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738|回覆: 0

日本漢學研究機構及漢學雜誌

[複製連結]
開元之治 發表於 2010-11-10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國學網
1、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
  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是為推展亞洲文化的全面性綜合研究之目的而創設的東京大學附屬機構,成立於一九四一年,創始初期只依科別性質分設三個部門:(1)哲學、文學、史學部門,(2)法律、政治部門,(3)經濟、商業部門。以後經歷多次改組,一方面是因研究層面的手擴大與分化,同時也順應各略界重視亞洲地區區域研究的趨勢,而不斷調整研究體制,從原來依據學科分類的組織體系逐漸改變為按地區分門。自去年(1981)起,研究部門調整為(1)亞洲綜合研究部門,(2)東亞研究部門(3)南亞和西亞研究部門。每一部門更分科分組,進行學術活動。
  東洋文化研究所為避免研究人員過分重視個人的專業研究,各自為政,互不相通,形成學術的閉鎖,因此特重各地區的科技綜合研究以及共同研究。該所的研究活動是依不同的層次而制定『部門研究』和『共同研究』。前者是各部門擬定的研究主題,亦即該部門在某階段的研究方向;共同研究內則是對某一課題由研究所內外有關學者組成研究班,進行有目標、有計劃的集體研究。例如一九八一年度東亞部門的『部門研究』制定兩個方向:(一)研究東亞地區的國家權力與社會經濟構造,(二)東亞地區庶民文化的形成與開展。有關人員分組參加上述課題的研究活動,各人選定相關的題目,個別進行探討,如加入第一組的佐伯有一教授研究【明清社會經濟構造的歷史性格】;久保亨教授【民國時期的社會經濟構造】,池田溫教授【東亞各國制度的比較史】等;第二組中鐮田茂雄教授研究【庶民之間三教思想的受容】,尾上兼英教授【明清時期的說書與說唱演藝】,田仲一成教授【明清的地方戲】等等。另外,分組研究方面在一九八一年度共組成十六個研究班,研究課題涵蓋的時間、區域範圍各不相同,有些題目如【亞洲地區國內政治與國際政治】或【殖民地主義與民族形成】之類的大問題,就由研究各地區的學者聯合進行比較研究。
  至於專以中國為研究對象的研究班及其成員研究主題,可列舉如下:
  一、殷周時代之文物及其社會構造(松丸道雄主持)
  松丸道雄:殷周青銅器的製造及當時的國家構造
  持井康孝:從窖藏青銅器看殷周時代的社會構造
  量 博滿:仿銅土器製造之社會背景
  後藤均平:殷周時代之出土遺物與都邑
  小倉芳彥:新出竹帛書與古典
  宇都木章:根據出土遺物殷周史有再寫的可能性
  二、中國古代禮制之研究(蜂屋邦夫主持)
  蜂屋邦夫:儀禮疏中有關禮制之實際及其論證論理
  竹田 晃:從儀禮疏的言語中看唐代的禮制思想
  佐藤 保:透過古代禮法的解釋來看唐代的禮意識
  今西凱夫:三禮疏中禮解釋之比較研究
  澤田善多男:從儀禮疏中看疏學位置
  森 秀樹:禮思想中鄭玄與賈公彥解釋學之比較研究
  高橋忠彥:透過鄭玄三禮注比較來看儀禮疏之禮思想
  三、三教交涉史研究(鐮田茂雄主持)
  蜂屋邦夫:六朝時三教交涉之發展
  未木文美士:六朝思想與佛教
  福井文雅:道教思想之形成與佛教
  平井俊榮:中國三論宗之形成與發展
  鐮田茂雄:唐代的佛教與道教
  神冢淑子:唐代道教之發展
  四、東亞古代官僚制之研究(池田溫主持)
  松丸道雄:殷周時代之政治機構
  太田幸田:秦漢官吏支配之形成
