『諸夏親昵,不可棄也。』亦指中原地區,常與偏遠地區相對而言。【國語·吳語】:『昔楚靈王不君……逾諸夏而圖東國。』戎:舊時,『戎』或『西戎』是中原人對西北各族的泛稱之一。有時也泛稱東方、南方的一些族,如徐戎、蠻戎。狄:秦漢以後,『狄』或『北狄』曾是中原人對北方各族的泛稱之一。
[6]難以理化:很難用禮義用教育感化,也難以治理。禮有所任:禮義有它對異族擔任教化的責任的一面。難以理化,【諸葛孔明全集】作『難以禮化』。
[7]涿鹿:即涿鹿山。『涿』一作『濁』。在今河北涿鹿(今河北省張家口市東南部、桑乾河流域)東南。相傳黃帝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即此。有苗:即三苗。古族名。亦稱有苗或苗民。【史記·五帝本紀】載其地在江、淮、荊州(今河南南部至湖南洞庭湖、江西鄱陽湖一帶)。傳說舜時被遷到三危(今甘肅敦煌一帶)。有扈:古國名。夏帝啟與戰於甘,滅之。其子孫以國為姓,扈氏即其後。故址在今陝西戶縣北。五帝:相傳古代有五帝,其說不一。1.伏羲(太皋)、神農(炎帝)、黃帝、堯、舜。見【易·繫辭下】。2.黃帝、顓頊、帝嚳、堯、舜。見【世本·五帝譜】、【大戴禮·五帝德】、【史記·五帝紀】。3.少昊、顓頊(高陽)、高辛、堯、舜。見【帝王世紀】。三王:指夏禹、商湯、周文王;一說夏禹、商湯和周代文王武王。【孟子·告子下】:『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至聖之主:非常聖明的君主。
[8]這幾句的意思是說,因此用兵的道理在於先定下計謀,然後再實行具體的實踐。
[9]審:詳知;明悉。【淮南子·說山訓】:『萬事由此所先後上下,不可不審。』引申為詳盡細密之意。【中庸】:『博學之,審問之。』兵革:革,用皮革制的甲。兵革是兵器衣甲的總稱。【孟子·公孫丑下】:『兵革非不堅利也。』引申為戰爭。張禽敵之勢:使消滅敵人的力量更加強大。張,使強大。【左傳·昭公十四年】:『臣欲張公室也。』杜預注:『張,強也。』禽,通『擒』,捉。【戰國策·燕策】:『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並擒之。』大略:遠大的謀略。【漢書·武帝紀贊】:『雄才大略。』張禽敵之勢,【諸葛孔明全集】作『張擒敵之勢』。

本文來自以下【文集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