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876|回覆: 0

[其他] 賈誼【過秦論】下詩解1得中佐臣雖亂可全秦形勢利諸侯待機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牟向東 發表於 2022-12-8 13:38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賈誼【過秦論】下詩解1得中佐臣雖亂可全秦形勢利諸侯待機
題文詩:
秦兼諸侯,山東三十,余郡脩其,津關,
險塞,甲兵守之.然陳涉率,散亂數百,
眾奮臂,大呼不用,弓戟之兵,鉏耰白梃,
望屋而食,橫行天下.秦人然後,阻險不守,
關梁不閉,長戟不刺,強弩不射.楚師深入,
戰於鴻門,曾無藩籬,之難於是,山東諸侯,
並起豪俊,相立為王.秦使章邯,將而東征,
章邯因其,三軍之眾,要市於外,以謀其上.
群臣之不,相信,見於此矣.子嬰立遂,
不悟借使,子嬰,庸主材而,僅得中佐,
山東雖亂,三秦之地,可全而有,宗廟之祀,
宜未絕也.秦地被山,帶河為固,四塞之國.
繆公,以來至於,秦王二十,余君常為,
諸侯雄此,豈世賢哉?其勢居然.且天下嘗,
同心併力,攻秦矣然,困於險阻,而不能進,
豈勇力智,慧不足哉?形不利,勢不便也.
秦雖小邑,伐並大城,得厄塞守,諸侯起於,
匹夫以利,非有,素王之行.其交未親,
其民未附,名曰亡秦,其實利之.彼見秦阻,
難犯必退.案土息民,以待其弊,收弱扶疲,
令大國君,不患不得,意於海內.貴為天子,
富有四海,身為,救敗非也.諸侯喻利,
必修德行,利民為本,伺機而討,伐必正義.
【原文】(下)秦兼諸侯山東三十餘郡,脩津關,據險塞,繕甲兵而守之。然陳涉率散亂之眾數百,奮臂大呼,不用弓戟之兵,鉏耰白梃,望屋而食,橫行天下。秦人阻險不守,關梁不閉,長戟不刺,強弩不射。楚師深入,戰於鴻門,曾無藩籬之難。於是山東諸侯並起,豪俊相立。秦使章邯將而東征,章邯因其三軍之眾,要市於外,以謀其上。群臣之不相信,可見於此矣。子嬰立,遂不悟。借使子嬰有庸主之材而僅得中佐,山東雖亂,三秦之地可全而有,宗廟之祀宜未絕也。秦地被山帶河以為固,四塞之國也。自繆公以來至於秦王二十餘君,常為諸侯雄。此豈世賢哉?其勢居然也。且天下嘗同心併力攻秦矣,然困於險阻而不能進者,豈勇力智慧不足哉?形不利、勢不便也。秦雖小邑,伐並大城,得厄塞而守之。諸侯起於匹夫,以利會,非有素王之行也。其交未親,其民未附,名曰亡秦,其實利之也。彼見秦阻之難犯,必退師。案土息民以待其弊,收弱扶罷以令大國之君,不患不得意於海內。貴為天子,富有四海,而身為禽者,救敗非也。【譯文】(下)
秦朝兼併了諸侯,山東有三十多個郡,修築渡口關隘,佔據着險要地勢,修治武器,守護着這些地方。然而陳涉憑着幾百名散亂的戌卒,振臂大呼,不用弓箭矛戟等武器,光靠鋤把和木棍,雖然沒有給養,但只要看到有人家住的房屋就能吃上飯,縱橫馳騁天下,所向無敵。秦朝險阻之地防守不住了,關卡橋樑封鎖不住了,長戟刺不了,強弩射不了。楚軍很快深入境內,鴻門一戰,竟然連籬笆一樣的阻攔都沒有遇到。於是山東大亂,諸侯紛紛起事,豪傑相繼立王。秦王派章邯率兵東征,章邯得此機會,就憑着三軍的眾多兵力,在外面跟諸侯相約,做交易,圖謀他的主上。秦君對臣下沒有信任,彼此之間互相猜忌,從這件事就可以看出來了。子嬰登位,最終也不曾覺悟,假使子嬰有一般君主的才能,僅僅得到中等的輔佐之臣,山東地區雖然混亂,秦國的地盤還是可以保全的,宗廟的祭祀也不會斷絕。
秦國地勢有高山阻隔,有大河環繞,形成堅固防禦,是個四面都有險要關塞的國家。從穆公以來,一直到秦始皇,二十多個國君,經常在諸侯中稱雄。難道代代賢明嗎?這是地位形勢造成的呀!再說天下各國曾經同心合力進攻秦國。在這種時候,賢人智士會聚,有良將指揮各國的軍隊,有賢相溝通彼此的計謀,然而被險阻困住不能前進,秦國就引誘諸侯進入秦國境內作戰,為他們打開關塞,結果山東百萬軍隊敗逃崩潰。難道是因為勇氣、力量和智慧不夠嗎?是地形不利,地勢不便啊。秦國把小邑並為大城,在險要關塞駐軍防守,把營壘築得高高的而不輕易跟敵方作戰,緊閉關門據守險塞,肩扛矛戟守衛在那裏。諸侯們出身平民,是為了利益聯合起來,並沒德高望眾而位居王位者的德行。他們的交往不親密,他們的下屬不親附。名義上是說滅亡秦朝,實際上是為自己謀求私利。他們看見秦地險阻難以進犯,就必定退兵。如果他們能安定本土,讓人民休養生息,等待秦國的衰敗,收納弱小,扶助疲睏,那麼憑着能對大國發號施令的君主,就不用擔心在天下實現不了自己的願望了。可是他們尊貴身為天子,富足擁有天下,自己卻遭擒獲,這是因為他們挽救敗亡的策略錯誤啊。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