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晚報
刨根問底
【木蘭辭】是一首著名的北朝民歌,被宋代郭茂倩編進【樂府詩集】。它講述了一個叫木蘭的女孩,女扮男裝,替父從軍,在戰場上建立功勳,回朝後不願作官,只求回家團聚的故事。在中國文學史上與【孔雀東南飛】合稱為『樂府雙璧』。由於很多戲劇和影視作品將這位替父從軍、保家衛國的古代巾幗英雄作為主人公,花木蘭可謂家喻戶曉。其實,花木蘭最早的文字記載是『木蘭』,姓魏,而不是姓花。關於木蘭的歷史傳記,元朝的時候曾經有過文獻記載。
元代有一個名叫侯有造的人,寫了一篇【孝烈將軍祠像辯正記】的文章,記述了木蘭的一些情況。文章中說:『將軍魏氏,本處子,名木蘭,亳之譙人也。世傳:可汗募兵,孝烈痛父耄羸,弟妹皆稚呆,慨然代行。服甲冑,韉藁,操戈躍馬,馳神攻苦,鈍銼戎陣,膽氣不衰,人莫窺非男也。曆年一紀,交鋒十有八戰,策勛十二轉。天子喜其功勇,授以尚書。隆寵不赴,懇奏省親。擁兵還譙,造父室,釋戎服,復閨妝。舉皆驚駭,謂自有生民以來,蓋未見也。以異事聞於朝,召復赴闕。欲納宮中,將軍曰:「臣無媲君禮制。」以死誓拒之。勢力加迫,遂自盡,所以追贈有「孝烈」之諡也。』
元朝侯有造留下的這篇文獻,把木蘭稱為將軍,而且說明了木蘭姓魏,是安徽亳縣人,她和三國時期的風雲人物曹操是同鄉。
古代許多祠堂廟宇祭祀的文章,寫的大多是傳說中的人物。元朝侯有造的這篇寫木蘭祠堂塑像的文獻大概也不例外,它記錄的木蘭的結局有着濃郁的悲劇色彩:木蘭從軍凱旋之後,皇上知道了她是一個英姿灑脫、亭亭玉立的女子時,非要納她為後宮的妃子,木蘭『以死誓拒之』,皇上大怒,以『勢力加迫』,木蘭便以自殺來對抗強大的皇權。她自殺之後,皇上追贈她為孝烈將軍。
這個在歷史文獻中記載的姓魏的木蘭,是一個孝義剛烈的女子。不過,在民間,人們都習慣把木蘭稱為『花木蘭』,木蘭為什麼會姓花呢?
木蘭被稱為『花木蘭』,和明朝大才子徐文長有關。徐文長名叫徐渭,文長是徐渭的字。徐文長是明朝江南四大才子之一,才華橫溢。徐文長寫過一組雜劇名叫【四聲猿】,其中的一個劇本叫做【雌木蘭代父從軍】,寫的就是木蘭的故事。劇本寫的是木蘭姓花,芳齡17歲,花木蘭的父親名叫花弧,字桑之。花木蘭的母親姓賈,妹妹名叫花木難,弟弟名叫花咬兒。當時,黑山的賊首豹子皮造反稱王。魏國天子下令徵兵。花木蘭的父親年老體衰,無法從軍打仗,花木蘭便毅然女扮男裝,代其父花弧參軍。在戰鬥中,花木蘭英勇頑強,她親手活捉了賊首豹子皮,皇上封花木蘭為尚書郎,還念其參軍征戰多年,讓花木蘭還鄉省親,休息三個月。花木蘭回到家裏之後,露出了女兒家的本來面目,同行的戰友才知道她是一位女性。於是,花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故事一下子傳揚開來。而且,劇中還寫道,家裏給花木蘭定了親,男方姓王,趁着花木蘭榮歸故裏,兩個人拜堂成親,皆大歡喜。
徐文長的這個劇本,描寫的花木蘭的家庭情況以及她和王郎成親的結尾,和【木蘭辭】以及元朝侯有造的記述是不同的。由於徐文長寫的這個劇本當時被戲班子到處演出,在民間影響非常廣泛和深遠,所以,人們都認為木蘭姓花,就把木蘭稱為『花木蘭』了。
古代對於木蘭的說法和記述還有很多,有人說木蘭姓朱,是宋州人。有人說木蘭是黃州人。儘管由於年代久遠,史書中又沒有對木蘭的翔實記載,但木蘭巾幗不讓鬚眉的形象一直在傳頌着。王吳軍
來源:北京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