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948|回覆: 1

[散打] 中國擒拿術原理與法則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延章 發表於 2015-12-20 20:5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我國的擒拿法,是一門獨特的技擊術,形成於的鼎盛時期。 明代嘉靖年間,擒拿法已風靡一時,著名武將在【紀效·拳經】中,對『鷹爪王的拿』便有讚譽。擒拿法繼承了古代技擊法的精華,又經過專門的實踐與創新,自成體系,獨具一格。從流傳在民間的多種擒拿方法中,可以看到其技擊特點非常突出,實用效果特別顯著,確有變化莫測之妙,『分筋錯骨』之威!它以巧制關節為手段,以擒伏對手為目標,以不傷害對手而達擒獲為高超技能,充分體現中華武術『巧打拙,柔克剛』的特點。這些絕招妙技所具有的深奧法理,不僅毫不神秘,而且完全符合現代生理學和運動力學的原理,有着嚴格的科學根據。正確掌握擒拿術的原理與法則,深刻領悟其變化之精義,用科學的觀點探索其生克制化的演繹規律,必定能更好地繼承這項寶貴遺產,促進其弘揚於世界。

一、擒拿技藝之基礎——抓筋拿穴,扭挫關節

1.擒拿的方法,首先在於拿制對方的肢體關節,進而才有擒伏的可能。關節是人體骨骼結構及運動的樞紐,關節周圍的筋脈穴位,又是難以承受打擊的薄弱部位。關節的功能,只可順動,不可逆轉,其屈伸旋轉幅度都有一定限度。擒拿術就是針對人體關節的這種特性,依據逆關節施制的技擊原理,先抓拿肢體關節及筋穴,並加以牽引控制,進而在相互破解演變之中,巧施妙法,迫使對方之關節反折或超限度捩扭,使其關節及韌 帶受挫,產生劇烈疼痛感,從而喪失反抗能力而就擒。對方若要拼力硬抗,勢必造成骨折筋傷。

2.擒拿的方法,貴在一抓得勢,但是這一抓之技,深含法理。兩手相交,不是恃力猛抓,拿住關節後,也不是強扭硬壓。如果自己恃力大而猛抓硬壓,不但因用不上技法而難以奏效,且若遇高手,必被化解而遭反擒,這是『巧制拙,柔克剛』的道理。

3.交手接勢,應注重輕靈綿隨,以沾連為主,運用招法,先抓戰機,始宜微動,切忌露形,避免打草驚蛇;一經抓拿得勢,要迅速進招,制在措手不及,對方很容易被擒住。同時,還要善於運用擒拿術所特有的手型手法,準確地抓拿住對方肢體關節的一定方位;切不可胡亂抓拿便誤以為得手。要知道,一個腕關節就有正面、背面和橈尺兩側共四個方位,還有偏上、偏下各部位,而每一個方位都有不同的拿法、招數及變化。因此,無論抓拿任何關節,首先一定要使手法正確,方位拿準,才有巧變的根基。只有抓拿得法,才能巧施妙招,發揮擒拿術的威力,從而達到制其一點而制服周身的奇效。反之,若抓拿不準,必然失勢失法,自己手足無措,結果必遭對方反擒。一抓之技,差之毫厘,失之千裏,練習者須悉心鑽研,反覆揣摩,確實掌握抓拿技法之奧妙。

二、擒拿運動之竅要——尚巧勁,不鬥拙力

所謂巧勁,主要是裹纏勁與冷疾脆勁,即擒拿法所必備之『內勁』。

1.擒拿實戰,是鬥技而非鬥力。藝精招熟,常可一抓而就,猛抓硬斗,易被對方得手。須知,對方剛被抓拿,既可變化脫走,又可拼力反擊。我若稍一不慎,不僅手法落空,甚至反遭所擒,故有『巧拿不如拙打』之說。當對方反擊和搏鬥之時,應當隨機就勢,伺機再取,切忌拼力硬斗,自破章法。否則將只有『力大勝力小』的可能,失去了技藝制勝的機會。

2.研習擒拿術,要善於用巧勁,施妙招,待機而動,順勢應招,輕取關節,巧施裹纏。只要拿住對方的一個關節,則應迅速將其前後之連帶關節加以裹抱纏壓,牽引控制,並運用螺旋收縮之『內勁』,將其關節裹緊纏死,迫其勢背力僵,使之欲化化不了,欲走走不脫,有力拼不上,這就是裹纏勁的特點,也是擒拿法以巧制拙的根本方法。實踐經驗表明,拿而不纏,必遭拙打,只有拿住而又裹纏住了,才算施術得勢。既已得勢,對方必然失卻反抗能力,急欲脫走或拼力僵抗,而這正是施術者乘勢催力、巧用冷疾脆勁發招或擒伏對手的最佳時機。

