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74|回覆: 0

[其他] 【鹽鐵論】卷29散不足詩解6古者不鬻飪不市食土鼓瓦棺容屍冥器無實今者熟食遍列趣時仲鼓梓棺楩槨厚資多藏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牟向東 發表於 2023-2-20 17:28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鹽鐵論】卷29散不足詩解6古者不鬻飪不市食土鼓瓦棺容屍冥器無實今者熟食遍列趣時仲鼓梓棺楩槨厚資多藏
題文詩:
古者不鬻,飪不市食.及其之後,則有屠沽,

沽酒市脯,魚鹽而已.而今之時,熟食遍列,

殽旅成市,作業墮怠,食必趣時,楊豚韭卵,

狗䐑馬朘,煎魚切肝,羊醃雞寒,桐馬酪酒,

蹇捕胃脯,胹羔豆賜,鷇膹雁羹,臭鮑甘瓠,

熟粱貊炙.古者土鼓,塊枹擊木,拊石盡歡.

及其後也,卿大夫乃,始有管磬,士有琴瑟.

往者民間,酒會各以,黨俗彈箏,鼓缶而已.

無要妙音,變羽之轉,而今富者,仲鼓五樂,

歌兒數曹.中等人者,鳴竽調瑟,鄭儛趙謳.

古者瓦棺,容屍木板,堲周足以,收形骸藏,

發齒而已.及其後也,桐棺不衣,采槨不斫.

而今富者,繡牆題湊.中等人者,梓棺楩槨.

貧苦人者,畫荒衣袍,繒囊緹橐.古者冥器,

有形無實,示不可用.及其後也,則有䤈醢,

之藏桐馬,偶人彌祭,其物不務.而今厚資,

多藏器用,猶如生人.郡國徭吏,素桑車輮,

偶車櫓輪,匹夫雖無,繞領桐人,而衣紈綈.


【原文】

  古者,不粥飪(1),不市食。及其後,則有屠沽,沽酒市脯魚鹽而已(2)。今熟食遍列,殽施成市(3),作業墮怠,食必趣時,楊豚韭卵(4),狗䐑馬朘(5),煎魚切肝,羊淹雞寒(6),桐馬酪酒(7),蹇捕胃脯(8),胹羔豆賜(9),鷇膹雁羹(10),臭鮑甘瓠(11),熟粱貊炙(12)。

  【注釋】(1)飪,原作絍,今據張敦仁說校改,粥(yu)飪:賣熟食。
  (2)沽酒市脯(fu):賣酒賣熟肉。
  (3)殽施,當依張敦仁說作『殽旅』。殽旅成市,形容好吃的東西很多,形成一個市場。

(4)『楊』字無義,疑『煬』之誤【文選·甘泉賦】註:『煬,炙也。』
  (5)■(zhe䐑),通『䐑』。【說文】:『䐑,薄切肉』。朘(juan)即『臇』,北方稱『鞭』,可下酒。
  (6)淹通『醃』,用鹽醃漬食品。雞寒:即涼的醬雞。
  (7)桐馬酪酒,原誤作蜩馬駱日,今改。桐作蜩,酪,作駱,都是由於形近而錯;『日』字則是『酒』字壞文。桐馬酪酒:漢武帝時一種用馬奶做的酒。
  (8)蹇捕:『蹇』疑指『蹇驢』,見【漢書·賈誼傳】所引『吊屈原文』。『捕』當作『脯』。蹇脯,即驢肉乾。胃,原作庸,今據孫詒讓說校改。【史記·貨殖傳】:『胃脯簡微耳,濁氏連騎。』【正義】:『按胃脯謂和五味而脯美,故易售。』可見胃脯也漢代人喜愛的食物。(9)胹(6r)羔:煮爛的羊羔肉。『賜』疑為『餳』(tang),『豆餳』即糖漿一類的食品。(10)鷇膹(koufen):燉小鳥。雁羹:雁肉湯。
  (11)臭原作『自』,今改。【釋名·釋飲食】:『鮑魚,鮑,腐也。埋藏淹使腐臭也。』瓠(hu):類似葫蘆的瓜,北方叫瓠子,味甜可食。
  (12)熟原作『熱』,今據盧文弨說校改。熟粱:精熟的米飯。貊炙:原作和炙,今改。【釋名·釋飲食】】『貊炙,全體炙之,各自以刀割,出於胡、貊之為也。』楊樹達曰:【御覽】八百五十九引【搜神記】云:'羌煮貊炙,翟之食也。自太始以來,中國當之。」然則正當時俗尚之物。』貊炙,即今之燒豬。

【譯文】古時候,沒有賣熟食的,也不在市場上買吃的東西。到了後來,才有殺豬、宰牛、賣酒的,不過也就是賣酒、賣熟肉、賣魚、賣鹽罷了。現在,街上店鋪裏熟食擺滿了櫃枱,菜餚陳列形成了一個市場,勞動時很懶散,吃東西卻務求趕時令,嘗新鮮。烤豬肉,韭菜炒雞蛋,切得很細的狗肉、馬肉,油炸的魚,切好的肝,醃羊肉,冷醬雞,馬奶酒,驢肉乾,美味胃脯,燉小鳥,雁肉湯,醃鮑魚,甜瓠瓜,還有精熟的米飯和燒豬。

【原文】

  古者,土鼓塊枹,擊木拊石,以盡其歡。及其後,卿大夫有管磬,士有琴瑟。往者,民間酒會,各以黨俗,彈箏鼓缶而已。無要妙之音,變羽之轉,今富者仲鼓五樂,歌兒數曹。中者鳴竽調瑟,鄭儛趙謳。