  池田 溫:隋唐官人制之構造與特質
  青木和夫:職員令之構成與性格
  五、中國戲曲小說研究(田仲一成主持)
  田仲一成:【西廂記】諸注之研究
  青山 宏:【西廂記】語彙之研究
  尾上兼英:【西廂記】與明治小說之比較研究
  菊田正信:【西廂記】俗語之研究
  傅田 章:【西廂記】版本之研究
  平山久雄:【西廂記】曲韻之研究
  吉川良和:【西廂記】演出之研究
  六、十七世紀以後東亞公私文書之綜合研究(佐伯有一主持)
  佐伯有一:十七世紀以後東亞公私文書之政治經濟學的分析
  濱下武志:十七世紀以後東亞金融經濟之構造性發展
  滋賀秀三:傳統中國裁判準則中之法
  柳田節子:宋元期政典史料之歷史性地位及背景
  中山美緒:明清時代經濟之動態及意識之構造
  寺田浩明:明清時代契約法習慣之理論
  久保 亨:從民國時代公私文書中所見之經濟構造
  林 正子:台灣省檔案中之社會史研究
  七、一九三○年代左翼文藝運動(尾上兼英主持)
  尾上兼英:左翼文藝運動中民間形式之發掘與繼承
  蘆田 肇:日本普羅文藝理論與左翼文藝運動
  伊藤虎丸:左翼文藝運動與郁達夫
  尾崎文昭:從北京文壇看上海的左翼文藝運動
  近藤龍哉:左翼作家聯盟東京支部
  佐治俊彥:影響左翼作家聯盟的諸思潮
  新村 徹:左翼文藝運動中之大眾化與通俗化
  丸山 升:30年代左翼文藝運動中之魯迅
  八、現存中國繪畫的綜合檢討及國內的補充調查(戶田禎佑主持)
  東洋文化研究所現任所長為大野盛雄教授,專任教授十三人,副教授七人,助教九人,其姓名及研究科目如下:
  教授  大野盛雄  人文地理學,西亞農村研究
      荒 松 雄  中世印度史
      中根千枝  社會人類學,亞洲社會
      深井晉司  波斯美術史
      尾上兼英  中國文學
      關 寬 治  國際政治、和平學
      山崎利男  古代印度史
      松 井 透  近代印度經濟史
      鐮田茂雄  佛教學
      池 田 溫  中國古代及中古史
      山田三郎  農業經濟學,亞洲農業論
      松丸道雄  中國古代史
      田仲一成  中國戲劇史
  助教  山之內正彥 中國詩
      持井康孝  中國古代史
      森山茂德  東亞國際關係史
      中裏成章  印度社會經濟史
      小川裕充  中國美術史
      加 藤 博  埃及經濟史
      清 水 屋  社會人類學
      久 保 亨  中國近代經濟史
      福井清一  農業經濟學
  該所研究人員的研究成果,大多見於【東洋文化研究所紀要】及【東洋文化】兩種刊物上,前者現已出版八十五冊,後者已發行六十一號。另外出版研究報告三十二種,均由東京大學出版會印行。
  東洋學文獻中心
  本中心以收集有關東洋學的文獻資料為目的,向日本國內及外國研究者提供資料服務,於昭和41年(1966)成立。其業務如下:
  1、基本資料的收集
  第一期3年計劃,收集及整理近代現代中、韓出版品,特別着重在以下三種文獻:
  (1)中國、韓國近代現代出版品,尤其是期刊。
  (2)傳統中國的政治,法律文獻。
  (3)傳統中國的戲曲,小說文獻。
  2、編纂並刊行【東洋文化研究所漢籍分類目錄】
  是該中心業務推展的重點。一九七二年出版【本文篇】,一九七四年又出版【索引篇】,包括書名索引及人名索引。
  3、編纂並刊行【東洋學文獻中心叢刊】
  自一九六七年起陸續編印【東洋學文獻中心叢刊】,整理有關中國研究的基本資料,並分類出版,供應學者利用。至一九八○年度止,已刊行叢刊三十六輯,另別輯三種:
  (1)東洋文化研究所東洋學文獻中心新收圖書目錄(1966)
