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061|回覆: 0

[醫藥臨床] 半夏調中方

[複製連結]
對酒當歌 發表於 2013-7-21 21:3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來源: 中醫藥報
  張介眉,男,1947年生,湖北黃陂人。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第三、四、五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湖北中醫名師』,全國名老中醫傳承工作室建設項目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現擔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西醫結合臨床重點學科學術帶頭人,原衛生部所設脾胃病重點學科學術帶頭人,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常務理事、湖北省中西醫結合學會副理事長、湖北省中醫學會內科分會副主任委員、武漢市中西醫結合學會理事長等職務。
  先後獲『中國中西醫結合優秀個人獎』、『武漢五一勞動獎章』、『武漢傑出人才獎』提名獎、『武漢市首屆優秀科技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張介眉從事中醫內科臨床與科研50餘年,擅長以中醫藥為主,中西醫結合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胃食管反流病、慢性腹瀉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等消化系統疾病。
  組成:姜半夏10克,黃連6克,黃芩8克,炮姜3克,太子參15克,甘草6克,大棗10克,杏仁10克,厚朴10克。
  功能:辛開苦降,消痞除滿。
  主治:飲食不節,濕食阻滯,脾胃虛弱等導致脾胃升降失司,寒熱錯雜之胃脘痞塞,滿悶不舒,常伴有胸膈滿悶,飲食減少,得食則脹,噯氣則舒,嘔吐呃逆等症,舌紅、苔黃白相間,脈弦細。
  用法:加水過藥面兩橫指,浸泡20分鐘,頭煎大火煮沸後,小火慢煎20~30分鐘,瀝出汁水後再加水煎15分鐘,兩次汁水混勻,分早晚兩次,飯後半小時溫服。
  方解:張介眉認為:『腸胃為市,無物不受,無物不入。』由於生活習慣的變化,人們常常冰啤酒與火鍋同食,寒熱飲食同下,很容易導致寒熱錯雜之痞證,治療上應寒熱並治以平衡陰陽,補虛瀉實而標本兼治,辛開苦降以促脾胃升降。張介眉在臨床運用時以辛開苦降的代表方半夏瀉心湯為基礎,結合自己多年的臨床經驗,化裁成半夏調中方。
  方中半夏姜制以助脾升發,且增強止嘔之功。用太子參代替人參或黨參,功似人參而力薄,為補氣藥中一味平補之品,具有性平柔潤,補而不滯的特點;更重要的是張介眉認為太子參是所有參類中唯一兼有除痞之功的,其他參類雖能補脾氣,卻易致壅塞;基於『治痞方中慎用致痞之藥』的原則,故以太子參易人參。
  胃秉喜潤惡燥之性,張介眉認為原方中乾薑過於溫燥唯恐耗氣傷精,故在臨床運用時用炮姜易乾薑,取炮姜擅溫而少燥,力專辛開之妙。又從『肺主氣,肺氣利,則諸氣皆利』的觀點出發,加入杏仁,既可宣發肺氣而助氣機升降,又『肺與大腸相表裏』,潤腸通便而和降胃氣;更加厚朴行氣寬中,消痞除滿。
  諸藥合用,着眼於整體調節,以辛開苦降立法,通過開上、暢中、降下三焦並治,達到寒熱並治、補虛瀉實、升降協調,從整體上調節胃腸功能狀態。
  在藥物配比上,張介眉主張平調為主,以和為度,用中藥的性能去調節脾胃功能:
  一是調節脾胃升降。因六腑以通為順,以降為要,黃芩(8~10克),黃連(6~8克),劑量之和大於炮姜(2~4克)的量,取苦降大於辛開之意。
  二是調節脾胃寒熱。舌苔由脾胃之氣蒸化胃中食濁而成,舌苔黃白相間,為寒熱錯雜辨證要點,但或者黃膩或者白膩也均是本方適應症,臨床用藥要注意根據舌苔顏色黃白的程度調整寒熱藥劑量的偏重。如果是白膩苔多,則適當增加炮姜的用量,減少芩連用量。如果是黃膩苔多,則減炮姜用量,增芩連用量,意在以藥物的寒熱比例變化調節脾胃寒熱程度。
  三是調節脾胃虛實。方中甘草、太子參補益中焦,因甘草易致中滿,故用量宜輕,多為6克,使補而不致滿。
  加減運用:兼肝氣不舒者加用四逆散;兼便結腑氣不通者必用大黃行之,重在改生用熟,量不宜太大;兼夾反酸者,加用左金丸降逆制酸,酸多臨證習用烏賊骨、浙貝母(烏貝散)和胃制酸;兼夾呃逆噯氣者,加用旋覆花降逆消痞。(馮雲霞朱旭整理)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