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132|回覆: 0

[中醫理論] 陳可冀·中醫有國籍 文明無疆界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懋基 發表於 2017-7-29 18:0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東西方文化認同應當包含社會發展觀和科學技術觀等多種範疇。雖然有關這方面問題與文化歷史及地域文化心理等一系列問題相關,但本質上還主要是以其對社會價值觀的認同為實質或精髓。

進入21世紀,當代科學文化認同已經有了鮮明的時代性與現代性。中國經濟社會全球化的走向和進程,必然伴隨着科學技術的全球化交流和認同問題,從廣義角度理解,醫學科學也不可能例外。中醫藥學在確認和強化自己核心價值觀的同時,也必然要走中西醫學優勢互補、促進雙向交流、優勢認同與結合的路向。當然,不可否認,也要理解到會有其長遠存在的地域文化及倫理方面的差異性理解的問題。總之,我認為:中醫有國籍,文明無疆界。所以,中醫藥或中西醫結合從業者都應有血脈相傳的理念,一代一代接下去,關注民眾健康,也要放眼全球,吸收國外優秀文化理念或科學技術。

中西醫結合是中醫藥學與現代醫學在東西方人文關懷、精神文化與物質文化、本土與境外、主流與非主流、宏觀與微觀、多領域或多層面、由表及裏的在實踐中相互溝通、逐步互補而融合的進程,最後達到公眾間的社會認同。在我國社會醫療實踐中,民眾自由根據病情需要採用中醫藥、西醫藥、民族醫藥或中西醫結合醫藥等多元模式治病,很能說明這個科學技術文化觀與合理的倫理觀的現實融合。當然,對我國中醫藥學的幾千年實踐歷史,其臨床實踐價值觀,更應當實事求是地得到共識,提高大家的民族自信心,因為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繼承好,發展好,利用好』。我們必須首先要提高民族自信心,進而同步發展創新驅動進步。中國傳統文化深深地影響着中醫藥的臨床實踐,十分注重中庸思想,治療八法中當以『和法』為先,注意診療上的『過與不及』問題,提倡『致中和』(見【論語】【禮記】)的原則,中醫藥學臨床治療實際同樣也更力主『陰陽消長』的合理處置,以補偏救弊,以期達到『陰平陽秘』(【黃帝內經】)狀態。這一理念與現代醫學倡導的『內環境平衡』『內穩態』概念,包括神經內分泌及免疫系統等多個領域內環境穩態,都十分一致。所以,我在國內外學術交流中一再倡導、多次提到中西醫結合可以有『求同結合』與『求異結合』 的多種模式,當然也可以『和而不同』,貴在提高臨床診斷認識水平與治療成效。

中國傳統文化與傳統醫學倫理觀歷來強調醫學道德理念,稱醫學為仁術。唐代孫思邈的觀點是最有代表性的。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序言稱:『夫醫之為道,君子用之以衛生,而推之以濟世,故稱仁術。』業師岳美中教授座右銘為『治心何日能忘我,操術隨時可誤人』。中西醫之間更應相互尊重、合作共事、兼容並蓄、優勢互補,做到人文情懷與科學精神的並重。提倡多元模式、繼承創新,弘揚我國優秀的中醫藥學,並進一步合理完善語境溝通,適應國內外交流的需要。有理想、敢擔當,在各種困難情況下,積極努力,真誠做事;同時提倡有耐心等待與應對的精神準備,胸中有永恆理想溫度。

上世紀五十年代,我初學中醫,聽蒲輔周老先生結合臨床實際講解吳鞠通【溫病條辨】和王孟英【溫熱經緯】,他非常耐心逐條講述,非常細膩講解運氣學說,講述五運主病和六氣為病。當時因為我剛從西醫轉而初學中醫,聽了並不能很好理解。年歲大了,臨床醫療經歷多了,現在回想,季節寒暑晝夜等對人體及疾病的影響,體現了『天人相應』的道理。今天我們大家對六淫發生或誘發各種疾病的規律,深入研究者並不多。我也因此深深體會到尊師重道、學海無邊的真理性。如果我們聯繫到古代能有禮、樂、易、詩、書、春秋、技、藝、射、樂等諸多方面的發展,似可有助於我們提高理解與學習傳統文化與科學技術的熱情。