  (2-3)清代地方劇資料集(1-2)
  (4)周揚著譯論文周揚批判文獻目錄
  (5)郁達夫資料
  (6)東洋文化研究所東洋學文獻中心新收圖書目錄(1967-8)
  (7-9)朝鮮研究文獻目錄單行書篇(上.中.下)
  (10)李大刊文獻目錄
  (11)明刊元雜劇西廂目錄
  (12)朝鮮研究文獻目錄單行書篇。編著者應索引
  (13)魯迅全集注釋索引
  (14)1930年代中國文藝雜誌(一)
  (15-17)朝鮮研究文獻目錄論文記事篇(1-3)
  (18)郁達夫資料補篇(上)
  (19)切韻殘卷諸本補正
  (20)目錄學
  (21)花間集索引
  (22)郁達夫資料補篇(下)
  (23)北京工商同業公會資料集(1)
  (24)江西蘇區文學運動資料
  (25)北京工商同業公會資料集(2)
  (26)民國以來人名字號別名索引
  (27)自1927年至1937年日本現存短期零本中國雜誌記事總目(1)
  (28)北京工商同業公會資料集(3)
  (29)關於中國左翼文藝理論翻譯引用文獻目錄
  (30)北京工商同業公會資料集(4)
  (31-32)儀禮疏考正(上,下)
  (33)北京工商同業公會資料集(5)
  (34)小說月服第11卷至第22卷總目次·外國人名索引
  (35)第三國際定期刊行物中國關係論說·記事索引,
  (36)魯迅文言語彙索引。
  別輯(1) 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與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合著,漢籍分類目錄(書名、人名)索引四角號碼檢字表
  別輯(2) 海外所藏中國繪畫目錄(美國、加拿大篇)
  別輯(3) 海外所藏中國繪畫目錄(東南亞,歐洲篇)
  4、編輯並刊行中心通信
  為使利用者了解本中心的活動,及方便於提供意見給本中心,每行不定期刊行二次,目前出版至第22號。
  5、編制日本全國漢籍總合目錄
  調查散落在全國各地的重要漢籍所在地,以備將來編【全國漢籍總合目錄】之用,現由和泉新講師負責。
  6、補全漢籍分類目錄收錄之書
  將未收錄在【東洋文化研究漢籍分類目錄】中,而收藏在別處的漢籍,計劃以微片補全。
  網址http://sw08133.chinaw3.com/default.asp?cataid=&pageno=30&keyword=
2、京都大學東方文化研究所
  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是日本研究漢學最著名的機構之一。其前身為1929年成立的東方文化學院京都研究所,是以庚子賠款為基礎,在外務省的援助下,以研究中國文化為目的,配合東京的研究機構而成立的。1938年,東方文化學院京都研究所更名為東方文化研究所,後於1939年8月改稱京都大學附設人文科學研究所。該所的宗旨是從事有關東亞人文學科的綜合研究。抗日戰爭結束後,人文科學研究所的研究範圍由亞洲擴大到整個世界,在合併東方文化研究所及接管西洋文化研究所的基礎上,於1948年重建成名副其實的人文科學研究所。戰後的研究所分為日本、東方及西洋三個部門,同時進行個別研究與共同研究,成為較大規模的研究性機構。
  其圖書館收藏漢籍珍本、善本極為豐富,僅甲骨文片就達3600多片,龍門、雲岡石窟資料5600多件。
  與中國古典文學相關的教學研究人員:
  (1)貝冢茂樹(1904—):文學博士,教授,人文科學研究所前所長;專業方向:中國古代史;有:中國的神話、諸子百家:中國古代思想家們、司馬遷:史記列傳、春秋戰國與古代印度等論著;
