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440|回覆: 0

歷史研究與技術研究、文物保護的結合――『東亞古代青銅冶鑄業國際論壇』紀要

[複製連結]
酒滿茶半 發表於 2012-10-9 08: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中國文物信息網
    為推進東亞地區古代青銅冶鑄業的研究,交流古代青銅冶鑄業的考古發現和研究進展,考察青銅冶鑄技術的內涵及交流傳播,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亞洲鑄造技術史學會和安陽師範學院共同舉辦『東亞古代青銅冶鑄業國際論壇』於8月31日至9月2日在河南安陽師範學院召開。來自中國、日本、韓國、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國家的多家著名科研機構和高校的120餘名專家、學者參加了此次會議。國家文物局博物館與社會文物司(科技司)副司長羅靜、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長馬蕭林、亞洲鑄造技術史學會前會長(現任日本奈良縣立^原考古學研究所所長)菅谷文則等在開幕式上致辭。
    青銅時代是繼石器時代之後人類文明飛速發展時期。自公元前2000年前後甚至更早,青銅鑄造技術開始孕育、產生、發展,直至商王朝時期,迎來了中國青銅文明的第一次高峯,並強烈輻射至周邊地區。與其他地區青銅文明顯著不同的是,中國青銅器在高速發展的進程中,逐步成為統治階級身份、地位的象徵。青銅鑄造技術也是日趨完善,並達到了可謂登峯造極的地步。『塊范法』鑄造技術是最為顯著特徵。
    經歷了兩周時期青銅文明第二次高峯之後,由於鐵器的產生與大量使用,青銅器耀眼的光環極速減弱,但卻實現一個華麗的轉型。始見於青銅時代早中期的銅鏡,自戰國之後,歷經兩漢、魏晉、唐宋,直到明清時期,經久不衰。其傳播的區域更廣,東到日韓,西至中亞,南及東南亞。
    近些年來,大量與青銅冶鑄有關的古代遺址被發掘,為深入研究青銅冶鑄技術提供了契機。為殷墟為例, 2000年以來,考古工作者在殷墟西部原孝民屯村及其東南區域發現的大型青銅器鑄造作坊,出土大量與青銅冶鑄相關的遺蹟、遺物,特別是數十萬塊鑄造青銅器後廢棄的陶范,對於復原當時的生產工藝流程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從已發現的青銅鼎鼎足模型以及青銅器澆鑄後殘存的范芯座可以判斷,當時曾鑄造了比現存於世、世界最大青銅器―司(後)母戊鼎更大的青銅器。
    除殷墟之外,在陝西省的周原及周公廟、山西省的侯馬、河南新鄭的鄭韓故城等也都相繼有青銅冶鑄作坊被發現、發掘或再次揭露,這些有助於深入研究兩周時期青銅器冶鑄技術。
    
    立足於考古發掘新材料,62位專家、學者圍繞東亞古代的青銅冶鑄遺址的考古發現與研究、青銅冶鑄技術、冶鑄技術的交流與傳播、青銅器的生產與應用等多個議題展開了深入地交流與研討,足見近年東亞古代青銅冶鑄業研究的長足進展。
    眾多學者關注青銅鑄造技術,從銅料來源、青銅成分、陶范製作、花紋施法,甚至是青銅熔解所用的鼓風設備都成為學者關注的焦點。譚德睿、梅建軍分別就陶范技術的科技內涵及塊范鑄造技術在中國起源的深層次原因談了自己的看法。日本學者廣川守、丹羽崇史、台灣中央研究院李永迪等專注於鑄造技術細節的研究,力圖揭示青銅器繁d花紋的製作技術及古代青銅熔解過程中的鼓風問題。
  
    冶鑄技術逐步形成、傳播與傳承也是此次國際論壇的亮點。王昌燧談到中國早期黃銅的冶煉工藝、劉煜等就夏代都城二裏頭遺址出土銅器冶鑄技術進行研究、更有學者如高江濤就相當於堯舜時代的山西陶寺遺址出土青銅器進行比較分析。自商王朝開始,青銅鑄造技術基本定型,並同時向周邊地區擴展。以四川三星堆、金沙遺址為代表的西南地區古蜀國青銅冶鑄技術就與中原地區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兩周時期,青銅冶鑄技術可能發生了巨大的轉變,新型失蠟法鑄造技術也是學者們聚焦的重心,而從青銅到生鐵鑄造技術的轉變更是影響深遠。
    青銅時代的輝煌,是背後巨大的需求所推動的。而處於上層建築頂端的統治階級則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這也是中國青銅文明有別於其他地區青銅文明最為顯著的地方。白雲翔專門談到了東亞古代青銅冶鑄業研究中應該注意的若干問題,許宏討論了青銅的政治性消費與中原王朝的初興,唐際根從殷墟手工業生產與佈局角度,微觀地分析了商王朝對於青銅鑄造的組織與管理。
    此次國際論壇另一個亮點是有關銅鏡鑄造技術的研究,這也是近年來青銅冶鑄的重點和難點問題。以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荊志教授為首的研究團隊,針對山東臨淄齊國故城新發現的鏡范,通過利用包括偏光顯微鏡、掃描電子顯微鏡、定量X射線衍射在內容的實驗室技術分析指出,鏡范主體成分是從水稻稻殼中提取的非晶質蛋白石。嚴格意義上來說,這應該是『植矽體』范,而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陶范或石范。這一發現,對於深入了解漢代銅鏡製造技術有着重要的意義。此外,許多韓國學者十分關注中國東北和朝鮮半島地區鑄劍技術的交流與相互影響。(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中國文物報】2012年9月28日6版)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