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056|回覆: 0

[其他] 李世民【帝范】卷9賞罰篇詩解顯罰威之明賞化之賞罰公正非親非故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牟向東 發表於 2022-12-5 17:34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李世民【帝范】卷9賞罰篇詩解顯罰威之明賞化之賞罰公正非親非故題文詩:
情生天地,天地有情,天之育物,猶君御眾.
天以寒暑,為德君以,仁愛為心.寒暑既調,
時無疾疫;風雨不節,歲有饑寒.仁愛下施,
人不凋敝;教令失度,政有乖違.防其害源,
開其利本,顯罰威之,明賞化之.君威勢立,
則惡者懼,賞不妄行,教化行而,善者自勸.
申鑒有云:賞以勸善,罰以懲惡.君不妄賞,
非愛其財;賞妄行則,善不勸矣.不妄罰也,
非矜其人;罰妄行則,惡不懲矣.賞不勸則,
謂之止善;罰不懲則,謂之縱惡.在上能不,
止下為善,縱下為惡,則國法立.刑不濫而,
君威立矣;賞不僭而,教化行矣.不僭不濫,
則為惡者,知所懼而,為善者乃,知所勸矣.
適己妨道,不加祿焉;逆己便國,不施刑焉.
故賞者不,德其君功,之所致也;罪之所當,
罰不怨上.故尚書日:無偏無黨,王道蕩蕩.
賞罰之權.至治真情,法天擇地,賞罰分明,
激濁揚清,風清氣正,公正無私,無為自化.

【原文】 九、賞罰篇
夫天之育物,猶君之御眾。天以寒暑為德,君以仁愛為心。寒暑既調,則時無疾疫;風雨不節,則歲有饑寒。仁愛下施,則人不凋敝;教令失度,則政有乖違。防其害源,開其利本,顯罰以威之,明賞以化之。

威立則惡者懼,化行則善者勸。適己而妨於道,不加祿焉;逆己而便於國,不施刑焉。故賞者不德君,功之所致也;罰者不怨上,罪之所當也。

故【書】日:『無偏無黨,王道蕩蕩』。此賞罰之權也。

【譯文】
天地養育萬物,就好比人君撫御眾生。由於上天要化育萬物,故以寒暑為德;由於人君要撫御眾生,故以仁愛為心。寒暑既協調,則六氣和,故四時無疾疫;若風雨不均勻,則五穀不登稔,故歲有饑寒。人君以仁愛下施,則天下大治,故人不至於凋敝;假如命令失度,則刑罰不當,因此為政必有不當。防其害源,使民不犯其法;開其利本,使民各務其業,此乃教民之道。有罪者當眾給以處分,罰當罪則奸邪止;有功者當眾給以褒獎,賞當功則臣下勸。刑不濫罰則威立,威立則惡者懼;賞不妄行則化行,化行則善者勸。雖是適於己但妨礙於道,不僅不加祿俸而且罪之;雖是逆於己但有益於國,不僅不施刑罰而且賞之。所以受賞者認為是自己有功當賞,不必感君之恩德;受罰者認為是自己罪之當罰,不會有什麼怨言。因此【尚書·洪範】篇中說道:『如賞罰得當,不因個人喜怒而定,而因功罪而定,故無偏黨之私。如此,則王道如天地之廣大無極。』此乃是賞罰輕重不失其公平的結果。
【原文】夫天之育物,猶君之御眾。[晉【禮樂志】曰:或以為五精之帝,佐天育物者也。以上天化育萬物,如人君撫御庶眾。]天以寒暑為德,[寒以成之,暑以長之。寒暑,天之德行也。]君以仁愛為心。[仁以生之,愛以養之,故人君當以仁愛為心矣。故【記】曰:聖人南面而聽天下,所以先行者五,民不與焉。一曰治親,二曰報功,三曰舉賢,四曰使能,五曰存愛,故曰君以仁愛為心也。]  【譯述】天地養育萬物,就如同君王統治百姓。如果說上天以嚴寒和酷暑作為德行的話,那麼君王就應該以仁慈和恩愛作為心願。因此,不論天地的寒暑如何更迭,君王的仁愛之心應該始終不渝。

  【原文】寒暑既調,則時無疾疫;[疾,災也。疫,民皆病也。寒暑調,謂六氣和也。六氣和,則時無疾疫。【左傳】曰:天有六氣,淫則生六疾。六氣曰陰、陽、風、雨、晦、明也。分為四時,序為五節,過則為災。陰淫寒疾,陽淫熱疾,風淫末疾,雨淫腹疾,晦淫惑疾,明淫心疾也。]風雨不節,則歲有饑寒。[【論衡】曰:儒者論太平應瑞,風不鳴條,雨不破塊,五日一風,十日一雨。又【春秋說題辭】曰:一歲三十六雨,天地之氣宣,十日小雨,十五日大雨。言其均勻也。又【樂記】曰:風雨不節,則飢。謂風雨勻,則五穀登稔;風雨不勻,則五穀不登稔。不節,不勻也。故歲有饑寒。]仁愛下施,則人不凋弊;[蓋謂人君體天地之道,以仁愛下施。故寒暑調,風雨節,而民無疾疫饑寒之厄,故不至於凋弊也。以上言至治之時,民不犯法,雖有賞罰,無所施矣。]教令失度,則政有乖違。[【孔叢子】曰:賞罰是非,相與曲謬,雖十黃帝不能治也。言若教令失度,政必乖違,而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故蹈於不法者多矣。如此,若非賞罰,不能制矣。]防其害源,開其利本。[防其害源者,使民不犯其法;開其利本者,使民各務其業。此為教民之道也。或有不遵其教者,則有賞罰存焉。以下皆言用賞罰也。]

