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517|回覆: 0

[儒家文化] 德比於上故知恥,欲比於下故知足

[複製連結]
劉余莉 發表於 2023-6-27 21:1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德比於上故知恥,欲比於下故知足

德比於上故知恥,欲比於下故知足

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邇。言善政有漸,如登高升遠,必用下近為始,然後致高遠也。

出自【群書治要】卷二【尚書】。

陟,【說文解字】解釋為登。遐,遠。陟遐,遠行。邇,近。若要登高,必須從低處開始;若要遠行,必然從近處起步。言善政有漸,如登高升遠,必用下近為始,然後致高遠也。說的是施行善政要循序漸進,如登高行遠,必從低處、近處開始,才能達到高遠的地方。

孔子說:『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現在提倡速度、效率,所以有快餐、速餐、速效藥等。但是提倡迅速的結果,基本都有副作用。因為『迅速』很多都是從症狀上解決問題,沒有抓住根本。比如,一個地方有垃圾,招來很多蒼蠅、蚊子,如果噴殺蟲劑,蒼蠅、蚊子確實都飛走了。但是,因為垃圾沒有移除,過了不久,蒼蠅、蚊子又會回來。看似很迅速,效果也很快,但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過了不久,同樣的症狀又會反覆出現。

現在很多年輕人,從大學畢業考公務員,希望一夜暴富,因此採取不法手段,投機取巧,最後鋃鐺入獄。觀察自然界的現象會發現,萬事萬物都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過程。如果一個人的事業還處在春生的階段,不要指望立刻就有收穫,要有耐心。如果採取的方法有問題,往往會揠苗助長、適得其反。

古人講:『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很多學習傳統文化的人,接受古聖先賢的智慧,也都受到先賢志願的影響,希望『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志願非常遠大,確實值得讚嘆。從哪裏做起?【大學】中說:『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格物、致知、誠意、正心,最後才是修身。

修身從哪裏做起?從格物做起。面對財色名利的誘惑,能否如如不動?能做到如如不動,德行的根才扎得下去。所以,弘揚傳統文化要扎兩個根,第一是德行的根,第二是學問的根。扎德行的根,要學習【弟子規】【太上感應篇】【十善業道經】,用這些規範、要求,時時反省自己的行為。因為我們沒有從小接受傳統文化的薰陶,為人處世、待人接物通常是隨波逐流,社會大眾怎樣做,自己就怎樣做,也都習以為常。就像幾十年前,就有教授說,先生不像先生,學生不像學生,這是說幾十年前台灣的大學。現在的大學是什麼樣?有的學生不知道尊師重道為何物,在大學裏學習也會受到社會大眾的影響,不尊師、不重道已經習以為常,這就叫做積非成是,錯誤的積累多了就認為是正常的,正常的反而不正常。

所以,現在開始學習【弟子規】【太上感應篇】【十善業道經】,就是在重新補課。但是,一個人的習氣是長時間養成的,要改正也有一定難度,年齡越大形成的習氣時間越長,越不好改。有位老教授經常說,他不收四十歲以上的學生。因為這個年紀的學生習氣已經形成,有問題也不能夠接受老師的指教,自我意識很強,傲慢心也很重,很難教導。在這種情況下,老師也要顧及學生的面子,很難直接指正學生的問題,要想成聖成賢,難度也相當大,怎麼辦?自己必須要有高度的反省能力和自覺意識。

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德行的根本最重要的是謙虛、恭敬。為什麼要謙虛?傲慢的人都是讀聖賢書太少。因為和古聖先賢相比,就知道自己的境界差得太遠,如經典所說的『障深慧淺』。障礙很多,誘惑很多,心定不下來。智慧淺薄,很容易被人帶跑。有一個錯誤的觀點,覺得它有道理就隨波逐流。這就是道德學問的根不夠深厚,再不讀聖賢書,哪裏還有出路?所以,『一日不讀聖賢書,面目可憎』,特別是現在知識爆炸的年代,讀書用功是好事,但是選擇讀什麼書尤其重要。因為時間、精力很有限,所以一定要讀經典,要有明師指路,跟着好老師學習,才能不走彎路。

【群書治要·申鑒】中說:『德比於上,欲比於下。德比於上故知恥,欲比於下故知足。比德行,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相比,而是要和比自己更有德行的人相比,和古聖先賢相比。他們早已成聖成賢,自己卻還是凡夫,甚至像【了凡四訓】中所說的『一身瓦裂,耽染塵情,私行不義,謂人不知,傲然無悔,將日淪於禽獸而不自知矣』。這是多麼讓人慚愧的事情,還有什麼值得驕傲的?所以,『德比於上故知恥』 『知恥近乎勇』,一個人有羞恥心,才知道勇猛精進、斷惡修善、改過自新。

欲比於下故知足』,欲望享受不要和比自己高的人相比,而要和不如自己的人相比,這樣才能知足常樂。每天看到過往的人群,有很多人確實比自己富裕、官位高、享受更好的生活。但又有多少人過着三餐不繼,或是富而不樂、貴而不安的生活。雖然很富貴,但是沒有學習傳統文化,不明理,就不能達到理得心安的心境。

孔子的弟子顏淵可以做到『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我們和顏淵相比,生活條件非常優越,還有什麼不知足?知足才能常樂。更幸運的是,今生有幸學習聖賢文化,能夠用聖賢文化改變自己的心態,提升心性,讓自己的境界、格局不斷提升,甚至能在這一生有機會超凡入聖、成聖成賢,這是多麼值得慶幸的事。所以,欲望越淡薄越好。

【大學】中說『明明德』,每個人本性都有自性明德,每個人都有成聖成賢的潛質,『人皆可以為堯舜』『塗之人可以為禹』。修學的目的,就是把自性的明德彰顯出來。而欲望、想法太多,會遮蔽自己的明德。一個人貢高我慢、自以為是,會遮蔽自己的明德,最終受損的不是別人,首先是自己,這是得不償失。明白這些道理,就要積極地進德修業,而不是和別人攀比欲望、享受,懂得知足常樂,才能過得理得心安。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