  (2)川勝義雄(1922—):人文科學研究所教授兼東方部部長,專業方向:中國中古史、道教研究;有:道教:不死的探求、魏晉南北朝史、中國中世研究等論著;
  (3)高橋和己(1931—1971):文學部副教授,專業方向:中國文學;有:李商隱、王士禎、中國詩史等論著;
  (4)宮崎市定(1901—):文學博士、京都大學名譽教授、東洋史研究會會長【東洋史研究】主編;專業方向:中國古代史;有:五代宋初的通貨問題、亞洲史概論、史學指南、九品官人法研究、宋與元、亞洲史研究、隋煬帝、大唐帝國、水滸傳:虛構的史實、論語的新研究、中國史等論著;
  (5)谷川道雄(1925—):文學博士、文學部教授,專業方向:隋唐史;有:唐太宗、隋唐帝國形成史、中國中世紀社會與共同體等論著;
  (6)荒井健(1929—):人文科學研究所教授,專業方向:中國古典文學,主講『李長吉的詩』;有:李賀、黃庭堅、杜牧、文學論集等論著;
  (7)吉川幸次郎(1904—):文學博士,京都大學名譽教授教授,東方學會會長;專業方向:中國古代文學、古代史;有:支那人的古典與他們的生活、唐代的詩與散文、中國文學與社會、中國散文論、杜甫筆記、元雜劇研究、日本文明中的『吸收』與『能動』、元明詩概論、中國文學論集、中國古典論、中國詩史、中國文學史、吉川幸次郎全集等論著;
  (8)鈴木虎雄(1878—1963):文學博士,教授,1938年從京都帝國大學退休後,任日本帝國學士院會員;專業方向:中國古典文學;有:支那文學研究支那詩論史、(日譯)杜少陵詩集、賦史大要、陸放翁詩解、玉台新詠集、豹軒退休集、李長吉歌詩等論著;
  (9)梅原郁(1934—):教授,專業方向:中國宋遼金元史;有:中國郡邑雅名索引、文天祥、遼金元人物傳記索引,宋王朝與宋文化、續資治通鑑長編人名索引等論著;韓盒研究領域成就最為突出的是京都大學的清水茂,他前後撰寫過幾部有關韓愈的著作,比如,1958年由岩波書店出版的「中國詩人選集,本的【韓愈】,對韓愈的部分詩歌進行了注釋、評說,對於韓愈詩文在日本的普及和傳播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以及1987年由築摩書房出版的【世界古典文學全集】本的【韓愈】卷等;
  (10)清水茂(1925—):文學學士,教授,專業方向:中國古代文學,語言學;有:唐宋八大家、王安石、顧炎武集、春秋等論著;
  (11)市原亨吉(1911—):人文科學研究所東方部教授,專業方向:中國古典文學;有:歷代名人年譜、唐代行政地理、唐代散文作品、唐代的詩人、唐詩等論著;
  (12)湯淺幸孫(1917—):文學學士、教授,專業方向:中國古典文學,中國古代哲學;有:論宋詩鈔的編選者、近思錄、晏子春秋補正等論著;
  (13)尾崎雄二郎(1926—):人文科學研究所東方部教授;專業方向:中國古典文學,中國音韻學;有:詩經·書經譯註,中國音韻學研究等論著;
  (14)小南一郎(1942—):文學碩士,文學部教授;專業方向:中國古典文學,講授『中國古小說史研究、中國古典文初步等課程;有:楚辭譯註,五經·論語譯註等論著;
  (14)興膳宏(1936—):文學部教授,專業方向:中國古典文學;有:陶淵明·文心雕龍,文學論集,隋書·經籍志詳考(與川合康三合著)等論著;
  (15)川合康三:人文科學研究所東方部教授,專業方向:中國古典文學;有:中國的自傳文學,中國的文學史觀,唐代文學概說,【韓愈和白居易—對立與觸合】,隋書·經籍志詳考(與興膳宏合著),無常觀——日中文學比較之一端】(2005)。
 
3、東洋文庫
