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778|回覆: 0

[其他] 【貞觀政要】卷7擇官詩解2何代無賢但患不知兩漢取人行着鄉閭郡貢多士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牟向東 發表於 2022-10-11 14:25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貞觀政要卷7擇官詩解2何代無賢但患不知兩漢取人行着鄉閭郡貢多士
題文詩:
貞觀二年,謂侍臣,曰朕每夜,恆思百姓,
間事或至,夜半不寐,惟恐都督,刺史堪養,
百姓以否.故於屏風,錄其姓名,坐臥恆看,
在官如有,善事亦具,列於名下.朕居深宮,
之中視聽,不能及遠,所委者惟,都督刺史,
此輩實乃,治亂所系,尤須得人.貞觀二年,
太宗謂,右僕射,封德彝曰:致安之本,
惟在得人;比來命卿,舉賢未嘗,有所推薦;
天下事重,宜分憂勞,卿既不言,朕將安寄?
曰豈敢,不盡情但,今未見有,奇才異能.
太宗:前代明王,使人如器,皆取士於,
當時不借,才於異代;豈得武丁,待夢傅說,
文王占卜,而逢呂尚,然後為政?何代,
無賢但患,遺不知耳!德彝於是,慚赧而退.
貞觀三年,太宗謂於,吏部尚書,杜如晦曰:
比見吏部,擇人惟取,言詞刀筆,不悉景行.
數年之後,惡跡始彰,雖加刑戮,百姓已受,
其弊如何,可獲善人?如晦對曰:兩漢取人,
行着鄉閭,州郡貢之,然後入用,故當時號,
為多士今,每年選集,向數千人,厚貌飾詞,
不可知悉,選司但配,其階品.銓簡之理,
實所未精,不能得才.太宗將依,漢時法令,
本州辟召,會功臣等,將行世封,事遂止.
名聞鄉裏,德行配位,舉賢讓能,名副其實.

【原文】
貞觀二年,太宗謂侍臣曰:『朕每夜恆思百姓間事,或至夜半不寐,惟恐都督①、刺史②堪養百姓以否。故於屏風上錄其姓名,坐臥恆看,在官如有善事,亦具列於名下。朕居深宮之中,視聽不能及遠,所委者惟都督、刺史,此輩實治亂所系③,尤須得人。』【注釋】
①都督:唐武德七年,改總管叫『都督』,掌督諸州兵、馬、甲、械、糧廩等,總判府事。
②刺史:官名。隋初罷郡,以州統縣,州的長官,除雍州稱牧外,其餘稱刺史。唐時改郡為州則稱刺史,改州為郡則稱太守。
③治亂所系:關係國家的太平和動亂。
【譯文】
貞觀二年,唐太宗對侍從的大臣們說:『我每天夜裏總想着民間的事情,有時到半夜還睡不着,就是擔心都督、刺史能否安撫百姓。所以在屏風上記下他們的姓名,坐着躺下都可看看,他們在任上如果做了好事,也都記在他們的名下。我住在深宮之中,看不到也聽不到遠處,所依靠的就是都督、刺史。這些地方長官實在是關係到國家的太平和動亂,特別需要選擇得力的人。』

【原文】

貞觀二年,太宗謂右僕射封德彝曰:『致安之本,惟在得人。比來命卿舉賢,未嘗有所推薦。天下事重,卿宜分朕憂勞,卿既不言,朕將安寄?』對曰:『臣愚豈敢不盡情,但今未見有奇才異能。』太宗曰:『前代明王使人如器,皆取士於當時,不借才於異代。豈得待夢傅說①,逢呂尚②,然後為政乎?且何代無賢,但患遺而不知耳!』德彝慚赧③而退。
【注釋】

