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359|回覆: 0

遼寧本溪現500斤玉石磙 或為新石器時期產物(圖)

[複製連結]
阿土伯呀 發表於 2013-9-22 21:3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遼瀋晚報
201392213365371.jpg
昨日,北國網、遼瀋晚報記者在本溪桓仁古韻文化街見到了一件罕見的玉石磙,重達285公斤。收藏者孫曉宣告訴記者,從形體結構、重量和使用痕跡上來看,這應該是一件打穀場上使用的稻穀脫粒工具。
可是,什麼人、什麼時候製造並使用這件玉石磙給稻穀脫粒,至今還是一個謎。
孫曉宣說,這件玉石磙是他家藏的,有多少年頭他也說不清楚。
玉石磙長55厘米,大頭直徑50厘米(有缺損)、小頭直徑47厘米,重285公斤。他拍過不同角度的圖片請人鑑定,但都沒有明確說法。
記者注意到,玉石磙看上去並不像想像中的玉石那樣溫潤光滑,摸上去手感有些發澀,很厚實。孫曉宣說這是因為玉石磙年代久遠,外面有了一層厚厚的包漿。
孫曉宣解釋,包漿又叫『黑漆古』,是因為灰塵、汗水,把玩者的手澤,或者土埋水浸,經久的摩挲等層層積澱,逐漸形成的物品表麵皮殼,使物品露出一種溫存的舊氣。包漿越厚,物品的年代越久遠。這件玉石磙的包漿厚度已經接近1厘米了。
在網上搜索『玉石磙』,顯示的都是作為美容工具。而用玉石製造的大型脫粒工具,孫曉宣說自己查了很多資料,既沒有考古發現,也沒有典籍記載。
不過從玉石磙的功用和材質來看,有人推斷可能是新石器時期的產物。
玉石磙是加工粒食所用,在通常情況下,粒食加工程序應是先從稻穀植株上脫掉稻穀顆粒,然後再去掉稻穀粒上的表層皮殼,這就需要磙和碾子。
北宋張擇端曾在【清明上河圖】右上角打穀場中細膩地描繪了一件大型石磙,南宋詩人范成大也有『系牛莫礙門前路,移系門西碌碡邊』的詩句,『碌碡』就是石磙。
而考古發現,7000年前,裴李崗遺址中就有先民使用石碾盤給稻穀脫殼的佐證。依據稻穀加工程序,磙更要早於這一時期,至少是同時期。
而玉石被用來製造生產工具多在新石器時期,內蒙古興隆窪遺址出土的玉石斧距今約8000年。
而在有了文字記載後,玉石就極少被加工成生產工具,多雕琢成禮器,成為身份、地位和財富的象徵。漢代和清代更是把玉器視為國之重器,嚴格限定了受用群體、使用範圍和擁有數量。
此外,玉石磙有着精準的幾何形體和粗獷的雕琢痕跡,與新石器時期工藝水平相當。
通過小剖點看玉質,玉石磙用料莫氏硬度在6左右,與新石器時期的紅山文化玉龍用料基本一致,屬角閃石類、呈綠色,再加上表層包漿厚重,與裴李崗遺址時期的石碾盤比較接近。
由此判斷,這件玉石磙不太可能是夏商之後製作,有可能是新石器時期古人類製作的稻穀加工工具。
當然,目前還只是一種猜測,孫曉宣也希望能有更多的專家鑑定,給出更權威的說法。
記者 金松

        來源:遼瀋晚報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