在我們長期心血管病活血化瘀醫療實踐中,我們也深刻理解到中醫學從實踐中總結的理論『心主身之血脈』(【素問·痿論】)與現代醫學認識何等一致性。『急則治標、緩則治本』(龔信【古今醫鑒·病機賦】),『知標本者,萬舉萬當;不知標本,是為妄行』(【素問·標本病傳論】),『通則不痛、痛則不通』(李杲【醫學發明】)等等,在心腦血管病領域具有很大的臨床指導價值。在老年疾病醫療實踐中,也理解到『凡病陰陽自和者,必自愈』(【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第58條】),以及『補腎不如補脾,補脾不如補腎』(宋【雞峯普濟方·卷十二】,『六腑以通為用』(【素問·五臟別論】),『年長則求之於府』(【素問·示從容論】)的合理性。『火郁發之、木郁達之、土郁奪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素問·六元正紀大論】),『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病』(【素問·痹論】),以及『甘溫除大熱』(李杲【內外傷辨惑論】)等實踐心得和理念,在我們日常臨床實際中充分證實了其理論合理性。由於職業的喜好和心理趨向,不同專業人員可能會有內群體偏好或外群體偏損的現象,但通過彼此逐漸增多的社會醫療實踐,我相信會逐步達到認知上以病人利益為導向的共識,開放包容,彼此實踐優勢互補,而在一定程度上逐步走向結合,實踐所謂傳統文化與科學文化的相互適應,實踐我國數千年來傳統文化倡導的『和而不同』的理念。真正接上地氣,傳承創新發展,求真求實,在具體療效和理論上做出新成績。

科學技術知識的成長與進步,與人們的理想、心靈、情感、學識、實踐、時空等等,無不息息相關,不能分割。現代醫學隨着時代的進步,在各種組學、精準醫學等方面的發展,堪稱日新月異,不可漠視。年復一年,年事漸長,於此我也逐漸增添了理性情懷,增添了中西醫學間人文關懷與科學精神相互認同和並重,以及促進中西醫結合事業發展的感知。(陳可冀)

陳可冀傳統文化淵源與中西醫結合醫學

中國中醫科學院心血管病研究所 史大卓

『不忘本來才能開闢未來,善於繼承才能更好創新。』探尋陳可冀院士的傳統文化淵源,對理解和繼承他的學術思想具有重要意義。他非常認同和重視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和合』,並主張、倡導、堅持中西醫結合。他認為中醫的現代發展應多元模式,其中中醫與西醫的結合是其中一個主要模式,且中西醫結合發展亦應多元化,不僅限於現代醫學的『病』和中醫的『證』,還包括現代影像、病理、藥理與中醫的結合,也包括證實質研究、證候規範化研究和從臨床個人經驗到群體共性發現等各方面,但其中一個關鍵理念是多元發展的『和合』,體現了傳統和現代、繼承和發展創新的統一。顯然,他這種中西醫結合的學術思想植根於傳統文化的『和合』。

繼承是科學發展的基石,創新是科學發展的靈魂,實踐是科學發展的動力。中醫和西醫的結合應該在繼承傳統中醫文化基礎上,充分吸收現代科學技術,結合式發展、吸收性發展、消化吸收再發展,採用多元模式,從不同角度、各個層面開展中西醫結合研究與臨床醫療實踐。陳可冀認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思想適合於包容世界的多元化、思想的多元化,並在包容的基礎上達到有針對性的吸收和融合創新。隨着現代醫學模式的轉變,古為今用,西為中用,中西醫結合醫學會越來越折射出鮮明的特點和光彩。讓我們不負時代,不忘初心,推動中西醫結合醫學的深入發展,這是具有中國特色的醫學對人類健康發展的貢獻,必將為人類醫學發展帶來深遠的影響。(史大卓)

論國學與中醫人文精神

北京中醫藥大學國學院 李良松

國學與中醫人文精神的基本思想和學術內涵包涵六個方面:第一,兼濟天下利蒼生。通過『上醫醫國,其次醫人』等思想,表達了醫學的重要性;第二,君子當自強不息。通過『程門立雪』和『折肱成醫』兩個典故,表達了學醫的艱巨性;第三,為有源頭活水來,通過對『醫不三世,不服其藥』的解讀,表達了師承的必要性;第四,聖賢發憤之為作,通過對『達則為賢相,窮則為良醫』的論述,表達了志向的遠大性;第五,淡泊明志存高遠。通過對『醫乃仁術,賢者從之』的論述,表達了情操的高尚性;第六,不畏浮雲遮望眼。通過對『慈懷濟世,大道無涯』的論述,表達了空間的廣博性。

中醫的文化背景決定了中醫的出路,中醫需要思想家和戰略家,需要實踐者和傳道者。我認為,建立中醫核心的價值觀念是當務之急。有限的中醫不能承擔無限的責任,振興中醫不僅僅是中醫界幾十萬人的責任,更是中華民族共同的責任。中醫在中華文化的對外傳播方面具有強大的影響力,大國的崛起需要中醫的崛起。

我相信,通過我們的不斷努力,中醫藥文化一定能夠興旺發達,並為人類的健康事業發揮出更加積極的作用。(李良松)

中西結合,南北交融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東分院 張敏州

陳可冀院士為我國著名的中西醫結合醫學家,是我國現代活血化瘀學派的創始人。我圍繞心肌梗死這一重大疾病,在陳可冀院士血瘀證理論的指導下,堅持中西醫結合方向,發揮中醫藥優勢,帶領廣東省中醫院心肌梗死中醫藥防治團隊在全國中醫系統中率先開展冠心病介入診療技術,在全國中醫院中最早開通24小時全天候搶救急性心肌梗死綠色通道,取得豐碩成果。

