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國新聞網 考古專家在張家港舉行的中國文明起源與形成學術研討會上表示,系列考古發掘、發現的資料研究表明,距今約4300-3900年的山西陶寺遺址群很可能是中國最早的邦國,最早的中國――『地中之都,中土之國』。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何駑在研討會上介紹陶寺遺址10年考古收穫時介紹說,陶寺早期(4300-4100年)城址在陶寺中期(4100-4000年)擴展成為中國史前最大的城址,中期沿用早期的宮殿區,但是中期王級貴族墓地與早期王級墓地不同塋域,暗示陶寺城址的掌權家族易手。
陶寺遺址觀象授時祭壇的存在,不僅標誌着曆法作為王權一部分在陶寺社會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同時也標誌着陶寺城址的王都性質;最高權力控制的大型窖穴倉儲區的存在,是國家社會儲藏貢賦、備戰備荒不可或缺的設施;陶寺晚期(4000-3900年)政治報復行為特徵顯著,城內手工業工官管理制度已經確立;陶寺遺址群是真正城市出現,文化區內部中央與地方關係確立。『這些跡象都彰顯着陶寺文化的國家性質,陶寺城址的都邑功能。這裏很可能是中國最早的邦國,最早的中國――地中之都,中土之國』。
何駑指出,山西陶寺遺址群社會組織的形成是自上而下的行政分支發散式發展模式(國家),而非自下而上的聚落自發集中凝聚式發展模式(酋邦)。陶寺遺址群社會組織結構以鄉鎮為基層組織之中堅,村級組織是鄉鎮組織的延伸,但發育並不完全,許多鎮沒有村級組織分支。
陶寺文化早期,聚落層級有四級,社會組織可能都城和鎮村兩級,鎮與村分野不清,微型據點不是一級社會基層組織,中央與地方行政網絡雖然已自上而下建立起來,卻很不完善,沒有邑一級的大型聚落作為區域行政中心存在。(記者 孫自法)
來源:中國新聞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