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168|回覆: 2

[中醫典籍] 【中基】第三章 第五節 神

[複製連結]
對酒當歌 發表於 2009-8-28 16:0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來源: 愛中醫網  作者:  
    神,既是中醫學中的概念,也是中國古代哲學中的概念。在古代哲學範疇中,神是指調控宇宙萬物發生發展變化的一種力量,是宇宙的主宰及規律。如【周易・繫辭上】說:『陰陽不測謂之神。』【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天地之動靜,神明為之綱紀,故能生長收藏,終而復始。』【荀子・禮論】說:『列星隨旋,明暗遞藎四時代御,陰陽大化,風雨博施,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不見其事,而見其功,夫是之謂神。』 因此,古代哲學範疇的神,是有關宇宙萬物發生發展變化的認識。而中醫學的神,是有關人體生命的認識,與古代哲學的神概念,有着嚴格的區別。研究人體之神的概念、生成、作用及其與臟腑、精氣血相互關係的理論,即是中醫學的神學說。
    一、神的基本概念
    神是人體生命活動的主宰及其外在總體表現的統稱。神的內涵是廣泛的,既是一切生理活動、心理活動的主宰,又包括了生命活動外在的體現,其中又將精神、意識、思維活動歸納為狹義之神的範疇。
    在中醫學中,神的概念源於古人對生命的認識。古人在生殖繁衍的過程中觀察到男女生殖之精相結合,便產生了新的生命,認為這即是神的存在。【靈樞・本神】說:『兩精相搏謂之神。』 生命之神產生後,還需要得到水谷精微和津液的不斷滋養才能維持下去,並逐漸發育成長,處於變化之中。如【素問・六節藏象論】說:『五味入口,藏於腸胃,味有所藏,以養五氣。氣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 隨着認識的深化,在類比古代哲學中神為宇宙萬物之主宰的基礎上,又確立了神為人體生命之主宰的概念。人體五臟功能的協調,精氣血津液的貯藏與輸布,情志活動的調暢等等,都必須依賴神的統帥和調控。於是又產生了神是人體一切生理活動和心理活動的主宰的概念,故【內經】稱心為『君主之官』、『五臟六腑之大主』,並且指出『主明則下安』,『主不明則十二官危』。
    中醫學中的神與古代哲學中的神,雖然在其形成和發展過程中有着相互滲透、相互影響的聯繫,但二者在概念內涵和生成來源上是有嚴格區別的。中醫學的神,其產生有着物質依賴性,雖由精生氣養而成,但其概念內涵與精、氣等物質有明顯不同。
    二、神的生成
    精氣血津液是化神養神的基本物質。神的產生,不僅與這些精微物質的充盛及相關臟腑機能的發揮有關,而且與臟腑精氣對外界刺激的應答反應密切相關。
    (一)精氣血津液為化神之源
    精、氣、血、津液是產生神的物質基礎,神是不能脫離這些精微物質而存在的。【素問・八正神明論】說:『血氣者,人之神。』【素問・六節藏象論】又說:『氣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 都說明了精、氣、血、津液不僅是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而且還是神所賴以產生的基本物質。神寓於形體之中,脫離了形體組織的神是不存在的。故【荀子・天論】說:『形具而神生。』 臟腑形體官竅中充滿了精氣血津液等物質,在臟腑之氣的推動和調控作用下,通過這些精微物質的新陳代謝,產生了生命活動,可以從形色、眼神、言談、表情、應答、舉止、精神、情志、聲息、脈象等方面體現出來,而這些生命活動外在體現的總稱即是神。
    中醫學將神分為神、魂、魄、意、志,分別歸藏於『五神髒』,如【素問・宣明五氣】所說:『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腎藏志。』 五神產生的物質基礎是五臟所藏的精氣,如【靈樞・本神】說:『肝藏血,血舍魂。……脾藏營,營舍意。……心藏脈,脈舍神。……肺藏氣,氣舍魄。……腎藏精,精舍志。』 五臟精氣充盛,則五神安藏守舍而見神識清晰、思維敏捷、反應靈敏、運動靈活、睡眠安好、意志堅定、剛柔相濟;五臟精氣虧虛,不能化生或涵養五神,可見五神的各種不同病變。
    精氣血津液充足,臟腑功能強健,則神旺;精氣血津液虧耗,臟腑功能衰敗,則神衰。中醫診病以望神為首要,結合聞聲、切脈,將神的盛衰作為了解臟腑精氣充實與否的重要標誌,並藉此預後疾病的吉凶。
    (二)臟腑精氣對外界環境的應答
