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砂醫家繆問傳注之【三因司天方】『用之得當,如鼓應桴』(【三因司天方·跋】),此言不差也!筆者觀龍砂醫學流派代表性傳承人顧植山今年活用蓯蓉牛膝湯,治療失眠、皮膚瘙癢、脅痛、咽喉不適及耳鳴、多汗等病屢見奇效。其臨證抓運氣病機,察運氣之變,異病同治,多能應手奏效。
蓯蓉牛膝湯(蓯蓉、牛膝、木瓜、白芍、熟地、當歸、甘草各一錢,生薑三片,大棗三枚,烏梅一枚,鹿角一錢),乃【三因司天方】為六丁年『歲木不及,燥乃大行,民病中清,胠脅痛、少腹痛、腸鳴溏泄。復則病寒熱,瘡瘍痱疹癰痤,咳而鼽』所設運氣方。
筆者今年學用此方,小試牛刀,感覺確實好用,試舉病案兩則,以說明之。
案一
葉某,男,83歲,2017年2月23日首診。
患者『咳嗽,左側胸脅痛,乏力半年余,加重1月』來診。患者半年前因胸悶加重1周,檢查發現左側胸腔大量積液,遂行胸腔穿刺引流等治療,相關檢查排除惡性病變,考慮結核性,遂予抗結核治療。此後感覺體力不如前,咳嗽時作、痰黃,不易咳出,左脅肋牽拉脹痛,下肢軟弱、乏力,活動後明顯,納谷不馨,大便燥結如羊屎,需用開塞露,寐尚可。既往有高血壓、冠心病病史。診見舌紅,苔黃膩,中見裂紋,左脈弱,右脈浮弦。丁酉木運不及、燥金司天,予扶木製金法,用蓯蓉牛膝湯。
處方:淡蓯蓉20克,川懷牛膝各10克,炒烏梅30克,宣木瓜15克,大熟地20克,西當歸10克,杭白芍20克,炙甘草10克,鹿角霜15克(先煎),生薑3片,大紅棗2枚(擘),7劑,日1劑,水煎分2次服。
二診(2017年3月1日):服上方後咳嗽改善,左胸脅脹痛大減,納谷增進,大便通暢,惟仍感痰不易咳出,乏力尚存,膩苔去半,脈象同前。藥已中的,守方微調。處方:淡蓯蓉20克,川懷牛膝各10克,烏梅40克,宣木瓜15克,大熟地20克,西當歸10克,杭白芍20克,炙甘草10克,鹿角霜15克(先煎),海浮石15克(先煎),仙鶴草30克,生薑3片,大紅棗2枚(擘),7劑,日1劑,服法同前。
三診(2017年3月8日):諸症漸趨平穩,痰易咳出,痰質漸轉清稀,氣力改善,脅痛未作,舌紅苔稍膩,中仍有少量細裂紋,左脈較前有力。上方去海浮石,藥予7劑,服法同前。
此後基本守蓯蓉牛膝湯服用,咳嗽已愈,體力改善,左側胸脅痛未作,大便通暢,納谷馨,夜寐酣香。
按:患者有肺病史,累及半年,加重1月,症見咳嗽、左側胸脅脹痛諸症。【素問·六微旨大論】言:『氣,脈其應也。』今年為中運少角,木運不及,而春日肝氣要生發,顧植山用此方時常以左關脈弱為木虛重要依據。此案左脈弱,為肝虛燥傷,結合種種見症與今年運氣發病病機吻合。經言:『燥金司令,頭痛,胸脅痛者,此金勝克木也。胸痛者,肝脈絡胸也。脅痛者,肝木之本位也。』【素問·至真要大論】云:『陽明之勝,清發於中,左胠脅痛……胸中不便,嗌塞而咳。』當『治以酸溫,佐以辛甘,以苦泄之』。蓯蓉牛膝湯治肝虛為燥熱所傷,切中病機。
葉天士常言:『男子向老,下元先虧。』『高年水虧』,患者年事已高,腎虛津虧,易腸燥便秘。俞根初【重訂通俗傷寒論】言:『夫濟川煎,注重肝腎,以腎主二便,故君以蓯蓉、牛膝滋腎陰以通便也。』蓯蓉牛膝湯中有蓯蓉、牛膝、當歸,此案中可與張景岳濟川煎意謀。
二診,諸症改善,惟黃痰仍不易咳出。【丹溪心法附余·痰】謂海浮石可『清金降火,消積塊,化老痰』。遂加用海浮石,取其清肺化老痰之功。同時,加重烏梅用量,一則取其斂肺之用,二則取其應春陽生發之意,『順天之氣,以扶生生』。
案二
鳳某,女,39歲,2017年3月6日首診(微信網診)。