3.技擊搏鬥,力是基礎,『千狠萬狠,力是根本』。擒拿重巧,絕非否定勁力,而是尚巧勁以戒拙力,這是由於擒拿術方法之巧和制敵之妙的特點所決定的。因此,必須認真研究擒拿術的勁力原理和運用勁力的法則。這實際上是一門比較高深的功夫。凡交手應招,首先要觀察對方的勁力趨勢,或明或暗;要善於引進並化解敵方的勁力,使之無機可乘;這就要有聽勁、懂勁、化勁的功夫。施用招法,要講究虛虛實實,善於運勁、變勁、借勁,抓准機會發勁,發則必中。若無極強的勁力相摧,怎能拿而擒之?這就是方法與勁力之間的辯證關係。

4.論武術技能的實質,主要是三個方面。其一,勁力功夫;其二,攻防技術;其三, 審機策變。單就勁力而言,憑力論功是片面的。基本功力之大小,在實戰中要受到對手的影響與制約,臨場的運用與發揮,則是關鍵。兩敵相持,實力相當,得勢者勝;形勢相當,得機者勝;戰機相當,得先者勝。這是技擊原理之一。勁力與方法的關係與勁力的重要性,上面略作講述。現將擒拿法常用之勁力與勁法,擇其要點,分述如下:

(1)鷹爪力:即指功,系擒拿之基本功。研習擒拿,要有很好的手指基本功,以增強抓拿對手肢體關節的扣握力。擒拿法對手指功的要求,既要手指有勁,又要指節靈活,勢如鷹爪,才能很好的實用。

(2)裹纏勁:這是裹抱勁和纏繞勁相結合的內向收縮勁。其外形動作,是以手和腕的內外旋轉帶動肘肩關節,呈螺旋形纏繞對方的上肢或下肢,配合裹纏招法,以克制對方肩、肘、腕三大關節,控制其全臂,以制伏其身軀,這就是擒拿術的基本勁力和方法。其運用之特點,如同蛇纏樹枝,樹枝越硬,纏得就越緊,越沉。一旦被裹纏勁制住,很難脫解,這種裹纏法是可以靈活變化的,好像常山之蛇,擊首則尾應,擊尾則首應,擊其中則首尾相應,故能制敵於巧。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5-12-20 21:05 | 顯示全部樓層

中國擒拿術原理與法則

(3)冷疾脆勁:是一種異常急速而堅剛的彈抖發放勁。通過腳跟,腰脊蹬彈抖發,體現在四肢動作的霎那之間;多用於拿住後的發放或擊打,並可結合裹纏法,用於重挫對方的肢體關節。擒拿法之所以有『分筋錯骨』之威力,根據就在於鎖住對方關節之後的這種抖彈之冷疾脆勁。其特點是:勁力完整,發勁突然,不易防化。但是,這種冷疾脆勁的由來,全在功夫的深淺,必須經過長期鍛煉,精心揣摩,方能逐步掌握其要領。

(4)槓桿勁:這是依據槓桿力學之原理,多以臂骨為槓桿,結合扳、撇、扛、壓等招法,以克制對方上肢的肘、肩關節或下肢的胯、膝關節。其妙用之處在於,既可以施術者之臂骨做槓桿,用以重壓對方的一支胳膊,而擒伏對手,還可以對方的一個胳膊作槓桿,別住另一胳膊,形成一動雙制,其打擊威力更大。

(5)輪軸旋轉勁:通常是在拿制對方上肢掌腕關節後,以腰為軸,使自身較大幅度地旋轉,依據輪軸旋轉之離心力原理,或者用於牽動對方重心,使其傾斜失去重心而跌倒,或者藉助大幅度的旋轉動作,旋擰對方之掌腕關節,使其身體重心與關節相分,而達到重挫其關節之目的。

(6)滑車勁:這是通過自身重心向下沉墜的重力作用,或者用以將對方背起、掀倒,或者用以增強手法向下的卷折力,以挫傷對方的手腕及掌指關節。

(7)挺拔勁:這是由自身向上挺所形成的撐托力,結合扛、扳、別、截等招法,用以克制對方上肢的三大關節。

從上述各種勁力與勁法上,足見擒拿崇尚巧勁的原理。全國十大優秀傳統拳之一的八極拳對以上七大勁力與勁法的表現尤為突出。

三、擒拿克敵之根本——手拿腳絆,上下相隨

1.擒拿施術,每當招法初使,手上剛拿住對方的上肢關節,就要迅速上步進身,絆鎖其前腳。因為,對方被拿欲變,必定從腳步變起,絆腳作用在於封閉步法,阻止變化,破壞其下肢力點與支點間的平衡,利於充分發揮擒敵技法之效用。運用周身整體之勁,手腳一齊動作,就能更有效地制服對手。