  日本最大(也是全球第五大)的亞洲研究圖書館,也是日本三大漢學研究重鎮之一,位於東京都文京區。是一個專門把中國與中國文化作為主要研究對象的圖書館兼研究所,1948年起成為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的分館。
  東洋文庫的前身是英國人莫裏遜(Geoge Ernest Morrison)創立的莫裏遜文庫。莫裏遜於1897年以倫敦【泰晤士報】通訊員身份來華,後任北洋軍閥政府的英國顧問。此人從1897年到1917年的二十年間,在中國收集圖書文獻二萬四千餘冊,地圖畫卷一千餘份。這些文獻主要是以英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俄文、日文、西班牙文、葡萄牙文、瑞典文、波蘭文、匈牙利文、希臘文和芬蘭文等十幾種語撰寫的有關部門中國、西伯利亞及南洋各國的論著。這些論著涉及政治、外交、法制、經濟、軍事、歷史、考古、藝術、地理、地質、動物等許多的領域,有許多的珍版善本,如馬可·波羅的【東方聞見錄】,莫裏遜文庫保存有十五世紀的十四種刊本。這些文獻中還有大量的極為重要的中國近代史資料,如中國海關自建立以來的『季報』、『年報』、『十年報』,美國政府的『遠東外事匯報』,英國政府關於中國問題的『藍皮書』,歐洲各國政府駐華大館的『報告』等等。另外有五百餘冊中國語辭書,大都是在華的傳教士們在十七—十九世紀時代編纂的中國地方方言與歐洲語言對譯的各種『手冊』。此外還有百十種五千餘冊定期刊物,這些刊物是關於中國及東亞的專門性雜誌,以及歐洲各國的亞細亞協會、東洋學會的會報、論叢之類。上述資料最早藏於中國北京東交民巷,最後北京王府井大街寓所建立了以本人姓氏命名的私人圖書館──莫利遜文庫,藏書約2.4萬餘冊。大約在1916年前後,莫裏遜私下進行出賣這批文獻的交易,曾與美國的耶魯大學、加利福尼亞大學、荷蘭公使館等洽商。這一消息為日本橫濱正金銀行總裁井上准之助(此人後來為山本權兵衛內閣的大藏大臣)所知,他與當時日本三菱財閥的巨頭岩崎久彌相協商。1917年夏天,他們委派正金銀行的董事小田切萬壽之助為代表,攜帶東洋史學的名家石田干之助等來華,與莫裏遜反覆磋商,同年8月29日終於以35,000英鎊成交,這批典籍遂被藏於日本深川岩崎久彌的別墅中。
  岩崎久彌以這批從中國來的文獻為基礎,撥款三百五十五萬日元作為基金,於1924年11月正式建立『東洋文庫』。在石田干之助、榎一雄等人的經營下,東洋文庫收藏各國有關東方研究的書籍相當全面。至上世紀末,藏書已達95萬多冊,包括中國、日本、朝鮮、蒙古、西伯利亞、中亞、西亞、埃及、印度、東南亞等國和地區的圖書資料。
  東洋文庫在日本學術界被稱之為亞洲文獻的寶庫,實際上是一個把中國與中國文化作為主要對象的專門性的圖書館兼研究所。所藏中國珍籍有:中國方志和叢書約4000部、中國方言辭典500多冊、中國家譜、清版滿蒙文書籍、中國探險隊報告、中國考古學資料、【順天時報】、【華北正報】、各種版本的大藏經和其他西藏文獻3100件等。其中有在東洋文庫的特藏中,有五種漢籍被列為『日本國寶』。其中三種即【春秋經傳集解】、【史記】(夏本紀、秦本紀)和【文選集注】,皆為平安時代(794—1185年)人仿唐寫本的手抄本,相當於晚唐和五代時期,至為可貴。在日本漢籍史上,它們屬於『准漢籍』。另外兩種,即【毛詩】殘卷與【古文尚書】殘卷,皆為傳入日本的中國唐人寫本。日本現今保存的【毛詩】唐人寫本有三種,皆為殘卷。一種是東京國立博物館藏本,此卷系【毛詩正義】單疏本之殘卷,今存卷第十八大雅『盪之什詁訓傳第二十五』中『韓奕』末尾二句及『江漢』一首。已被確定為『日本重要文化財』。另一種是京都市藏本,此卷系【毛詩正義】單疏本之殘卷,今存卷第六,凡四殘葉。