患者咳嗽、咽癢半月余。近半月出現咳嗽、乾咳,尤其夜間易陣發連續劇烈咳嗽,口服西藥,效果不佳。刻下咳嗽,乾咳無痰,口乾,體倦,乏力,納谷不馨,大便偏干,失眠多夢,面色黧黑,舌紅,苔黃稍膩,脈象不詳。擬滋水涵木,調和肺肝,予司天方蓯蓉牛膝湯化裁。
處方:淡蓯蓉20克,川懷牛膝各10克,烏梅50克,宣木瓜15克,大熟地20克,西當歸10克,杭白芍20克,炙甘草10克,剖麥冬30克,法半夏10克,款冬花10克,佛耳草15克,鵝管石10克(先煎),仙鶴草60克(煎湯代水煎藥),生薑3片,大紅棗2枚(擘),5劑,日1劑,水煎分2次服。
患者微信告知上方第1劑後咳嗽大減,5劑服完痊癒,且大便通暢,睡眠轉安。
按:患者咳嗽半月余,以乾咳為主,伴有口乾、便干、舌紅苔黃,燥熱之象明顯。結合今年歲運容易出現肝虛,故以『治肝虛為燥熱所傷』的蓯蓉牛膝湯為基本方,加半夏、麥冬,取司天麥門冬湯義,『麥冬味苦兼泄心陽,且救金,且抑火,一用而兩擅其長』。此外,加用佛耳草、款冬花,即【經驗方】『三奇散』,方書載其治『一切咳嗽,不問新舊,喘頓不止,晝夜無時』。
清代姚瀾【本草分經】將烏梅歸於『手太陰肺經』條目下,謂其『酸澀而溫,入脾肺血分,澀腸斂肺』。清代張志聰【本草求原】言:『烏梅味酸,得東方之木味,放花於冬,成熟於夏……而春生上達之義未之講也,惜哉。』認為烏梅可以有補益的作用。清代劉鴻恩認為『肝為五臟之賊,如人中之小人……最難調理』,喜用烏梅調肝。再有,患者咳嗽夜間為甚,可從『厥陰病欲解時』治,而烏梅又是厥陰病要藥,故重用。
鵝管石,甘、咸、溫,歸肺、腎、胃經,可治虛勞咳喘,筆者喜將其與佛耳草配伍治療久咳、頑咳。
仙鶴草味苦澀、性平,治虛勞咳嗽有奇功,故重用煎湯代水煎藥。
分析討論
顧植山認為『司天』即司五運六氣。約言之,即天、人、邪,三虛致病的病因觀;辨天、辨人、辨病證的病機觀;司天、司人、司病證的治則觀。
關於司天運氣方,有人認為,就這16首方管用嗎?繆問弟子在【三因司天方·跋】中早已做了闡述,言:『司天在泉,【內經】另立其說,專治氣交之病,其教人致治之法……入理深談,是不可以多寡計較也。』主要是示人以法。
顧植山也一直強調,所謂16首運氣方,不是板方,不是到了某年就固定用某方,切不可犯了馬宗素、程德齋等錯誤。汪石山嘗說:『奈何程德齋、馬宗素等,妄謂某生人於某日,病於某經,用某藥,某日當汗瘥,某日當危殆。悖亂經旨,愚或醫流,莫此為甚。』
如蓯蓉牛膝湯,在2014甲午年終之氣時,陽明燥金之氣對發病影響較大,彼時運用也多,筆者曾撰文【顧植山蓯蓉牛膝湯治驗】予以介紹。
對於燥邪致病,不能單單養陰,這就是此方的高明之處。正如龍砂名醫繆問言:『但腎為肝母,徒益其陰,則木無氣以升,遂失春生之性;僅補其陽,則木乏水以溉,保無隕落之憂,故必水火雙調,庶合虛則補母之義。』又言:『蓯蓉咸能潤下,溫不劫津,坎中之陽所必須;熟地苦以堅腎,濕以滋燥,腎中之陰尤其賴,陰陽平補,不致有偏勝之害矣。再復當歸、白芍辛酸化陰,直走厥陰之髒,血燥可以無憂。』
另一位龍砂名醫王旭高認為:『此以肝虛傷燥,血液大虧,故用蓯蓉、熟地峻補腎陰,是虛則補母之法也。』取補腎滋水涵木,『虛則補其母』,扶木製金,以治燥邪。
運氣方的應用受司天、司人、司病證的理論指導,蓯蓉牛膝湯組方嚴謹,顧植山用其靈活多變,強調原方活用,應用之契機有三。第一,把握運氣,事半功倍;第二,方不從病,必要時舍證從脈;第三,不同病證,藥物劑量有別。
(文中所載處方、治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