2.不了解擒拿法的人,常誤以為擒拿之術,無非就是『抓住後,撇關節』,其實不是這樣的。我國擒拿技擊術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就是它的整體技擊法則,其制勝的機理,全在這一法則。擒拿術對手法的研究,當然是非常細緻而又嚴密的。而手法之巧妙,則有賴於步法與身法的密切配合。善用擒拿的人,對於步法、身法的研究與運用,更是耗盡心力。身法與步法,是運勁、發勁的總機關,在技擊實戰中,身與步佔有特殊重要的位置。無論是用招術進攻,或解脫變化,每一招都是從腰的轉動和腳步的變換開始。施術進招,『手到腳不到,等於放空炮;腳到手不掖,必定打自己;手腳一齊到,金剛也得到。』不僅拿法是這樣,打法與摔法也是如此,尤其章法,本善長於近身搏鬥,故對步法的運用與變化要求更高,主要是分虛實、忌雙重、多繞行、善切插。實踐經驗表明,『步不緊,則手慢;步不順,則手散;步不穩,則手亂;步不靈,手難變。』手法易會,身法難求,步法不活,周身不順,技無所施,終必陷於被動。

3.武術注重周身之功,無論是套路或散手,都講究手眼身法步的協調一致,擒拿也不例外。然而,擒拿術更注重肩、肘、腕、胯、膝在實戰中的巧妙運用,因為擒拿術重在巧制關節,而肩、肘、腕、胯、膝這五大關節,是受拿制的重點目標。但是,由於它具有屈伸旋轉之功能,所以,又是擒制對手的基本手段。若能將肩、肘、腕、胯、膝運用靈巧,擒拿之術如虎添翼。在拿法中發揮這五大關節可屈伸旋轉之功能,配合手上的拿法和腳上的步法,運用裹纏、旋繞、切壓、沉挫、扳撇及跪腿、蹩胯、繃彈、挑跟等招法,就使擒拿法不單純形之於手,而發展成遍身是法,渾身有解數。

四、擒拿對敵之謀略——強者智取,弱者生俘

1.臨敵制變,貴在預謀,強者智取,弱者生俘,是擒敵戰術的精義。擒拿的道理是以巧見長, 以計為首。貴神明,重妙用。每逢舉動,必先料敵,洞察情勢,敵無變動,我則待之;乘其有變,隨而應之;或奇戰,攻其不備,出其不意,上驚下取,聲東擊西,形至奇速,使敵不知所措,戰而必勝;或謀戰,含而不露,引而不發, 固能而示之不能,誘而取之。 2.實戰之中,面對弱者,不可輕敵,慎而速取。驕兵必敗,古之常理。面對強者,忌膽怯,貴沉着。知己知彼,可先發制人,胸有成竹,穎慮無多;知己不知彼,宜後發制人,靜而觀之,待而應之,察其虛實,觀其變化,隨機就勢,把握主動,急來急應,緩來緩隨,順人之勢,借人之力,待機一擊,出奇制勝。這是應變的機理。若得明師之親點,若下功夫,實踐日久,自能領悟其中之精義。家師曾言:山不陷則崩,木無根則倒,水無源則涸,功夫不深則敗。根深葉定茂,葉茂枝必榮。藝精招熟,善戰多變,直來橫取,橫來直破,此相生相剋之理。技擊之道,虛有其名,實無方略,好勇鬥狠,必遭災禍。

五、擒拿實戰之威力——以拿為主,打摔兼用

1.武術中的擒拿術,招法已逾百式,豐富多彩,並且正處在繼續創新與發展之中。但是,應當知道,擒拿法之巧妙,並不是技藝的萬能。『踢、打、摔、拿』四大類技擊法,都有適應性和局限性。所以,前人根據實踐經驗,提出了『遠打、近拿、貼身摔』的原理。這就是說,在距敵稍遠的情勢下,使用拳打腳踢的方法,更能展其所長;在雙方逼緊貼身之際,使用摔法與跌法更易取勝;而擒拿法,則善於近身相持,巧制關節,以擒伏對手。技擊實戰,是一種非常嚴峻的拼搏,格鬥雙方爭雄鬥勝,各展所長,手腳交加,瞬息萬變,閃展騰挪,進退神速,加之技擊諸法本身的局限,豈可恃一技而應千招!然而,中華武術博大精深,只要巧妙地實施『打、拿、摔』三位一體,並駕齊驅,則堪稱上乘功夫。若能綜合武術各技之長,靈活運用,宜拿則拿,宜打則打,可摔則摔,隨機就勢,因勢應招,拿中含打,打中帶拿,手中有手,勁後有勁,把握戰機,巧施妙法,必能輕巧敏捷地制敵於一瞬。

2.善用擒拿的人,必精於其它技法。從學藝的程序來說,一般都是先學摔或打而後才能接觸到拿法,並且是先會其技,後明其理。從擒拿的技藝特點來看,在拿制對手的過程中,幾乎每招每式都含有可打、可摔的招法。拿住之後,一撒手便可擊傷,一掛腳立刻跌倒,而且,拿住後的一擊,將擊得更狠,跌得更重,可使對方防不勝防。所以,在實戰之中,必須融『打、拿、摔』三位於一體,集諸法之長,展拿法之妙,才能充分發揮中華武術克敵制勝之雄威。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