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178|回覆: 0

傅佩榮:5個方法由淺入深,如此學易經才能少走彎路(倡議珍藏)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abcdefg8y 發表於 2023-9-22 01:5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我時常碰着許多自學【易經】的同夥,他們問,學【易經】有沒有什麼訣竅,為什麼念了半天還是不懂?
事實上,學【易經】須要把握絕對的方式和方法,捉住主要點,每個人都可以學會。
1 24字學會畫八卦
要加入【易經】的世界,第一步就是熟悉8個根本卦。
所謂根本卦,是指8個三爻卦,就是咱們時常在八卦圖上看見的:
乾、坤、震、艮、離、坎、兌、巽8個卦。
1.jpg

根本卦的起始意味是自然界,八卦分別相應的是:
乾為天,坤為地,震為雷,艮為山,離為火,坎為水,兌為澤,巽為風。
這8個卦的卦形絕對要會畫,這是咱們學習【易經】的根基。
為了便利記憶,古人專門寫了1個口訣:
2.jpg

短短24個字,只需記住了,八卦就可以畫出來。
2 一首歌熟記64卦
學【易經】第二步,是認知六十四卦。
【易經】的主體是六十4個卦象,必要稍費心思,依次背誦,記住六十四卦的次序。
有人說,這個看起來眼都花了,如何認得過來?
我自己的心得是,你每日花非常鍾來念,多練習幾遍就不難記住了。
終於讀書與做事同樣,全是熟能生巧。
有口訣就更便利記憶,大家可以用朱熹編寫的【周易卦序歌】:
3.jpg

3 怎樣畫出1個六爻卦?
第三步較為難了,要畫出【易經】六十四卦的卦象。
【易經】裏這類卦象,全是由8個根本卦兩兩相重所組成的。
在念出某一卦的卦象時,你腦海中要顯現8個根本卦的卦形,如此就能畫出1個六爻卦。
比如:咱們說屯卦,是『水雷屯』,那就是上卦為『坎』,下卦為『震』,你把2個三爻卦畫出來,屯卦就顯現了。
4.jpg

這裏要提示大家注重的是,咱們念卦象的時候,是從上往下來念的,例如『水雷屯』;
可是,在畫卦的時候,絕對要培養由下往上畫的習慣,從最底下的一爻開始畫起。
如此你後面學習卦爻常識,再進一步學占卦解卦,才能接得上。
嘴中念的是上下組合,手中畫的是由下而上。
4 易經是先給謎底的遊戲
第四步,就要深入到每1個卦中,是最難的挑釁:
讀懂【易經】六十四卦的卦辭與爻辭。
如何才能讀懂這類看似玄奧的卦辭、爻辭呢?
要十足施展【易傳】的功效。
【易傳】含蓋【彖傳】上下篇、【象傳】上下篇、【文言傳】、【繫辭傳】上下篇、【說卦傳】、【序卦傳】和【雜卦傳】,共7種10篇,又被稱為『十翼』。
此中,【彖傳】是闡明卦辭的;【象傳】則闡明卦象與爻辭,通常把闡明卦象的稱為【大象傳】,把闡明爻辭的稱為【小象傳】。
5.jpg

問題是這類闡明過於簡要,有類看過了也不太懂得此中的道理。
我的方法是結合占卜與儒理,因而研習方式是『先有謎底再找原因』。
卦辭與爻辭即是謎底。
它為什麼如此寫呢?
要設法找尋如此寫的原因。
比如,乾卦初九的爻辭是『潛龍勿用』,這是什麼意思?
6.jpg

首先,乾卦六爻有四爻提到『龍』,這是由於古人認定龍是充斥生機,在水中、地上、天空都可以自由舉措的生物。
唯獨它最能代表乾卦6個陽爻所顯現的無限活力。
其次,為什麼說初九是潛龍?
由於六爻可以配合天地人三才:
初爻與二爻為地,三、四爻為人,五、上爻為天。
7.jpg

初與二爻為地,初是地底下的一爻,地面之下是水,因此說潛龍。
再來說『勿用』,為什麼叫『勿用』?
『勿用』是【易經】中1個主要的占驗之詞,就是告知你:
此時不可有所作為,由於位子太低,往上又有5個陽爻擋着,不妨稍安勿躁,好好修養自己,以備將來之用。
5 如何看1個爻好不好?
最終一點,咱們還要了解:
1個爻好不好,怎樣從卦象上簡潔判定?
這裏可以考慮的原因許多,比如:
能否當位?
陽爻在初、三、五的位子為當位;陰爻在二、四、上的位子為當位,反之為不當位。
8.jpg

能否陰陽正應?
初與四、二與五、三與上為相響應的三對關係,假設2個相應爻恰好一陰一陽,就稱做對應,假設兩爻全是陰,或者全是陽,就是不宜。
9.jpg

能否居中?
1個卦中,二爻與五爻為居中。
一卦六爻之間的關係和改變還有許多,例如能否陰陽相比鄰、陰爻能否乘剛、陽爻能否有陰爻承順,等等。
這類原因都可以作為咱們判定1個爻的根據。
初學者聽起來可能會有一點難懂,不用焦急,先從根本的學起,漸漸都可以解讀。
學習【易經】,有一句話要記得:
【易經】一輩子學不完。
由於【易經】六十四卦,含蓋了萬事萬物的改變,8個根本卦所隱含意味高難多樣,須要你施展十足的聯想,持久耐煩研發,才能了解。
我曾歸納自己學易的三點心得,可以用來與大家共勉:
不學絕對不會;學了不絕對會;學會終身受用。
正由於非常艱難,因此特別值得去學。
學【易經】要義理與象數並進,人生因此更充溢也更有趣。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