    在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的外界刺激下,人體內部臟腑將做出反應,於是便產生了神。其中,尤以心的生理功能最為重要。心藏神,主宰和協調人體臟腑形體官竅的生理活動,同時也主宰人體的心理活動,故稱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素問・六節藏象論】特別強調說:『心者,生之本,神之變(處)也。』 因此,以心為主的臟腑,以精氣血津液為基礎,對外界刺激作出應答。一方面,保持了正常的心理活動狀態,所謂『精神內守』,並以此主宰和協調機體內部的生理活動;另一方面,機體與外部環境也取得了協調統一,體現了神的存在。
    臟腑精氣對外界環境刺激而作出應答反應的結果,表現為精神、意識和思維活動。人有正常的精神、意識和思維活動,是以心為主的各臟腑的功能活動協調整合的結果。外界事物的信息通過感覺人心,通過心的憶念活動形成對事物表象的認識,稱為意。將憶念保存下來,即通過記憶來累計事物表象認識的過程,稱為志。在此基礎上醞釀思索,反覆分析、比較事物的過程,稱為思。在反覆思索的基礎上,由近而遠地估計未來的思維過程稱為慮。最後在上述基礎上,準確處理事物,支配行為對事物作出適當反應的措施,稱為智。【靈樞・本神】所說:『所以任物者謂之心,心有所憶謂之意,意之所存謂之志,因志而存變謂之思,因思而遠慕謂之慮,因慮而處物謂之智。』反映了人的認知活動。
 樓主| 對酒當歌 發表於 2009-8-28 16:09 | 顯示全部樓層
</P>     臟腑精氣對外界刺激的應答,還可產生不同的情志活動,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 怒、喜、憂、思、悲、恐、驚等七種情志活動,是人體對外界事物刺激而做出的肯定或否定的情緒體驗和情感反應,臟腑精氣的盛衰對不同情志的產生起着決定性作用,如【靈樞・本神】說:『心氣虛則悲,實則笑不休。』【素問・調經論】說:『血有餘則怒,不足則恐。』 此外【靈樞・本藏】還提到『志意』,指出人的精神意識活動有自我調節和控制能力。這些都說明了神的產生是與臟腑精氣的生理作用密切相關的。

    三、神的作用
    神是生命活動的主宰,又是生命活動的總體現,對人體生命活動具有重要的調節作用。
    (一)調節精氣血津液的代謝
    神既由精、氣、血、津液等作為物質基礎而產生,又能反作用於這些物質。神具有統領、調控這些物質在體內進行正常代謝的作用。【類經・攝生類】說:『雖神由精氣而生,然所以統馭精氣而為運用之主者,則又在吾心之神。』
    (二)調節臟腑的生理功能
    臟腑精氣產生神,神通過對臟腑精氣的主宰來調節其生理功能。以五臟精氣為基礎物質產生的精神情志活動,在正常情況下對臟腑之氣的運行起到調控作用,使之升降出入運行協調有序。『五臟藏五神』及『五臟主五志』,反映了生命存在的形神統一觀。神的存在是臟腑生理功能正常與否的反映。某種有針對性的精神活動還能調整臟腑生理功能的紊亂,達到治病、康復的目的。
    (三)主宰人體的生命活動
    【素問・移精變氣論】說:『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神的盛衰是生命力盛衰的綜合體現,因此神的存在是人體生理活動和心理活動的主宰。【素問・靈蘭秘典論】說:『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素問・宣明五氣】說:『心藏神。』 這些都突出了神在生命活動中的主宰地位。總之,精、氣、血、津液的充盈與運行有序,物質轉化與能量轉化的代謝平衡,臟腑功能的發揮及相互協調,情志活動的產生與調暢,心理狀態的寧靜恰然,卻病延年的養生之道,都離不開神的統帥和調節。神是機體生命存在的根本標誌,形離開神則形亡,形與神俱,神為主宰。
</p>
 樓主| 對酒當歌 發表於 2009-8-28 16:09 | 顯示全部樓層
    神,既是中醫學中的概念,也是中國古代哲學中的概念。在古代哲學範疇中,神是指調控宇宙萬物發生發展變化的一種力量,是宇宙的主宰及規律。如【周易・繫辭上】說:『陰陽不測謂之神。』【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天地之動靜,神明為之綱紀,故能生長收藏,終而復始。』【荀子・禮論】說:『列星隨旋,明暗遞藎四時代御,陰陽大化,風雨博施,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不見其事,而見其功,夫是之謂神。』 因此,古代哲學範疇的神,是有關宇宙萬物發生發展變化的認識。而中醫學的神,是有關人體生命的認識,與古代哲學的神概念,有着嚴格的區別。研究人體之神的概念、生成、作用及其與臟腑、精氣血相互關係的理論,即是中醫學的神學說。
    一、神的基本概念
    神是人體生命活動的主宰及其外在總體表現的統稱。神的內涵是廣泛的,既是一切生理活動、心理活動的主宰,又包括了生命活動外在的體現,其中又將精神、意識、思維活動歸納為狹義之神的範疇。