  【譯述】天地的寒暑如能調和不亂,適得其時,一年四季人們就不會生病;自然的風雨如果時起時伏,變幻無常,一年之中人們就可能會挨餓受寒。自然和人間的道理往往是相通的,君王如果以仁愛為懷,常能哀憫百姓,那麼人民就會安居樂業,體健事成。相反,如果朝令夕改,是非混淆,人民就手足無措,不知所從,這是發號施令者應該特別警惕的教訓。防止百姓不去觸犯法律,又能使他們各務其業的最好辦法,莫過於實行公正的賞罰。 
 【原文】顯罰以威之,明賞以化之。[公孫宏曰:罰當罪,則奸邪正;賞當功,則臣下勸。威,服也。化,勸也。]威立則惡者懼,化行則善者勸。[後漢荀悅【申鑒】云:賞以勸善,罰以懲惡。人主不妄賞,非愛其財也;賞妄行,則善不勸矣。不妄罰,非矜其人也;罰妄行,則惡不懲矣。賞不勸,謂之止善;罰不懲,謂之縱惡。在上在能不止下為善,不縱下為惡,則國法立矣。刑不濫,而威立矣;賞不僭,而化行矣。既不僭不濫,則為惡者知所懼,而為善者知所勸矣。]適己而妨於道,不加祿焉;[漢祖之於丁公,是適己者,不唯不加於祿,又且罰之。不如是,不忠之臣無以懲矣。]逆己而便於國,不施刑焉。[漢祖之於雍齒,是逆己者,不唯不施於刑,又且賞之。不如是,其沙上偶語者皆叛矣。]故賞者不德君,功之所致也;[【文子】曰:賞者不德上,功之所致也。功當,故不以為德。]罰者不怨上,罪之所當也。[【文子】曰:誅者不怨君,罪之所當也。罪當,故不以為怨。按:以上注中引【文子】語,皆今【文子】所無。]故【書】曰:無偏無黨,王道蕩蕩。此賞罰之權也。[此引【尚書·洪範】之辭以證之也。偏,謂偏於己;黨,謂黨於人。蕩蕩,廣大貌。言賞罰得中,不因喜怒。故無偏黨之私,則王道蕩蕩然,如天地之廣大無極也。故云此為賞罰之權也。權,秤錘,量輕重不失其平也。]

  【譯述】賞罰必須要明確,而且要適時適度。要用懲罰罪惡,防止小人們作奸犯科;也要用獎賞有功,勸導守法者行善立功。威懾的力量一旦形成,做惡的人就會感到畏懼;獎賞的制度一旦確立,行善的人就會受到鼓勵。賞罰嚴明,自然就會起到勸善止惡、行善備惡的作用。有的人儘管能順應君王,但他的行為只要不利於大政方針的施行,或者有時竟然是帶了壞頭,那麼就絕不能因為他會討自己歡心,而給他加官進爵。如漢高祖對待丁公即是如此。丁公當年作為項羽的部將,曾與劉邦遭遇,情急之中,劉邦以兩賢不相害的道理諭導丁公,結果使丁公解除了對自己的包圍。楚漢戰爭結束,丁公以為自己曾經順應過劉邦,才沒對劉邦形成威脅,於是前去拜見劉邦。沒想到劉邦在全軍面前以不忠之罪斬掉了丁公。在劉邦看來,丁公雖曾經對自己有恩,但作為項羽的部下,丁公的行為又是不忠誠的。至於說到劉邦之所以恩將仇報的動機,其實是再明顯不過了:殺雞儆猴!相反,有的人雖然拂逆君王,但他的做法只要有利於江山社稷的穩固,或許有時竟然能起到安撫民心的作用,那麼就絕不能因為他惹自己厭惡,而對他濫施刑罰。還以漢高祖為例。當劉邦取得天下大封功臣之際,許多大臣因封賞不均在沙地圖謀叛亂時,張良勸告劉邦,如果給高祖的仇人雍齒也行賞,大家見到這種情形,就會認為高祖對仇人都這麼寬厚,自然更不會虧待他們。劉邦照計去做,果然平息了紛擾和騷亂,沒有因此而引出意外。由此可知,作君王的必須要具備高瞻遠矚的智慧和胸懷,而不應局限於一時一事的得失。一切應從社稷安危出發,不必計較個人恩怨。如果能做到這樣,那麼受獎賞的人不一定去感激君王,之所以受獎賞,是因為自己建立了功業;同樣,受懲罰的人也不會去怨恨皇帝,之所以受懲罰,是因為自己罪有應得。這正如【書】中所說:不要偏於私情,也不要結黨營私,君王的事業就會暢行無阻,皇帝的美名就會百世流芳。這就是賞罰的重大意義啊!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