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614|回覆: 0

[史學] 【舊五代史】(3)

[複製連結]
家鄰 發表於 2012-5-31 19:1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中國經濟網
北宋仁宗皇v年間(1049―1054年),出自文史大家歐陽修之手的【新五代史】撰成。此後,薛居正的【舊五代史】就開始不那麼流行了。到了金代,金章宗又斷然下令學官服讀『歐史』,『薛史』更被冷落,後來就逐漸散失。明朝初年只有內府才有傳本,到清朝時這本書就完全散失了。今本系清乾隆修【四庫全書】時,館臣邵晉涵等自【永樂大典】中輯出,用【冊府元龜】、【太平御覽】、【通鑑考異】、【五代會要】、【契丹志】等書補充,並參考新、舊【唐書】、【東都事略】、【續資治通鑑長編】、【五代春秋】、【九國志】、【十國春秋】及宋人說部、文集、五代碑碣等數十種典籍,作為考異附註,大體按原書篇目編排而成,實為【舊五代史】輯本。雖非原書,但仍保留大量史料,與歐史可互相補充。輯本中凡觸犯清朝避忌,及遇胡、虜、夷、狄等字時,多有竄改。近人陳垣著【舊五代史輯本發覆】,敘述甚詳。原印行的輯本共有三種:①乾隆四十九年(1784)武英殿刊本;②1921年豐城熊氏影印南昌彭氏藏本,即【四庫全書】初寫本;③1925年吳興劉氏嘉業堂刻甬東盧氏抄藏四庫原輯本,百衲本即用該本影印。1976年中華書局點校本乃以熊本為底本,並參校其他版本和有關書籍整理而成。

    北宋時期,新舊兩史並行。金章宗泰和七年(公元1207年)規定『削去薛居正五代史,止用歐陽修所撰』。[一]到了元代,舊五代史就逐漸不行於世。清乾隆中開四庫館時,未能找到原本。館臣邵晉涵等就永樂大典中輯錄排纂,再用冊府元龜、資治通鑑考異等書引用的舊五代史材料作補充,大致恢復了原來面貌的十分之七八。同時還從其他史籍、類書、宋人說部、文集、五代碑碣等數十種典籍中輯錄了有關的資料,作為考異附註,與今輯本舊五代史正文相五補充印證,在不少方面豐富了原本的內容。他除參與史館的日常工作,撰寫史部各書的提要外,用了兩年時間,輯出這部多達150卷的大書,工作效率非常高。梁啓超曾在【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中,提出鑑別輯逸書學術質量的四條標準,即逸文註明出處,所錄務求全備,逸文甄別真偽,還原原書編次,並在分析清代各家輯逸書後,認為以邵輯【舊五代史】為最優。這一評價,邵晉涵當之無愧。與收入【四庫全書】的多數輯逸書比較,邵輯【舊五代史】一是取資範圍較寬,二是交待來源,最初奏進本(後由民國初年江西人熊羅宿影印)是逐條註明文獻來源的,只是在正式編入【四庫全書】並由武英殿聚珍本印行後,將出處都刪去了;三是對【舊五代史】所涉紛繁複雜的史事,援據唐末、五代、宋代的大量史乘、文集、筆記、碑碣,作細緻的考訂;四是援據宋人關於此書編次的點滴記錄,分為『紀六十一、志十二、傳七十七』(【玉海】卷四六引【中興書目】),充分利用【永樂大典】保存的原書分卷編次痕跡,儘可能地恢復原書面貌。【四庫全書】中的大多數輯逸書,僅據【永樂大典】所存,採用新的體例,如詩文按體分編,姓書按韻目編錄之類,考訂也較粗疏。就此而言,邵輯本的水平確比其同僚所輯高出很多。今輯本舊五代史作為四庫金書之一,於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編成繕寫進呈,標明原文輯錄出處,補充和考證史實的注文附在有關正文之下,部分文字考訂則另附黃色粘`。1921年南昌熊氏曾影印出版(簡稱『影庫本』)。後來又有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繕寫的文津閣四庫全書本和武英殿刊本(簡稱『殿本』),補充史實的注文仍附於正文之下,文字、史實考訂則作為『考證』附於卷末,文字頗有改動,內容也有不少增刪,並刪去了輯文的出處。現存的舊五代史一般刊本及石印本都是根據殿本翻印的。此外,還有乾隆時期孔葒谷的校抄本(簡稱『孔本』,現僅看到近人章鈺過錄本)、彭元瑞校抄本(簡稱『彭本』)及抱經樓盧氏抄本(簡稱『盧本』),它們都以保存輯文出處為貴,內容大致和影庫本相同。其中孔本是根據較早的輯錄稿本抄寫的,未改的清朝忌諱字較多,並保存了後來編定本刪去的數十條注文。至於1925年的嘉業堂刊本(簡稱『劉本』),則以盧本為底本,再根據殿本作了大量校補,體例比較蕪雜。商務印書館百衲本二十四史中的舊五代史,就是根據劉本影印的。這幾本都保存了文獻出處,諱改部分也未改盡,行世後引起許多學者的關注,清輯本的缺憾,也逐漸明朗。其大端主要有: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