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寧 出自五子之歌』的古訓,這種民本主義觀念是中國人數千年治國理政的核心價值,也是一個可以操作的思路和經驗。民本主義的理念和西方的許多理念相比強在哪裏?它強在與中華文明的傳統相聯繫。中國歷史上長期領先西方,一個關鍵原因就是中國古人執政的『天命觀』本質上是民本主義的,也就是『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即把人民看做國家的基石,看做『人心向背』的關鍵所在,看做『天命』最實質的內容,民生問題解決得好壞是決定國之命運的大事,『悠悠萬事,民生為大』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這個理念還強在它與中國的紅色傳統相吻合。過去,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打土豪,分田地』是為了讓人民過上好日子;今天,我們講的『實現小康』、『為人民服務』、『體察民間疾苦』、『群眾路線』、『兩個一百年目標』等等,本質上也都是民本主義的體現。中國過去30多年改革開放成功的一條重要經驗就是:政府重中之重的工作就是要大力改善民生。這種治國理政的指導思想使我們創造了人類歷史上消除貧困的最大奇蹟,使我們創造了世界上最大的中產階層,使我們已經把人均壽命提高到接近發達國家的水平,這一切都給外部世界帶來了強烈震撼。
這個理念還強在具有包容性和現代性。它指的不僅是國家要致力於改善民生,而且也指一個國家的政治體制安排也要着眼於在更高、更廣的層次上全面提升人民生活的品質,落實到政府為百姓提供更為優質的服務,落實到讓人民過上更安全、更自由、更幸福、更有尊嚴的生活。
在與西方理念和模式的比較中,它也具有獨特的意義。世界上大部分國家仍然是發展中國家,世界仍有近一半的人口飽受戰亂、赤貧、飢餓、基本生活品匱乏的煎熬。西方模式在非西方國家頻頻失敗的一個主要原因是其導致了無窮的政治紛爭,導致政治機器空轉,使人民生活改善的可能性變得遙遙無期。『阿拉伯之春』變成『阿拉伯之冬』,『顏色革命』一次接一次地失敗,本質上都是這個原因。
現在連西方國家自己也出現了類似情況。西方政治模式和經濟模式今天的最大困境也是改善民生乏力。金融危機、債務危機、經濟危機導致百姓生活水平停滯不前甚至顯著下降。西方政壇今天也流行着當年克林頓競選總統時的一句名言: It’s the economy,stupid!(真蠢,問題出在經濟!)絕大多數西方民眾關心的也是經濟、就業、福利這些民生問題。
我多次講述過一個觀點:如果一定要把世界上的國家分成兩大類,那不會是『民主』與『專制』,而只能是『良政』與『劣政』。良政可以是西方的模式,西方有為數不多的國家治理得還是可以的,而相當多西方國家也沒有治理好,否則就不會陷入如此嚴重的金融危機、債務危機和經濟危機。良政也可以是非西方的制度,中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同樣,劣政也可以是西方模式,這一點非常重要。從伊拉克、海地、阿富汗,到希臘、冰島等,都沒有治理好。當然,劣政也可以是非西方的制度。
那麼什麼算是『良政』呢?本質上,這應該由一個國家的人民自己來界定,不需要西方國家越俎代庖。從國際社會的實踐來看,絕大多數國家的民眾似乎都把民生改善看做良政第一要義,這也就是中國民本主義理念的國際意義所在,它不僅接中國的地氣,也接世界的地氣。民本主義源於中國,汲取了中國和其他文化的長處,也符合我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所以這種理念充滿生命力,無論在世界的哪個地方,它都會得到人民的廣泛支持。
張維為:中國民本比西方民主更普世
不論是何種政治制度下的民眾,民生的改善始終是判斷『良政』與『劣政』的第一要義。
某種意義上,我們也可以說,民本主義揭示了一條深刻的執政規律,那就是,不管採用什麼政治制度,最終都必須落實到民生的改善,這種改善既包括物質層面也包括精神層面,這正是良政的核心意義所在。過去3 0多年中,中國的民本主義的發展模式,特別是中國模式中『民生為大』的特點,以及中國基於民本主義的制度安排(政治力量、社會力量、資本力量形成一種有利於絕大多數人利益的平衡)已經表明:它是中國超越西方和西方模式的一個主要思路和經驗。
如果說有一個『西方民主模式』和『中國民生模式』在競爭的話,那麼我的初步結論是中國模式已經勝出。今天西方民主話語似乎還佔有某種話語和道德上的優勢,但對世界上絕大多數人來說,民本思想才是民主的實實在在的體現,遠比空洞的民主說教更為堅定有力,時間和歷史一定在民本主義這一邊,全世界最終都會朝這個方向走,西方民主制度也得朝這個方向演變。難怪連【經濟學人】雜誌文章也感嘆:中國每十年,人民生活水平就翻一番,而美國崛起最快的時候,要30年才翻一番。中國『用(西方)民主制度可能要花幾十年才能學會的方式去應對國家建設方面的一些重大問題。例如,中國只用了兩年就將養老金的覆蓋面又增加了2.4億農村人口,僅這個數字就遠遠多於美國公共養老金體系所覆蓋的總人數』。
看來民本主義不僅符合中國政治傳統,也代表了世界未來發展的潮流,展現了中國超越西方、超越西方模式的一個核心理念和成功實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