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春秋】卷5內篇雜(上)詩解3崔慶劫齊將軍大夫盟晏子不與(劫吾以刃失志非勇回吾以利悖君非義) 題文詩:崔杼既弒,莊公而立,景公杼與,慶封相之, 劫諸將軍,大夫顯士,庶人之於,太宮坎上, 令皆得盟.為壇三仞,陷下以甲,千列環其, 內外盟者,皆脫劍入.晏子不肯,崔杼許之. 有敢不盟,戟拘其頸,劍承其心,令自盟曰: 不與崔慶,而與公室,受其不祥.言不疾指, 不血者死.所殺七人.次及晏子,乃奉杯血, 嘆曰嗚呼!崔子無道,而弒其君,不與公室, 而與崔慶,受此不祥.俛而飲血.崔子謂曰: 子變子言,則齊國吾,與子共之;子不變言, 戟既在脰,劍既在心,維子圖之.晏子對曰: 劫吾以刃,而失其志,非勇也者;回吾以利, 而悖其君,非義者也.崔子子獨,不為夫詩! 詩經之雲:莫莫葛藟,施於條枚,愷愷君子, 求福不回.今嬰可回,而求福乎?曲刃鈎之, 直兵推之,嬰不革矣.杼將殺之,或曰不可! 子以子君,無道殺之,今其臣有,道之士也, 從而殺之,不可為教.崔遂舍之.晏子乃曰: 若大夫之,為大不仁,而為小仁,焉有中乎! 趨出授綏,而乘其仆,將馳晏子,撫其手曰: 徐之徐之!疾不必生,徐不必死,鹿生於野, 命懸於廚,嬰命有系.按之成節,後去詩云: 彼己之子,捨命不渝.晏子之謂.臨危不懼.
【原文】 崔慶劫齊將軍大夫盟晏子不與第三崔杼既弒莊公而立景公,杼與慶封相之,劫諸將軍大夫及顯士庶人於太宮之坎上,令無得不盟者。為壇三仞,陷其下,以甲千列環其內外,盟者皆脫劍而入。維晏子不肯,崔杼許之。有敢不盟者,戟拘其頸,劍承其心,令自盟曰:『不與崔慶而與公室者,受其不祥。言不疾,指不至血者死。』所殺七人。次及晏子,晏子奉杯血,仰天嘆曰:『嗚呼!崔子為無道,而弒其君,不與公室而與崔慶者,受此不祥。』俛而飲血。崔子謂晏子曰:『子變子言,則齊國吾與子共之;子不變子言,戟既在脰,劍既在心,維子圖之也。』晏子曰:『劫吾以刃,而失其志,非勇也;回吾以利,而倍其君,非義也。崔子!子獨不為夫詩乎!詩云:'莫莫葛藟,施於條枚,愷愷君子,求福不回。」今嬰且可以回而求福乎?曲刃鈎之,直兵推之,嬰不革矣。』崔杼將殺之,或曰:『不可!子以子之君無道而殺之,今其臣有道之士也,又從而殺之,不可以為教矣。』崔子遂舍之。晏子曰:『若大夫為大不仁,而為小仁,焉有中乎!』趨出,授綏而乘。其仆將馳,晏子撫其手曰:『徐之!疾不必生,徐不必死,鹿生於野,命縣於廚,嬰命有系矣。』按之成節而後去。詩云:『彼己之子,捨命不渝。』晏子之謂也。3【譯文】 崔杼弒殺了莊公後扶立景公,崔杼和慶封分別任宰相一職。他們劫持眾位將軍、大夫和有名望的士人及庶人到了太廟的一個大坑上,下令說:『不允許有不盟誓的人。』築起三仞高的大壇,下面挖了坑,用甲士千列包圍了內外,盟誓者都解下了佩劍進到裏面,只有晏子不肯那樣做。崔杼允許他(佩劍進入)。有膽敢不盟誓的人,就用戟鈎着他的脖子,用劍指着他的心口,命令他自己發誓說:『不跟隨崔、慶而跟隨公室的話,會遭受報應。』聲音不響亮,手指不沾到歃血的人被殺死,殺死的人有七人。按次輪到晏子,晏子捧起裝歃血的杯子,仰天嘆道:『啊,崔杼幹了不仁道的事,弒殺了他的國君,不跟隨公室而跟從崔、慶的話,會受到報應。』低頭喝下了杯中的血。崔杼對晏子說:『您更改您的話,那麼我與您共享齊國;您不更改您的話,戟已經在您的脖子上,劍已經在您的胸口上,您好好考慮一下吧。』晏子說:『用兵刃劫持我,而使我喪失氣節,不是勇武;用利益誘惑我,使我背叛君王,不是仁義。崔先生,您難道沒學過【詩】嗎?【詩】云':茂密的葛藤,纏繞在樹幹上。誠懇的君子,祈求降福而不變。」 現在我就能改變氣節而祈求降福嗎?彎曲的兵刃鈎着我,直直的兵刃指着我,我也不會改口。』崔杼想殺了他,有人說:『不行。您因為您的國君無道而殺了國君,現在他的臣子是個有道之人,又接着殺了他,就不能夠以此為教了。』崔杼於是放了他。晏子說:『如果大夫做出大不仁之事,而行小仁小義,怎麼行呢?』快步走出門,接過繩子上了車。他的僕人想快跑,晏子碰了碰他的手說:『慢些走。快跑不一定活,慢走不一定死。鹿生長在野外,而命卻繫於廚房,我的命在他人手中呢。』抑制住馬的速度,符合一定的節奏後才離開。【詩】云:『那個人,寧死也不改變。』說的就是晏子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