內容乃秦風『秦車鄰詁訓傳第十一』之中,從『小戎』末尾的『言念君子,載寢載興,厭厭良人,秩秩德音』之疏至『蒹葭』首部之疏,並『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疏的一部分及其後片斷的疏文。四紙內容並不完全連續,然接近【毛詩正義】原本的面貌。也已經被確定為『日本重要文化財』。 第三種即今東洋文庫的藏本。此為日本現今保存的【毛詩】唐寫本中惟一的鄭玄箋本。東洋文庫藏【毛詩詁訓傳】今存卷第六(唐風)『唐蟋蟀詁訓傳第十』卷中有硃筆『乎古止點』及反切,偶有假名批點,此系日本平安時代(794—1185年)博士家所為。此卷於1952年3月被確定為『日本國寶』。
  東洋文庫的藏書,在語種上主要分為八類:一,漢文文獻,其中收藏的史類書,尤其是地方志、族譜,在國外圖書館中是僅見的。 二,藏文文獻;三,蒙文文獻;四,滿文文獻;五,歐美語文文獻;六,朝鮮文文獻;七,越南文文獻;八,日文文獻。從創建到現在,文獻資料的收藏已經擴張了二十餘倍。這些書的來源,在戰前主要是依靠以日本對中國和東亞、南亞的武裝侵略為後盾,在中國、朝鮮、印度支那等地進行的掠奪。例如,從1931年到1936年他們僱用竊手在西藏、蒙古等地竊走西藏藏經丹珠爾一部凡103帙、蒙古藏經甘珠爾一部凡102帙、蒙文佛經225種、母珠爾一部225帙;又如1936年4月,從上海盜走滿族鑲紅旗文書(從雍正到清末的資料)共2402函(冊數不詳)等。這些文獻奠定了東洋文庫研究我國東北與西藏的基礎(即所謂的『滿洲學』和『西藏學』)。當時,也有一些贈送的書籍,但這些被贈送的資料卻是贈送者本人以非常的手段所獲得的。如當時台北帝國大學文政學部部長藤田豐八,曾向東洋文庫贈送日漢文獻1765種計21669冊,其中有相當大的部分便是從台灣取走的我國台灣地區的有關高山族、紅頭嶼等的資料;岩崎久彌本人也於1932年把家藏的漢籍5291部凡23777冊送交文庫;1936年小田切萬壽之助去世後,他的私人藏書19481冊也歸入東洋文庫,除了一部分為贈送者購買的之外,皆屬這類性質。戰後的情況有了變化,東洋文庫主要是通過購買,並派遣專家前往有關部門國家,鑑定『東洋學』有關部門文獻,製成副本收藏,例如,在六十年代已經將法國國民圖書館伯希和所藏的敦煌文獻的未公開部分拍得照片,東京大學教授、已故的木夏一雄先生曾受東洋文庫的數度派遣,對西班牙、葡萄牙等所藏十九世紀之前的有關部門中國的沒有發表的古文書進行調查,並已經取得相當多的副本。
東洋文庫創建之初,除圖書部外,還建立了研究部系統,聘任兼職或專職的東洋文庫研究員,編輯出版【東洋文庫歐文紀要】(Memoirs of the Research Departmentof the Toyo Bunko)、【東洋文庫和文紀要】(即【東洋學報】),以及【東洋文庫論叢】、【東洋文庫歐文論叢】等雜誌、叢書。研究部下設敦煌文獻、西藏、中亞、伊斯蘭等研究委員會。其中,敦煌文獻研究委員會編印【西域出土漢文文獻分類目錄初稿】4冊、【敦煌吐魯番社會經濟文書集】,西藏研究委員會編有【斯坦因搜集藏語文獻解題目錄】12冊。1961年該文庫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要求附設了東亞文化研究中心。這是它與日本其它文庫最大的不同之點,也是以後東洋文庫在日本學術界享有盛名的一個重要的原因。
