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每日新報
【泗州志】曾道出泗州城即將被淹沒時的情形:坐在船裏的百姓可以摸到城牆上端的磚,官員們則在防洪堤上辦公,也有些百姓甚至抱着浮木以逃到河對面的山上。
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所長林留根說,古泗州城的整體設計呈現龜形,是很特殊的『龜相城』,古人戲稱這是龜能浮水,是一種吉祥的寓意。然而,興盛與衰敗未必貼合人意,古泗州城終究因水而興,因水而亡。如今,又因水得以完整保存下來。
龜形寓福 因水興衰
『古人擇址改造環境的能力相對較弱,而泗州城當時所處的位置雖然常有水患,卻是四方經濟往來的交匯地,處於南北大運河和淮河的交叉口,因此依舊成為一座重要的都市。』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所長、泗州城考古隊隊長林留根告訴記者。
史學專家考證,泗州城曾為中原之襟喉、南北交通之要衝,是古代歷史上典型的港口城市。史書中更是記載道,『天下無事,則為南北行商之所必歷;天下有事,則為南北兵家之所力爭』。它曾經是盛極多時的繁華都市、佛教聖地,被淹沒之前繁盛了約900年之久。
在其最鼎盛時期,城區有居民9000餘戶,36000餘人,城區房舍密集、交通便利、商賈雲集。『古泗州的百年繁華離不開水,然而誰也不曾想到,泗州城卻是因水而興也因水而亡。』林留根說,古城最終被滔天洪水淹沒。
那麼,這座曾經繁華富庶的古城緣何遭受洪水之災,並深埋于田野之下?林留根告訴記者,唐宋時,大運河是國家的經濟動脈,而泗州則是重要的漕運節點,地理位置使該地越發富庶繁盛。而到了明代,朱元璋在泗州北門外興建明祖陵,每逢大祭,天子群臣、皇親國戚前來祭祀,泗州更是成了皇家『行宮』。
然而,1194年黃河奪淮成為泗州城命運的拐點。黃河帶來的大量泥沙淤塞了黃淮交界處,導致淮水難以下泄,周邊大小湖泊連成一片。到明末,黃河泥沙淤塞京杭大運河,危及朝廷經濟命脈,總理河漕的官員採用高築堤壩抬高淮河和洪澤湖水位的方式,讓泥沙沉積後再以急流沖刷黃淮入海水道,保證了京杭大運河暢通無阻。
至此,原本的小湖群被連成一體,形成今天的人工湖――洪澤湖,『所以,泗州城和明祖陵成了湖中孤島。』而到了清代,明代的祖陵已經失去了原有的重要性,泗州城也難免為漕運讓路的命運。
林留根告訴記者,泗州城的整體佈局頗具意味。『在古代地圖中,泗州城被畫成一個橢圓形,就像一個烏龜殼,這種「龜相城」比較罕見,古人們戲稱這是取龜能浮水之意。原本,這對飽受洪災之苦的泗州城是一種吉祥的寓意。』然而,泗州城終究難逃繁華殆盡的命運。
堪稱水下琥珀
林留根說,泗州城遺址是一個豐富的考古資源,未來這裏完全可以建成遺址公園。『被淹沒了約300年的泗州城,就如同水下的琥珀,被淹沒後便沒有再被後人改變過。就目前中國的考古發現而言,它是唯一一個完整記錄下明代州城生活格局的遺址。』
『它的考古價值非常高,這次我們僅僅看到了其百分之一的格局,其主幹道、書院、鐘鼓樓、穿越其中的汴河……這些淤泥、湖水下面的故事,已經如同化石一樣定格於當時的時代,值得花費更多時間和人力財力去探究。』
『當地相關部門也非常重視泗州城的保護開發。』林留根說,『很多專家現場勘探後,都認為其價值堪比古羅馬著名的龐貝城,泗州城被譽為東方龐貝城。』
它經歷了被水淹沒的災難,卻幸運地留給了後人完整的歷史遺產。『如果對整座泗州城繼續深入探究,相信完全可以做到把泗州城復原出來。』被水淹沒了約300年的泗州城,將不再僅局限於文字記載,也不再是人們口頭的傳說。被發掘清理出的建築遺址、街道佈局、生活用品……都是實實在在的,展現出了明代時期,一個曾繁盛富庶的州城其人民的生活狀態。
那麼,如果將來建成遺址公園,多數埋藏於淤泥和水下的泗州城,保護開發起來是否會存在特殊的困難呢?林留根解釋說,『困難是有一些,但是並非不能解決。明祖陵的關鍵部分已經展示在民眾面前,它是採用在周邊築壩的方式,將關鍵部分圈離出來。』而泗州城將來如果可以保護開發,也可以參考明祖陵的展示方式。
(王搏 張赫洋)
來源:每日新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