  【注釋】土鼓:堆土為鼓。塊(kuai):土塊。枹(fu):鼓槌,這裏是敲擊的意思。拊(fu):敲打。
  管:古代用竹子製作的吹奏樂器。磬(qing):古代用石或玉製作的打擊樂器。箏(zh5ng):古代一種弦樂器,最初五弦,後來多到十三弦。缶(fou):瓦器,古代用為樂器。
  要妙:精微,美妙悅耳。一作『要眇』,見【楚辭·九歌·湘君篇】及【遠遊篇】。又作『幼眇』見【漢書·元帝紀贊】及顏師古注。
  歌兒:唱歌的兒童。曹,本指輩,這裏是隊的意思。數曹:分成若干隊。鄭舞:鄭地的舞女。趙謳:趙地的歌女。漢時鄭、趙兩地婦女多以歌舞為業。見【史記·貨殖列傳】。
【譯文】古時候,堆土為鼓,敲擊土塊,打打木頭、石頭,用這種音樂來盡情歡樂。到了後來,卿大夫才有管和磐的樂器,士有琴和瑟。過去民間喝酒歡聚,各自根據不同的風俗,也不過是彈箏和敲瓦罐罷了,沒有美妙的聲音,也沒有很多音調的轉換。現在,有錢人家遇到喜慶的事鐘鼓齊鳴,琴瑟並彈,唱歌的兒童一隊隊排列。中等人家也是吹竽彈瑟,跳舞唱歌。

【原文】

  古者,瓦棺容屍,木板堲周,足以收形骸,藏發齒而已。及其後,桐棺不衣,采槨不斫。今富者繡牆題湊。中者梓棺楩槨。貧者畫荒衣袍,繒囊緹橐。

  【注釋】堲(ji)周:夏朝一種埋藏死人的方式,即燒土成磚,放在棺木的周圍。見【禮記·檀弓下】及鄭玄注。
  繡牆:柩車布帷上繡的花紋。題湊:以木累棺外,木頭皆內向,故曰題湊。見【漢書·霍光傳】注。
  楩(pian):南方的一種樹(黃梗木)。槨(guo):套在棺材外面的大棺材。畫荒:指蒙在棺材上面布上的畫。【禮記·喪服大記】:『飾棺。君黼荒,大夫畫荒,士布荒。』鄭玄註:『飾棺者,以華道路及擴中,不欲眾惡其親也。荒,蒙也。在旁曰帷,在上曰荒。皆所以衣柳也。』
  繒(zeng):絲織物。緹(ti):紅色的帛。囊橐(tuo):口袋。

 【譯文】古時候,最早是用陶土燒成的棺材收殮屍體,把磚砌在木板做的棺材的周圍,能夠收藏死者的屍體就行了。到後來,桐木內棺不去皮,柞木外棺不加工。現在有錢人家的柩車布帷上繡着花紋,棺材外壘着頭向內的木頭。中等人家也是梓木做棺,黃梗木做槨,貧困的人家埋葬死人,棺材上蓋着有畫的布罩,或是用絲織物製成的口袋,把屍首裝在裏面。


【原文】
  古者,明器有形無實,示民不可用也。及其後,則有䤈醢之藏,桐馬偶人彌祭,其物不務。今厚資多藏,器用如生人。郡國徭吏,素桑楺偶車櫓輪,匹夫無貌領,桐人衣紈綈。



  【注釋】明器:古代隨葬的物品。(同,冥器)【禮記·檀弓下】:『其曰明器,神明之也。』【後漢·范冉傳】註:『禮,送死者衣曰明衣,器曰明器』。
  『可』字原無,【書鈔】九四引有,今據補。【禮記·檀弓上】:『孔子謂:'為明器者,知喪道矣,備物而不可用也。」』即此文所本,正有『可』字。
  䤈,同酰,醋。【禮記·檀弓上】:『宋襄公葬其夫人,醯醢百雍。曾子曰:'明器也,而又實之。」』(醢hǎi 用肉、魚等製成的醬。)
  桐馬:桐木做的馬。偶人,土和木頭做的俑。『彌祭』,古書無文,疑『■祭』之誤。【易·既濟】:『九五,東鄰殺牛,不知西鄰之■祭,實受其福。【漢書·郊祀志】註:『東鄰,謂商紂也;西鄰,謂文王也。■祭,謂■煮新菜以祭。言祭祀之道,莫盛修德,故紂之牛牲,不如文王之苹藻。』■祭,菲薄的祭祀。
  生人:活人。【呂氏春秋·節喪篇】:『家彌富,葬彌厚,含珠鱗施,玩好寶貨,鐘鼎壺濫,輿馬衣被戈劍,不可勝數,諸養生之見,無不從者。』與此文所說正合。楺,同輮,本指車輞,這裏指車輪。偶車:殉葬的土俑木偶和車輛模型。【漢書·韓延壽傳】:『賣偶車馬下裏偽物者,棄之市道。』顏師古註:『偶,謂木土為之,像真車馬之形也。櫓輪;有樓可以望高的車子。
  『貌領』無義,當依張敦仁說作『繞領』。【方言】:『繞領謂之裙。』裙即帔肩,又名披肩,見劉熙【釋名】。
    【譯文】

古時候,隨葬的器物和人生前用的器物相似,不是真的東西,告訴人們它是不能使用的。到了後來,隨葬的東西就多起來了,有盛醋盛肉醬的容器,有木馬、木俑,但還是菲薄的祭祀,東西還不齊備。現在花很多錢買很多東西隨葬,隨葬的東西,就像活人用的一樣,連地方上管徭役的小官吏,死時也隨葬桑木車輪小車,上面乘坐木偶、土俑,車子上還有望遠的高樓。老百姓連披肩都沒有,而殉葬的木俑,卻滿身穿着絲綢衣服。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