①傅說(yuè):商代賢相。相傳原是傅岩地方從事板築的奴隸。商王武丁夢中得一聖人叫傅說,乃派人尋訪,果得到傅說。傳說被任為大臣,治理朝政。

②呂尚:本姓姜,名望,又稱姜子牙。其祖原居東方,與禹一起治水有功,封於呂,遂從其封姓。傳說,呂尚早年貧窮,曾在商都朝歌(今河南淇縣)宰牛賣肉,雖有才華,然懷才不遇。後聽說文王求賢,遂到渭水支流釣魚,果為文王所賞識。民間常稱他為『姜太公』。

③慚赧(nǎn):因羞愧而臉紅。

【譯文】

貞觀二年,唐太宗對右僕射封德彝說:『天下太平的根本,在於得到合適的人才。近來我讓你向我推薦人才,卻不見你有所行動。天下的事情如此繁重,你應當為我分擔憂慮,你不向我推薦賢才,那我又能向誰詢問呢?』封德彝回答說:『下臣雖然不才,怎麼敢不盡心盡力呢?只是現在我還沒有發現出類拔萃的俊傑。』唐太宗說:『過去聖明的君主很善於使用人才,從眾多的人才中選拔傑出者加以重用,不一味地依靠前朝的遺老遺少。哪裏像商代的國君武丁在夢中見到了他以後的丞相傅說,周文王占卜找到了將要輔佐他的姜太公,然後才開始治理國家呢?況且哪一個朝代沒有賢才,恐怕是被遺漏不被發現罷了。』封德彝聽後,慚愧地退了下去。
貞觀二年,唐太宗對右僕射封德彝說:『天下太平的根本,在於得到合適的人才。近來我讓你向我推薦人才,卻不見你有所行動。天下的事情如此繁重,你應當為我分擔憂慮,你不向我推薦賢才,那我又能向誰詢問呢?』封德彝回答說:『下臣雖然不才,怎麼敢不盡心盡力呢?只是現在我還沒有發現出類拔萃的俊傑。』唐太宗說:『過去聖明的君主很善於使用人才,從眾多的人才中選拔傑出者加以重用,不一味地依靠前朝的遺老遺少。哪裏像商代的國君武丁在夢中見到了他以後的丞相傅說,周文王占卜找到了將要輔佐他的姜太公,然後才開始治理國家呢?況且哪一個朝代沒有賢才,恐怕是被遺漏不被發現罷了。』封德彝聽後,慚愧地退了下去。

【原文】

貞觀三年,太宗謂吏部尚書杜如晦曰:『比見吏部擇人,惟取其言詞刀筆①,不悉其景行②。數年之後,惡跡始彰,雖加刑戮,而百姓已受其弊。如何可獲善人?』如晦對曰:『兩漢取人,皆行着鄉閭③,州郡貢之,然後入用,故當時號為多士。今每年選集,向數千人,厚貌飾詞,不可知悉,選司但配其階品而已。銓簡之理④,實所未精,所以不能得才。』太宗乃將依漢時法令,本州辟召,會功臣等將行世封事,遂止。【注釋】

①刀筆:這裏指文章。
②景行:崇高的德行。
③鄉閭:即鄉裏。
④銓(quán)簡之理:選補官員的規章制度。

【譯文】
貞觀三年,唐太宗對吏部尚書杜如晦說:『我發現吏部選擇官員,只看他文才是否出眾,而不看他的道德品行。幾年之後,這些人的劣跡漸漸敗露,雖然對他們進行了處罰,但是對老百姓已經造成了傷害。那麼,如何才能夠選拔到優秀的官員呢?』杜如晦說:『西漢和東漢選擇的官員,他們的美德聞名鄉裏,成為眾人的楷模,然後他們被州郡推薦,最後才被任用,所以兩漢以選拔人才出眾而著稱。現在每年所選的人才,多達數千人,這些人外表謹慎忠厚、言語巧加掩飾,不可能很全面地了解他們。吏部只能做到授予他們品級和職位而已。選補官員的規章制度,實在不夠完善,所以不能得到真正的人才。』太宗於是打算依照兩漢時的法令,改由各州郡推薦人才,但因為功臣等人將實行世襲封官授爵制,這件事就停止了。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