4、東方學會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在整頓、重組學術機構團體時,日本外務省於1947年成立了『東方學術協會』,替代了日華學會。1951年3月11日在日本大學召開首次會員代表大會。首任會長是日本學士院會員、京都大學名譽教授、著名東洋史學家羽田亨博士,首任理事長為東京大學名譽教授,著名中國哲學史專家宇野哲人博士。1948年3月11日『東方學術協會』更名為『東方學會』。當時會員人數為409人,分兩個支部,東京支部260人,京都支部149人。經過戰後半個多世紀的發展,現在東方學會有會員1560人,現任會長為東京大學名譽教授,著名中國古代法制史專家池田溫教授,現任理事長為東京大學名譽教授,著名中國思想史專家互川芳郎先生。會員由各大學、研究院所中研究中國問題、朝鮮問題、蒙古問題、印度以及東南亞問題、中亞問題、西亞問題、日本問題的學者組成,其中研究中國問題的學者佔多數。研究領域包括歷史、社會、經濟、民族、民俗、思想、哲學、宗教、文學、語言、藝術、考古等,涵蓋了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各個學科。包括世界東方學的『學界との交流を深め、內外における研究業績の紹介、普及を図り、知名學者の招聘·派遣、文獻資料の交換および講演會·談話會·國際會議の開催、出版などの諸事業を行う』等活動內容。1956年6月,該會首次召開『國際東方學者會議』(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Orientalists in Japan)。1957年5月出版【國際東方學者會議紀要】。1997年6月,在中央大學駿河台記念館召開『東方學會創立50周年紀念大會』,同年出版【東方學會創立50周年記念東方學論集】。2000年10月,【東方學】第百輯に【21世紀へ向けての東方學の展望】を特集出版。2007年6月,在二松學舎大學召開『東方學會創立60周年記念座談會。
  東方學會出版物:
  (1)【東方學】是日本東方學會機關刊物,創刊於1951年3月。該刊每年出版兩期,至今已發行了100多期。該刊在日本學術界影響很大,包括岸本美緒、池田溫、濱下武志、山田辰雄、小南一郎、丸山升、溝口雄三等著名中國問題學者紛紛在刊物上發表文章。
  該刊除主欄目的研究論文外,還設有介紹國內外學術會議、研究單位、資料和研究動向等東方學界的學術信息。並有座談會形式討論日本東方學界著名學者的『話先說』、『學問的回憶』等欄目。學會現有會員1560多人。【東方學】所發表的論文多是中國歷史研究,約佔論文總量的80%.其中又以古代史為主,尤其是清、明、宋等日本學界稱為近世史部分。研究內容上,以宋以來社會史、經濟史、學術思想史等居多。近年來,中國近代史的論文有所增加,但集中在曾赴日的譚嗣同、章太炎、魯迅等身上。另外,有關日本、印度、朝鮮、越南、蒙古等其他亞洲國家的研究論文近年來也呈上升趨勢。研究區域也從最初的東亞逐漸拓展到南亞、東南亞、中亞甚至俄羅斯的亞洲部分。學會的刊物還有:
  (2)【東方學論集】:1954年在外務省資助下出版,1955年度第3輯停刊。
  (3)【東方學關係著書論文目錄】(Books and Articles on Oriental Subjects Published in Japan) 1956年6月創刊
  (4)【東方學會報】(1958年創刊)
5、日本愛知大學國際中國學研究中心
  愛知大學是日本中國學研究的大本營之一。該校的前身是1901年由日本東亞同文會在上海建立的東亞同文書院(後改稱東亞同文書院大學),1945年停辦,1946年以此為基礎在日本愛知縣創立了愛知大學。該校自建立以來一直堅持重視中國和亞洲的學術傳統,建校伊始即相繼在法律系設立了中國政法專業,在經濟系設置了中國文學、東方歷史、東方哲學等專業。1948年創立的國際問題研究所也是以現代中國為中心,廣泛研究亞洲、中歐、東歐、西歐、北美等地區的政治經濟情況。1991年該校研究生院增設了日本第一個專門研究中國的中國學專業(1994年設博士課程)。