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新聞網
圖為出土的各類陶俑。 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 供圖
中新網西安6月12日電(記者 冽瑋)2012年5月底,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在長安區發現一座葬於唐貞觀十四年間的夫婦合葬墓,墓主為隋朝鷹揚郎將,該墓出土了具有典型時代特徵的陶俑、銅鏡、銅錢等器物百餘件。
該墓葬帶有明顯的隋唐時代墓葬形制特點,為長斜坡墓道單室土洞墓,平面呈『甲』字形,坐南朝北,由墓道、3個天井、3個過洞、甬道、封門、墓室組成,東半部則陪葬有大量的隨葬品。有:灰陶罐、黃釉陶罐、鼓吹騎馬儀仗俑、武士俑、文官俑、風帽俑、小冠俑、胡人俑、侍女俑、銅鏡、銅錢、陶串珠、水晶串珠、銅簪花、青石墓誌等。
記者在現場看到,侍女俑身材修長,秀眉鳳目,高髻平闊、高聳如冠,身着長裙,裙腰高齊胸口,姿容嫻靜端莊。高髻是當時極為流行的一種髮式,且樣式變化無窮。如萬楚詩句『托花向高髻』。其中更有盧微君的『城中皆一尺,非妾髻鬟高』等,都生動、形象地描繪出了高髻,高鬟的風采。
墓誌記載:墓主人鄭q意,字恭禮,滎陽人。鷹揚郎將(隋大業三年,改府兵制的軍府名稱,以驃騎府為鷹揚府,主官驃騎將軍,改稱鷹揚郎將,正五品)。系漢晉以來的名門之後,父鄭大士,曾任周儀同三司、襄城郡開國公、驃騎將軍、隋開府儀同三司、渠州諸軍事、渠州刺史。墓主人隋大業八年(公元613年)四月十七日薨於府舍,享年五十二歲。夫人柳氏,隋昌州刺史之女,以大唐武德六年(公元624年)十月七日卒於私第,享年五十七歲。以大唐貞觀十四年(公元641年)正月廿三日合葬於雍州長安縣高陽之原。
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專家郭永淇介紹,北魏以來的喪葬文化及文物制度,經隋代沿襲、變革至唐代,在北方地區呈主流趨勢。尤其隋唐時期是中國封建社會發展進程中的鼎盛時期,其政治、經濟、文化等諸多方面均達到盛況空前的程度。由於人們物質生活水平提高,不但生時注重享受,『視死如生』觀念更為強烈。死後也要有大量的隨葬品。因而在隋、唐時國力強盛時期,無論帝王陵、貴族墓,抑或平民百姓墓葬中,隨葬品種類很多。陶俑成為其大宗,突出表現墓主人的出行儀仗,騎馬儀仗俑群成為流行元素。初唐時期陶俑體態較為清瘦,質地多為紅陶。依然保留了北朝以來陶俑的一些特點。隨着社會生產力的大力發展,物質條件的提高,逐漸在隨葬品中呈現出積極向上、昌盛的社會風尚。隨葬品的雕塑,通過具體的形象刻畫,表現了封建社會盛期廣闊的生活景象。
他表示,該墓的出土為研究隋唐時期考古學文化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來源:中國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