為了及時總結陳可冀的學術經驗,使其發揚光大,惠及大眾,我領導的研究團隊在2014年10月20日成立了陳可冀院士學術經驗傳承工作室,對中西醫結合研究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為了進一步傳承與發展陳可冀血瘀證理論,中西包容,南北交融,總結活血化瘀祛痰研究的最新成果,由中國醫師協會中西醫結合醫師分會、中國中醫科學院廣東分院、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廣東省中醫院陳可冀院士學術經驗傳承工作室聯合舉辦的『心血管病·南北交融——陳可冀院士學術思想傳承大會』於2016年10月20日在廣東省中醫院學術報告廳成功召開。本次大會是站在中西醫結合治療心血管疾病的高度,對陳可冀學術思想進行挖掘、整理、總結及傳承,圍繞血瘀證核心理論,以南北交融為傳承平台,開展心血管疾病學術交流。來自全國各地的著名中西醫結合專家,陳可冀院士在全國各地的弟子、學生代表出席了本次大會,展現了陳可冀作為我國中西醫結合領軍人物、國醫大師博大精深學術內涵和桃李滿天下的名師風範。更是體現出南北交融、中西包容的可持續發展,為將來更好傳承陳可冀學術思想提供了新的平台。(張敏州)

基於數據挖掘探討陳可冀【清宮配方集成】治療骨關節炎的組方用藥規律

福建中西醫結合研究院 劉獻祥

為了分析陳可冀【清宮配方集成】中治療骨關節炎(骨痹)的組方用藥規律,我們從【清宮配方集成】中篩選出治療骨關節炎的方劑124首,利用Access軟件建立數據庫,分析中藥使用頻次及其功效、性味、歸經使用頻次情況。基於中醫傳承輔助平台(V2.5)對所選數據進行常見組方規律分析、藥物間關聯度分析,演化出核心組方及新方組合。分析得出可能發揮治療作用的中藥高頻組合、核心組方、新方組方,需結合醫家的理論和實踐進一步研究。

將數據挖掘技術應用於古方研究,有利於古代醫籍臨床經驗的總結與傳承。(劉獻祥)

陳可冀學術思想指導下中藥配方顆粒的創新發展

江陰天江藥業有限公司 陳盛君

陳可冀院士非常關注中藥產業化、現代化與國際化進程,支持中藥飲片劑型改革。中藥配方顆粒創新發展過程中,得到了陳可冀院士的大力支持和指導,在江陰天江藥業有限公司成立了陳可冀院士工作站。本公司研究團隊將以陳可冀院士工作站為平台,消化吸收並傳承其學術思想,從中藥產業化、標準化、現代化和國際化方面開拓創新,將藥學研究、臨床基礎研究和臨床研究成果轉化到中藥配方顆粒這一產品載體並推向臨床,從臨床研究到基礎研究,再從基礎研究到臨床應用,雙向轉化並雙向促進提升,理論聯繫實際,最終實現中藥配方顆粒轉化醫學研究。真正實現以臨床為導向,深化中藥配方顆粒研究,嚴格控制中藥配方顆粒質量,確保臨床安全性、有效性,更好服務於臨床。(陳盛君)

陳可冀 『動靜結合』思想在心臟康復中的指導意義

廣東省中醫院 江巍

陳可冀院士強調『動靜結合』思想在心臟康復實踐中的運用,這一理念的提出對臨床實踐具有重要指導意義。已有多個研究證明長期練習太極拳可使心衰患者的心率和自主神經均衡性恢復良好。同時,通過傳統功法的鍛煉可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負面情緒,起到『身心同治』的作用。

實踐證明『動靜結合』指導下的心臟康復,不但可以通過合理的運動形式增加肢體的活動能力,同時還可通過氣息、意念的鍛煉調整患者的自主神經功能,改善心血管疾病的預後。我們應在心臟康復標準流程的基礎上,創新心臟康復的模式,將太極拳、八段錦等中醫傳統康復運動形式引入到心臟康復治療中,中西醫結合開展具有『本土情懷』和『全球化視野』心臟康復工作。(江巍)

中藥銀杏葉提取物預處理對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梗死後心血管保護機制研究

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心血管病中心 劉玥

中藥銀杏的葉、果均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銀杏酮酯(EGb)是銀杏製劑主要的活性成分。本研究採用高脂飼料餵養複合小劑量鏈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建立2型糖尿病胰島素抵抗大鼠模型,對該模型灌胃EGb 4周後,採取結紮大鼠前降支的方法模擬大鼠心肌梗死狀態,觀察銀杏酮酯的心血管保護效應。研究結果提示銀杏酮酯具有調脂、抗炎及改善胰島素抵抗的作用,預處理能夠減輕因急性心肌缺血帶來的心肌損傷,其心血管保護效應可能與激活肌動蛋白清除系統的活性密切相關。(劉玥)

(責任編輯:高繼明)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