1997年4月該校正式成立現代中國學院,這是日本國內第一個以『中國』命名的院系。學院成立後組建了現代中國學會,開始出版【中國21】雜誌;在培養學生的同時組織了多項研究活動,為在日本建立一個以當代中國為主要研究對象的系統的、科學的研究體系作出了努力。國際中國學研究中心就是在這樣的基礎上組建起來的。該中心是日本近年來最活躍的當代中國研究機構。該中心是日本文部省2002年啟動的『21世紀重點科研基地COE工程』之一,是以愛知大學中國研究專業博士課程為核心形成的現代中國學國際性研究教育機構,與世界10個國家和地區(中國、中國香港、中國台灣、韓國、美國、澳大利亞、新加坡、英國、法國、德國)的主要大學、研究機構建立了合作關係,相互形成遠程多邊的教研交流系統。
  愛知大學國際中國學研究中心主任是該校現代中國學院知名教授加加美光行。他在談到成立該中心的宗旨時指出:在西方,古典中國的研究一向被稱為『漢學』,而當代中國的研究作為學術體系長期未能得到承認,一般只稱為『中國觀察(China Watching)』,直到中國改革開放前,國際上一般不叫做『現代中國學』(而對日本卻有『現代日本學』)。愛知大學創立國際中國學研究中心,『就是要進一步突破世界中國研究現狀的此類弊端,推進包括日本在內的各國學界與中國國內學界之間高水平的和真正平等的學術對話,在世界範圍內確立對中國展開研究的獨立學科——「現代中國學」;併力爭在這一嘗試中培養出具有較高水平的國際交流能力與理解能力的現代中國學的專門人才,從而為繁榮學術和東亞及世界的和平與進步做出貢獻。』為此,該中心設想將來把工作重心轉移到中國國內,計劃在中國人民大學和南開大學分別設置該中心在中國的研究基地(分中心),並從日本國內外招收博士課程研究生,培養現代中國學的專家,就現代中國學的研究和教育建立世界各國共同的學術評價基礎。
  在學術研究方面,該中心與海外合作大學及研究機構的學者們共同組建了『現代中國學研究方法論』、『現代中國經濟與亞洲經濟圈』、『中國與亞洲·世界文化共生』、『現代中國政治和亞洲·世界和平』、『現代中國和亞洲·世界的人口環境』五個專業領域的研究會,每年召開一次綜合各領域的國際研討會,採用遠程會議(RMCS)方式與中心的海外基地同時進行學術討論,然後將研討會的成果用日文、英文、中文3種語言編輯成報告或文集出版。
  為支持國際中國學研究中心的教育和研究活動,愛知大學還同日本國內外各合作大學共同協作,建立了涵蓋日本全國及世界各地的現代中國學綜合數據庫。
6、日本中國學會
  日本中國學會成立於1949年10月,在上野的學士院召開了成立大會。它包含文學、語言學、哲學三大部分,現在會員總數超過了2000人。參加該學會的不僅有大學的研究人員,還有高中的老師,他們在漢語教學與研究方面非常活躍。這個學會的本部設在東京湯島的孔子廟,這一事實本身具有象徵性意味:它具有戰前日本漢學、支那學的傳統的側面,從70年代後期開始,它作為中國學學者交流的場所,起到的是一種類似『同業幫會』的作用。目前研究中國近現代問題的中國學學者也有所增加,不過年會的論文宣讀和每年一期的【會報】所載論文,仍以中國古典研究為中心。這個學會規模雖大,然而從它的研究實際成果來看,很難說收到了應有的效果。學會成立於1949年,是日本全國性綜合研究學會。目前有會員2000多人,主要從事中國哲學、中國文學、漢語方面的研究。學會還設有『日本中國學會獎』,每年評選出兩名獲獎者,一名是發表哲學方面優秀成果的研究人員,另一名是發表文學、語言學方面優秀成果的研究人員。
 
  日本中國學會的會刊是【日本中國學會報】,1950年創刊,每年發行一次。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