    在中醫學中,神的概念源於古人對生命的認識。古人在生殖繁衍的過程中觀察到男女生殖之精相結合,便產生了新的生命,認為這即是神的存在。【靈樞・本神】說:『兩精相搏謂之神。』 生命之神產生後,還需要得到水谷精微和津液的不斷滋養才能維持下去,並逐漸發育成長,處於變化之中。如【素問・六節藏象論】說:『五味入口,藏於腸胃,味有所藏,以養五氣。氣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 隨着認識的深化,在類比古代哲學中神為宇宙萬物之主宰的基礎上,又確立了神為人體生命之主宰的概念。人體五臟功能的協調,精氣血津液的貯藏與輸布,情志活動的調暢等等,都必須依賴神的統帥和調控。於是又產生了神是人體一切生理活動和心理活動的主宰的概念,故【內經】稱心為『君主之官』、『五臟六腑之大主』,並且指出『主明則下安』,『主不明則十二官危』。
    中醫學中的神與古代哲學中的神,雖然在其形成和發展過程中有着相互滲透、相互影響的聯繫,但二者在概念內涵和生成來源上是有嚴格區別的。中醫學的神,其產生有着物質依賴性,雖由精生氣養而成,但其概念內涵與精、氣等物質有明顯不同。
    二、神的生成
    精氣血津液是化神養神的基本物質。神的產生,不僅與這些精微物質的充盛及相關臟腑機能的發揮有關,而且與臟腑精氣對外界刺激的應答反應密切相關。
    (一)精氣血津液為化神之源
    精、氣、血、津液是產生神的物質基礎,神是不能脫離這些精微物質而存在的。【素問・八正神明論】說:『血氣者,人之神。』【素問・六節藏象論】又說:『氣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 都說明了精、氣、血、津液不僅是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而且還是神所賴以產生的基本物質。神寓於形體之中,脫離了形體組織的神是不存在的。故【荀子・天論】說:『形具而神生。』 臟腑形體官竅中充滿了精氣血津液等物質,在臟腑之氣的推動和調控作用下,通過這些精微物質的新陳代謝,產生了生命活動,可以從形色、眼神、言談、表情、應答、舉止、精神、情志、聲息、脈象等方面體現出來,而這些生命活動外在體現的總稱即是神。
    中醫學將神分為神、魂、魄、意、志,分別歸藏於『五神髒』,如【素問・宣明五氣】所說:『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腎藏志。』 五神產生的物質基礎是五臟所藏的精氣,如【靈樞・本神】說:『肝藏血,血舍魂。……脾藏營,營舍意。……心藏脈,脈舍神。……肺藏氣,氣舍魄。……腎藏精,精舍志。』 五臟精氣充盛,則五神安藏守舍而見神識清晰、思維敏捷、反應靈敏、運動靈活、睡眠安好、意志堅定、剛柔相濟;五臟精氣虧虛,不能化生或涵養五神,可見五神的各種不同病變。
    精氣血津液充足,臟腑功能強健,則神旺;精氣血津液虧耗,臟腑功能衰敗,則神衰。中醫診病以望神為首要,結合聞聲、切脈,將神的盛衰作為了解臟腑精氣充實與否的重要標誌,並藉此預後疾病的吉凶。
    (二)臟腑精氣對外界環境的應答
    在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的外界刺激下,人體內部臟腑將做出反應,於是便產生了神。其中,尤以心的生理功能最為重要。心藏神,主宰和協調人體臟腑形體官竅的生理活動,同時也主宰人體的心理活動,故稱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素問・六節藏象論】特別強調說:『心者,生之本,神之變(處)也。』 因此,以心為主的臟腑,以精氣血津液為基礎,對外界刺激作出應答。一方面,保持了正常的心理活動狀態,所謂『精神內守』,並以此主宰和協調機體內部的生理活動;另一方面,機體與外部環境也取得了協調統一,體現了神的存在。
    臟腑精氣對外界環境刺激而作出應答反應的結果,表現為精神、意識和思維活動。人有正常的精神、意識和思維活動,是以心為主的各臟腑的功能活動協調整合的結果。外界事物的信息通過感覺人心,通過心的憶念活動形成對事物表象的認識,稱為意。將憶念保存下來,即通過記憶來累計事物表象認識的過程,稱為志。在此基礎上醞釀思索,反覆分析、比較事物的過程,稱為思。在反覆思索的基礎上,由近而遠地估計未來的思維過程稱為慮。最後在上述基礎上,準確處理事物,支配行為對事物作出適當反應的措施,稱為智。【靈樞・本神】所說:『所以任物者謂之心,心有所憶謂之意,意之所存謂之志,因志而存變謂之思,因思而遠慕謂之慮,因慮而處物謂之智。』反映了人的認知活動。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