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471|回覆: 0

[中醫理論] 路志正:益氣昇陽除脾濕 升清降濁止眩暈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延章 發表於 2015-8-8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病案】

    牛某,男,43歲,2014年10月28日初診。主訴頭暈沉近1年,腦鳴,中午12時左右甚,睡眠不實,多夢,凌晨2~3時醒後不能再睡,眠不解乏,胸中有氣不足感,雙手臂外側及雙足內側脹痛,腰部不適,目乾澀昏花,周身乏力,喜臥,情緒低落,多思慮,左脅痛,少腹腸鳴,大便溏,1日3~4次,量不多,小便清長,面色略白少華,舌胖大,質紫暗,苔白膩,脈弦滑稍數。

    辨證:中氣不足,肝鬱脾虛。

    治法:益氣養血,疏肝健脾。

    方藥:五爪龍30克,西洋參(先煎)10克,炒芥穗12克,炒蒺藜12克,天麻12克,炒蒼朮15克,炒白朮12克,炒山藥12克,茯苓20克,澤瀉12克,炒三仙(各)12克,當歸12克,川芎9克,白芍12克,炒薏苡仁30克,夜交藤15克,炙甘草6克,生龍牡(先煎)各30克,生薑1片、大棗2枚為引。14劑水煎服,日1劑。

    茶飲方:太子參12克,綠萼梅10克,小麥20克,合歡皮15克,夜交藤15克,生龍牡(先煎)各30克,佛手4克,甘草1.5 克。7劑,開水沖服,1日2次。

    二診:患者述服藥後,頭暈腦鳴中午11~12時尤甚,頭重如裹,以頭頂前額為主,四肢不適,腰部發木,黃昏始則頭脹,目睛有淚,但仍乾澀,入睡難,睏倦稍微能寐,早醒,晨起腹痛腸鳴,晚餐後腹隱痛,周身乏力,左小指麻木,右肩疼痛,牙齦腫痛,午後足心熱,納可,大便2日1次,初成形,後溏軟,神情焦慮,目光乏神,舌體胖大,質暗紅,舌苔薄白水滑,脈虛弦滑。

    辨證:中氣不足,痰濁中阻,清陽不升,濁陰不降。

    治法:益氣昇陽,健脾燥濕,溫化痰飲,升清降濁。

    方藥:益氣聰明湯合四苓散意加減。西洋參(先煎)10克,五爪龍30克,蔓荊子12克,升麻12克,川芎12克,當歸12克,僵蠶12克,炒蒺藜12克,炒蒼朮15克,炒白朮12克,黃連8克,厚朴12克,茯苓20克,草豆蔻(後下)8克,醋元胡10克,補骨脂12克,炙甘草6克,生薑1片為引。14劑水煎服,日1劑。

    三診:晨起頭暈、腦鳴減輕,頭頂前額頭重如裹亦減,諸證皆有好轉,目光已有神,舌體略胖大,質暗紅,舌苔薄白,脈虛弦滑。效不更方,守方再進14劑,後隨訪諸症痊癒。

    【按】:眩暈輕者閉目即止,重者如坐舟車,旋轉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噁心嘔吐及汗出,甚則昏倒。【素問•至真要大論篇】云:『諸風掉眩,皆屬於肝』;【靈樞•口問】有『上氣不足』之說;【丹溪心法•頭眩】則偏主於痰,更有『無痰不作眩』 之論,提出宜『治痰為先』。【景岳全書•眩暈】指出:『眩暈一證,虛者居其八九,而兼火、兼痰者不過十中一二耳』,強調『無虛不能作眩』之理。

    本例眩暈為中氣不足、痰濁中阻所致。氣虛則清陽不展,血虛則腦失所養,痰阻則清陽不升,濁陰不降。因其兼證較多,治療頗為棘手。路志正先生先施以益氣養血,疏肝健脾之品治療乏效;二診時據其脈證,審時度勢,及時調整辨治思路,辨為中氣不足,痰濁中阻,清陽不升,濁陰不降,以益氣昇陽,健脾燥濕,溫化痰飲,升清降濁為法治療,俾中氣充足,氣血旺盛,脾氣健運,痰飲得化,清升濁降,則眩暈諸症自消。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